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古人对后勤重要性的经典诠释。
现代战争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打钢铁”、“打装备”、“打后勤”。这是邓小平对现代战争与后勤建设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
现代战争打的是物资消耗
进入高技术兵器时代以后,现代战争无论在作战样式、作战规模、作战消耗上,都是过去任何战争所无法比拟的。英阿马岛战争打了45天,双方消耗近37亿美元。英军仅油料消耗就达70多万吨,每天消耗9400吨,人均约270公斤,相当于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均消耗的15倍,弹药消耗1.5吨,日均30万吨,人均约430公斤,日均消耗各种作战物资10余万吨,人均约300公斤,相当于美军侵朝战争的20倍。
海湾战争仅打了42天,就消耗了611亿美元,平均每天消耗15亿美元。仅美军三天地面战就消耗油料7643吨,弹药15187吨,水1690吨,各种物资材料1100吨。
现代战争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极大地增加了后勤保障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后勤保障的能力,直接制约着军队建设的进程和战争的结局。
解放军强调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军委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瞄准这一目标,尚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的人民军队,开始了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型。“保障有力”,已成为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根本任务,成为解放军加强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军提出:要根据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需要,加强后勤和技术保障力量建设,调整物资储备的结构和布局,加大战略物资储备比重,搞好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全方位的支援保障能力尤其是提高应急综合保障能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进物资筹措、供应办法,提高经费物资使用效益。加强后勤动员工作,逐步形成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
要实现保障有力,就必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后勤队伍,特别是要提高各级后勤干部的素质;必须提高后勤装备及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使后勤保障设施适应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需要,必须优化后勤保障体制,提高后勤保障的整体效能,逐步建立依托社会办后勤的保障体制,必须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功能,提高管理效益;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从国情出发,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后勤现代化建设之路。
迈出“借水行舟”改革步伐
在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军已迈出了“借水行舟”的改革步伐,开始了铸造军民兼容“大后勤”的历史性跨越。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央军委在济南战区实施的大联勤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开始形成。军队借助地方力量、依托社会资源推行的保障体制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公交车开进部队大院、地方的饮食公司取代部队的自办食堂、军人住上了经济适用房,这些新鲜事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军营。2002年至2004年,全军面向社会集中采购的物资价值262亿元,仅此一项就比分散采购节省18.3亿元。
2005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科学技术条例》。这标志着我军后勤科学技术工作开始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胡锦涛2006年1月11日会见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代表和“十五”时期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单位、个人代表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和保障力。
现代战争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打钢铁”、“打装备”、“打后勤”。这是邓小平对现代战争与后勤建设内在关系的深刻揭示。
现代战争打的是物资消耗
进入高技术兵器时代以后,现代战争无论在作战样式、作战规模、作战消耗上,都是过去任何战争所无法比拟的。英阿马岛战争打了45天,双方消耗近37亿美元。英军仅油料消耗就达70多万吨,每天消耗9400吨,人均约270公斤,相当于朝鲜战争中美国人均消耗的15倍,弹药消耗1.5吨,日均30万吨,人均约430公斤,日均消耗各种作战物资10余万吨,人均约300公斤,相当于美军侵朝战争的20倍。
海湾战争仅打了42天,就消耗了611亿美元,平均每天消耗15亿美元。仅美军三天地面战就消耗油料7643吨,弹药15187吨,水1690吨,各种物资材料1100吨。
现代战争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极大地增加了后勤保障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后勤保障的能力,直接制约着军队建设的进程和战争的结局。
解放军强调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军委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瞄准这一目标,尚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的人民军队,开始了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型。“保障有力”,已成为新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根本任务,成为解放军加强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战斗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军提出:要根据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需要,加强后勤和技术保障力量建设,调整物资储备的结构和布局,加大战略物资储备比重,搞好战略后方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全方位的支援保障能力尤其是提高应急综合保障能力。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进物资筹措、供应办法,提高经费物资使用效益。加强后勤动员工作,逐步形成军民兼容的后勤保障体系。
要实现保障有力,就必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后勤队伍,特别是要提高各级后勤干部的素质;必须提高后勤装备及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使后勤保障设施适应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需要,必须优化后勤保障体制,提高后勤保障的整体效能,逐步建立依托社会办后勤的保障体制,必须健全后勤管理机制,强化监督功能,提高管理效益;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从国情出发,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后勤现代化建设之路。
迈出“借水行舟”改革步伐
在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军已迈出了“借水行舟”的改革步伐,开始了铸造军民兼容“大后勤”的历史性跨越。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央军委在济南战区实施的大联勤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开始形成。军队借助地方力量、依托社会资源推行的保障体制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也迈出实质性步伐。公交车开进部队大院、地方的饮食公司取代部队的自办食堂、军人住上了经济适用房,这些新鲜事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军营。2002年至2004年,全军面向社会集中采购的物资价值262亿元,仅此一项就比分散采购节省18.3亿元。
2005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颁布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科学技术条例》。这标志着我军后勤科学技术工作开始进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胡锦涛2006年1月11日会见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代表和“十五”时期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单位、个人代表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和保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