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精神支撑,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石。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重大责任。而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道德品质必然会影响其他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阈下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贫困生;诚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16-01
大学生诚信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探究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诚信既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尽之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之意。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道德品质必然会影响其他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探究在大学生贫困生群体中诚信教育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高校已建立起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有效帮助许多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及完成学业。但在给予贫困生经济救助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他们思想上的帮助,导致近年来高校贫困生中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虚假贫困材料,夸大贫困程度。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是以学生提交的家庭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但很多基层部门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对于贫困状况的审核不够严谨,导致部分虚假贫困生有机可趁,或是部分贫困生夸大贫困程度,因此一些贫困生材料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是资助资金使用不当,感恩意识弱化。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等问题,但部分学生拿到资助后购买高档电子产品、服饰、化妆品等。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认为获得助学金和贫困补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把获资助当成自己享有的特权,参与学校针对贫困生设立的专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也不参加任何志愿活动,无形中削弱了奖助学金应该起到的激励作用。
三是故意拖欠学杂费,助学贷款。国家对高校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是为了缓解高校贫困生在教育资金问题上的压力。但目前,依然存在着部分贫困生在助学贷款的使用和还贷方面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助学贷款到期不还,不按协议要求偿还助学贷款,有的故意提供个人和家庭的虚假信息,导致其毕业之后贷款机构很难联系到本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路径探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资助工作融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进课堂。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第一课堂的教育主阵地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树立信用意识和诚信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政课平台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以及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演讲、书写和辩论过程中确立践行诚信的决心。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有关诚信的基础理论,如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以及大学生诚信修养的主要方法等内容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将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诚信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觉意识,它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不断强化。专门为贫困生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验和加深诚信理论的实践平台,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贫困生中诚信个人,宣传他们的诚信行为,让他们分享诚信感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积极要求贫困生组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以及青年志愿者义务服务等活动,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体会诚信的言行和诚信的力量。
三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文化入校园。校园文化以其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作用始终在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信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平台。实现校园文化育人,首先要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民族团结活动月、大学生科技文化月、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其次充分利用榜样力量带動广大贫困生一起践行诚信行为,传递诚信正能量。例如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榜样”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变得生动和现实,促进高校贫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在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励其他贫困生也以榜样为标杆,自觉维护诚信的良好风气。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2]。注重大学生贫困生群体的德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进课堂、入实践,发挥校园文化涵养的育人作用,共同营造诚信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贫困生在获得物质资助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保证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2] 盘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47
作者简介:马庆楠(1989-),女,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政研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贫困生;诚信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7-0016-01
大学生诚信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探究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诚信既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尽之责,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之意。贫困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道德品质必然会影响其他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探究在大学生贫困生群体中诚信教育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高校已建立起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有效帮助许多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及完成学业。但在给予贫困生经济救助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他们思想上的帮助,导致近年来高校贫困生中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供虚假贫困材料,夸大贫困程度。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是以学生提交的家庭民政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但很多基层部门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对于贫困状况的审核不够严谨,导致部分虚假贫困生有机可趁,或是部分贫困生夸大贫困程度,因此一些贫困生材料的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是资助资金使用不当,感恩意识弱化。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等问题,但部分学生拿到资助后购买高档电子产品、服饰、化妆品等。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薄认为获得助学金和贫困补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把获资助当成自己享有的特权,参与学校针对贫困生设立的专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也不参加任何志愿活动,无形中削弱了奖助学金应该起到的激励作用。
三是故意拖欠学杂费,助学贷款。国家对高校贫困生提供助学贷款,是为了缓解高校贫困生在教育资金问题上的压力。但目前,依然存在着部分贫困生在助学贷款的使用和还贷方面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助学贷款到期不还,不按协议要求偿还助学贷款,有的故意提供个人和家庭的虚假信息,导致其毕业之后贷款机构很难联系到本人。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路径探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资助工作融合,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进课堂。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第一课堂的教育主阵地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树立信用意识和诚信意识。一方面可以通过思政课平台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以及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演讲、书写和辩论过程中确立践行诚信的决心。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有关诚信的基础理论,如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以及大学生诚信修养的主要方法等内容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将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诚信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觉意识,它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不断强化。专门为贫困生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验和加深诚信理论的实践平台,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贫困生中诚信个人,宣传他们的诚信行为,让他们分享诚信感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人;积极要求贫困生组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以及青年志愿者义务服务等活动,在与人民群众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在社会生活实践的磨砺中体会诚信的言行和诚信的力量。
三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文化入校园。校园文化以其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作用始终在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信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平台。实现校园文化育人,首先要结合学校学生专业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民族团结活动月、大学生科技文化月、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活动。其次充分利用榜样力量带動广大贫困生一起践行诚信行为,传递诚信正能量。例如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榜样”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和表彰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变得生动和现实,促进高校贫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在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激励其他贫困生也以榜样为标杆,自觉维护诚信的良好风气。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2]。注重大学生贫困生群体的德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进课堂、入实践,发挥校园文化涵养的育人作用,共同营造诚信体系建设,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贫困生在获得物质资助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保证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2] 盘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47
作者简介:马庆楠(1989-),女,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现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