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公布的《人教版語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教学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小古文因篇幅短小、行文简洁,堪称文言文中的“小清新”。虽为文言文,内容却通俗易懂,常于具体的事相中蕴涵深意。语言表达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清新明快的风格深受孩子们喜欢。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带领孩子们诵读小古文的同时,也尝试着引领他们积极进行仿写小古文,让小学生获得最纯正的文言启蒙。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仿写训练
一、开展小古文仿写教学的原由
1.越是经典的,越应该被传承
听过很多有关传统教学的课,发现很多课堂的教学落脚点都着重于小古文的诵读和理解上,而在语言能力的运用上却很少。可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到底是在传什么?除了其古人的思想精髓外,其简洁精妙的语言特点,也是值得孩子们去学习的。它不像文言文那样文绉绉,晦涩难懂,也不像现代白话文中的“百转千回,曲折弯绕”,小古文语言表达的精妙简洁更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训练,对其提高其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有一定的作用。
2.小古文的仿写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文白对接
在孩子的现代语言中渗透母语文化起源,学习经典,传承经典,让孩子们轻轻松松获得文言启蒙的同时,打下终身受用的文化底色。
3.小古文的仿写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那些对写作有畏难心理的学生来说,小古文的仿写无疑是在给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一道减缓坡度的阶梯,更是一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面对空洞抽象的语言学习时不会“失语”,即嘴里在讲,心里却莫名其妙,这样的学以致用,更贴近生活,比“硬译”来得更有神采和情趣。
为此,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笔者以趣味吟诵作为支撑点,并对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写景类文章语言清新优美,写事类文章质朴精练,寓言类文章短小粗悍,又妙趣横生,可是怎样在引领学生进行小古文语言积累的同时,还能将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应用于不同的文体表达,去联系生活、书写生活、表达生活,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进行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二、小古文仿写方法
1.固定模板,简写生活
小古文中的写景类文章语言简洁优美而又富于情景交融,简洁明了的描写给人极强的画面感。因此,在仿写这一类文章时,笔者便引导他们模仿其语言其特点,如:“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文章很简短,二年级的学生稍一点拨就弄明白“汝”“吾”是什么意思。于是,让学生从生活小事着手,进行句子填空仿写:
操场上,打篮球。汝——,吾——。
教室里,认真听。汝——,吾——。
公园里,做游戏。汝——,吾——。
孩子们一看,便来了兴趣,纷纷试着填写,于是,一个个精彩的答案脱口而出:
“操场上,打篮球。汝抢球,吾防守。
教室里,认真听。汝提问,吾抢答。
公园里,做游戏。汝躲藏,吾来追。”
简短有力的语言极富生活情趣。另外,在学习《芦花》这篇小古文时,笔者也引导孩子们将其语言特色慢慢地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迁移, 如:“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多。开花,一片,吹来,。
于是孩子们跃跃欲试,个个“奋笔疾书。”
我家多月季。院中绽放,一片金黄,凉风吹来,芬芳扑鼻。(小欧)
学校多茉莉。夏日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纷纷飘落。(小钟)
盆中多水仙。冬日开花,一片白色,寒风吹来,阵阵芳香。(小沈)
小区多桂花,秋天开花,一片金黄,秋风一吹,十里飘香。(小王)
后来很多篇小古文的学习,能够联系生活的,笔者都会让他们仿着说、试着写。朱文君老师说过:“引导学生学小古文,重点要放在如何用上。”笔者想,这就是最初步、最基本的“用”。
三、改写课文,化白为雅
改写语体,将课文改成小古文,也是针对于写景内文章仿写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引导学生认真地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后,怎么取舍和组织材料,并对原文进行加工改造,就能变出许多新的作品来。如,笔者在教《田家四季歌》一课时,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着这首童谣时,脑海中立刻联想到这与我们学过的小古文《乡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是描写田园风光美景,何不让同学们试着将其改写成文言文。于是在学生读着“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时,笔者让学生试着用《乡村》中四字短语形式进行改写:“乡下田园,篱笆小径,中夹麦苗数株,蝴蝶双双,忽飞忽落。”寥寥几字便准确概括出文章内容,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图便在脑海中勾勒了出来。《日月潭》也是一篇介绍写景的短文。此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孩子们改写成:“北湖似阳,曰日潭,南部似月,曰月潭,清晨,薄雾似纱,夜晚,星光点点”,语言简洁生动,耐人寻味。文言和白话对照着读,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更能感受到汉语言的优雅和精妙,一些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他们心中慢慢积淀。
四、巧设留白,放飞思维
学习知识是为了活学活用,绝不是停留在知识的重复记忆上。对于故事性强,蕴含哲理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道理的同时,可以进行小古文的续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放飞思维,不拘一格地表达。例如,在《五官争功》的读写创造环节中,孩子们趣味盎然地演绎着口、鼻、眼、嘴的对话,有一个孩子突然就问到:老师,这五官争功中,怎么没有“耳”?于是,笔者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不如咱们也试着像古人一样,大胆想象一下,这些话被两侧的‘耳’听到,它又会怎么说呢?孩子们的兴趣一直被点燃,纷纷续编,有同学这样写道: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主谓五官曰:“万物合为贵,汝皆有用,何需争功矣。其缺一为不全之。争无用且损合之。”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是也。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尔既闻之,且有不合之理乎?”小古文,大精彩。 五、建好平台,互动互促
看着孩子们对小古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笔者把我们班学有余力的孩子建了一个小古文的群,每天以集小印章为奖励,鼓励孩子积极进行背诵或仿写。与此同时,笔者还不断提醒家长将孩子们改编、续写的小古文发在微信群供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欣赏。微信群里那中肯的评价、真挚的赞扬、让群里学习小古文的热情日益高涨。笔者再把孩子们的小古文整理好,在《班级作文周报》中创设了专栏,在笔者的一次次朗读中、一次次表扬中,孩子们得到莫大的鼓励,小朋友写小古文的兴趣日增,交上来的小古文选材广泛,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
如,“懿强二人,斗于走廊,张牙舞爪,各不相让,两不相下。久之,强欲稍退让,懿奋起逐之,师出室,遁跑,久不复出。”——《课间》 翁培峰
“今日放晴,绿草如茵。吾与家人前往公园游之,见一小犬,吾甚爱之,与之耍,尽兴而归。”——《周末》颜鸣慧
“麗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池中小鱼,嬉戏水间,诸儿竞相喂之,唯丽不动,人问之,答曰:“鱼乃池中之物,自有人喂养,如此反复,而不利也。听者,信然,乃停止。”——《喂鱼》杨家明
六、延续课外,开阔视野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诵读小古文,仿写小古文,离不开生活。有的时候,让值日生去办公室抱作业本下发,笔者会交代一句:“来去甚捷!”孩子们都心领神会地会心一笑。还有一次,体育课,两个小孩子在赛跑过程中互不相让,摔伤了,问他们原因时,有个孩子说:“睿与涛竞走,睿加速,涛不及,伤也。”孩子们三言两语地道出了事情原委,语言的魅力从课堂延伸到了课间,从书本走向生活,那一刻,甚感欣慰。
看着孩子们每天在这样小古文的味道中浸润着、滋养着,古文词汇日益增多,语感也在慢慢地模仿习得中日渐养成,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不拘类容、不拘形式地表达,笔者想曾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那一颗语言的种子,已在他们心里慢慢地发了芽、开了花。
当然,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在每一天、每一点滴中落实,仅仅只是简单的仿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慢慢感受、慢慢积淀、慢慢习得,让学生轻轻松松获得最纯正的文言启蒙的同时,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的底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文君.小古文100篇[M].济南出版社,2012(1).
[3]李镇西,孟丽华.李镇西茶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8).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仿写训练
一、开展小古文仿写教学的原由
1.越是经典的,越应该被传承
听过很多有关传统教学的课,发现很多课堂的教学落脚点都着重于小古文的诵读和理解上,而在语言能力的运用上却很少。可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到底是在传什么?除了其古人的思想精髓外,其简洁精妙的语言特点,也是值得孩子们去学习的。它不像文言文那样文绉绉,晦涩难懂,也不像现代白话文中的“百转千回,曲折弯绕”,小古文语言表达的精妙简洁更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训练,对其提高其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给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有一定的作用。
2.小古文的仿写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文白对接
在孩子的现代语言中渗透母语文化起源,学习经典,传承经典,让孩子们轻轻松松获得文言启蒙的同时,打下终身受用的文化底色。
3.小古文的仿写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那些对写作有畏难心理的学生来说,小古文的仿写无疑是在给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架起了一道减缓坡度的阶梯,更是一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面对空洞抽象的语言学习时不会“失语”,即嘴里在讲,心里却莫名其妙,这样的学以致用,更贴近生活,比“硬译”来得更有神采和情趣。
为此,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笔者以趣味吟诵作为支撑点,并对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写景类文章语言清新优美,写事类文章质朴精练,寓言类文章短小粗悍,又妙趣横生,可是怎样在引领学生进行小古文语言积累的同时,还能将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应用于不同的文体表达,去联系生活、书写生活、表达生活,笔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进行了一些初浅的尝试。
二、小古文仿写方法
1.固定模板,简写生活
小古文中的写景类文章语言简洁优美而又富于情景交融,简洁明了的描写给人极强的画面感。因此,在仿写这一类文章时,笔者便引导他们模仿其语言其特点,如:“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文章很简短,二年级的学生稍一点拨就弄明白“汝”“吾”是什么意思。于是,让学生从生活小事着手,进行句子填空仿写:
操场上,打篮球。汝——,吾——。
教室里,认真听。汝——,吾——。
公园里,做游戏。汝——,吾——。
孩子们一看,便来了兴趣,纷纷试着填写,于是,一个个精彩的答案脱口而出:
“操场上,打篮球。汝抢球,吾防守。
教室里,认真听。汝提问,吾抢答。
公园里,做游戏。汝躲藏,吾来追。”
简短有力的语言极富生活情趣。另外,在学习《芦花》这篇小古文时,笔者也引导孩子们将其语言特色慢慢地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迁移, 如:“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多。开花,一片,吹来,。
于是孩子们跃跃欲试,个个“奋笔疾书。”
我家多月季。院中绽放,一片金黄,凉风吹来,芬芳扑鼻。(小欧)
学校多茉莉。夏日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纷纷飘落。(小钟)
盆中多水仙。冬日开花,一片白色,寒风吹来,阵阵芳香。(小沈)
小区多桂花,秋天开花,一片金黄,秋风一吹,十里飘香。(小王)
后来很多篇小古文的学习,能够联系生活的,笔者都会让他们仿着说、试着写。朱文君老师说过:“引导学生学小古文,重点要放在如何用上。”笔者想,这就是最初步、最基本的“用”。
三、改写课文,化白为雅
改写语体,将课文改成小古文,也是针对于写景内文章仿写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引导学生认真地领悟原文的思想内容后,怎么取舍和组织材料,并对原文进行加工改造,就能变出许多新的作品来。如,笔者在教《田家四季歌》一课时,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读着这首童谣时,脑海中立刻联想到这与我们学过的小古文《乡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是描写田园风光美景,何不让同学们试着将其改写成文言文。于是在学生读着“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时,笔者让学生试着用《乡村》中四字短语形式进行改写:“乡下田园,篱笆小径,中夹麦苗数株,蝴蝶双双,忽飞忽落。”寥寥几字便准确概括出文章内容,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图便在脑海中勾勒了出来。《日月潭》也是一篇介绍写景的短文。此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孩子们改写成:“北湖似阳,曰日潭,南部似月,曰月潭,清晨,薄雾似纱,夜晚,星光点点”,语言简洁生动,耐人寻味。文言和白话对照着读,孩子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语言现象,更能感受到汉语言的优雅和精妙,一些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他们心中慢慢积淀。
四、巧设留白,放飞思维
学习知识是为了活学活用,绝不是停留在知识的重复记忆上。对于故事性强,蕴含哲理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道理的同时,可以进行小古文的续写,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放飞思维,不拘一格地表达。例如,在《五官争功》的读写创造环节中,孩子们趣味盎然地演绎着口、鼻、眼、嘴的对话,有一个孩子突然就问到:老师,这五官争功中,怎么没有“耳”?于是,笔者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们说:“不如咱们也试着像古人一样,大胆想象一下,这些话被两侧的‘耳’听到,它又会怎么说呢?孩子们的兴趣一直被点燃,纷纷续编,有同学这样写道: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主谓五官曰:“万物合为贵,汝皆有用,何需争功矣。其缺一为不全之。争无用且损合之。”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是也。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尔既闻之,且有不合之理乎?”小古文,大精彩。 五、建好平台,互动互促
看着孩子们对小古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笔者把我们班学有余力的孩子建了一个小古文的群,每天以集小印章为奖励,鼓励孩子积极进行背诵或仿写。与此同时,笔者还不断提醒家长将孩子们改编、续写的小古文发在微信群供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欣赏。微信群里那中肯的评价、真挚的赞扬、让群里学习小古文的热情日益高涨。笔者再把孩子们的小古文整理好,在《班级作文周报》中创设了专栏,在笔者的一次次朗读中、一次次表扬中,孩子们得到莫大的鼓励,小朋友写小古文的兴趣日增,交上来的小古文选材广泛,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
如,“懿强二人,斗于走廊,张牙舞爪,各不相让,两不相下。久之,强欲稍退让,懿奋起逐之,师出室,遁跑,久不复出。”——《课间》 翁培峰
“今日放晴,绿草如茵。吾与家人前往公园游之,见一小犬,吾甚爱之,与之耍,尽兴而归。”——《周末》颜鸣慧
“麗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池中小鱼,嬉戏水间,诸儿竞相喂之,唯丽不动,人问之,答曰:“鱼乃池中之物,自有人喂养,如此反复,而不利也。听者,信然,乃停止。”——《喂鱼》杨家明
六、延续课外,开阔视野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诵读小古文,仿写小古文,离不开生活。有的时候,让值日生去办公室抱作业本下发,笔者会交代一句:“来去甚捷!”孩子们都心领神会地会心一笑。还有一次,体育课,两个小孩子在赛跑过程中互不相让,摔伤了,问他们原因时,有个孩子说:“睿与涛竞走,睿加速,涛不及,伤也。”孩子们三言两语地道出了事情原委,语言的魅力从课堂延伸到了课间,从书本走向生活,那一刻,甚感欣慰。
看着孩子们每天在这样小古文的味道中浸润着、滋养着,古文词汇日益增多,语感也在慢慢地模仿习得中日渐养成,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不拘类容、不拘形式地表达,笔者想曾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的那一颗语言的种子,已在他们心里慢慢地发了芽、开了花。
当然,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要在每一天、每一点滴中落实,仅仅只是简单的仿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慢慢感受、慢慢积淀、慢慢习得,让学生轻轻松松获得最纯正的文言启蒙的同时,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的底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文君.小古文100篇[M].济南出版社,2012(1).
[3]李镇西,孟丽华.李镇西茶馆[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