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古诗词是一种高雅艺术,是我国文化几千年来沉淀而成的瑰宝,其有着语言精练、意境优美等特点,体现了诗人的真挚的感情,是世界上经典的璀璨文学之花。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审美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情感、景物、志向三个维度去分析古诗词,探究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三维分析法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 三维分析法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古诗词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语言表现形式,缺乏语用环境,且比白话文显得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古诗词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赏析古诗词。三维分析法是一种从多角度去探究分析内容的方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采用三维分析法,主张从情感、景物、志向三个维度去分析古诗词,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古诗词,发掘其内在规律,特点、审美意义,获得全面、深刻的对古诗词的理解。
1. 从“情感”维度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作者表达自身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作者当时想表达的喜怒哀乐。古人在创作古诗词时都带着有感而发的情感态度,大多在离别、重逢、思乡、守边、贬谪等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叹,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情感去赏析古诗词的语言描述、写作技巧,更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例如:在《次北固山下》一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人当时所处背景进行了解,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态度。当时诗人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身处异乡,因此全文充满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乡书何处达”、“客路青山外”中可体现出。而即便是处于这种悲愁的情感状态下,诗人依然能看到“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的壯丽,表达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足见诗人情感丰富,境界高远。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诗人情感去赏析诗文,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深入分析诗句,提高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2. 从“景物”维度感受古诗词的巧妙和古诗词语言的美好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中大多描绘了诗人所观察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如优美、神奇自然风景,繁华的商业活动,甚至是礼仪场景等各类景物,诗人采用对偶、拟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利用语句优美的诗文将这些景物一一呈现,直观展现描绘出景色的优美。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景物”的维度分析古诗词,感受古诗词语言及描绘景物的优美,从而从景物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实现“景物和情感”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如水、云、花、草、树、莺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在诗中这些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的,将这些景物大致分为近景、远景,动景、静景,了解到景物描写是按照从远到近再到近的顺序,突出了景观的优美、丰富性,从侧面表现出远近四处都是美好景色,且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此外景物描写顺序也可看作是从静态到动态再到静态,体现了近处景观鲜活生动,远处景观静态美观,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真实性,从整体上体现了西湖春景之美。诗中,诗人还运用了对仗、比拟、夸张等表现手法,写出了春水出生、水天一色的美丽情景。
3. 从“志向”维度感受古诗词的高雅
在古诗词创作中,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等写作手法较为常见,诗人通过描写一景物、一事件来反映当时的的社会现象,表达自身志向,内在的人生追求,价值观念等内容,古诗词中蕴含诗人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志向”的维度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剖析,发现总结作品的共性,从宏观层面去理解,将景物和作者志向相结合,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例如:《等飞来石》、《钱塘湖春行》、《望岳》等古诗词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名作,通过咏物言志、借景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责任操守,体现了诗人的人格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物”与“志”结合起来理解,更深刻地去分析,从而感受到古诗词的高雅,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
4. 结语
总之,学生缺乏古诗词语用环境、学习背景,学习、理解古诗词具有一定难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应用三维分析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从情感、景物、志向三个维度去深入探究,感受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小英.三维分析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语文,2016,11(3):81-82.
[2] 姜航.三维分析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3,10(11):227-227.
[3] 王云.初中语文古诗词三维分析法探究[J].青春岁月,2013,12(16):340-340.
[4] 李晋芳.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6,10(65):27-27.
【关键词】 三维分析法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古诗词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语言表现形式,缺乏语用环境,且比白话文显得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学习、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古诗词教学,促使学生更好地赏析古诗词。三维分析法是一种从多角度去探究分析内容的方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采用三维分析法,主张从情感、景物、志向三个维度去分析古诗词,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古诗词,发掘其内在规律,特点、审美意义,获得全面、深刻的对古诗词的理解。
1. 从“情感”维度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古诗词是古代文学作者表达自身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作者当时想表达的喜怒哀乐。古人在创作古诗词时都带着有感而发的情感态度,大多在离别、重逢、思乡、守边、贬谪等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叹,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情感去赏析古诗词的语言描述、写作技巧,更深入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例如:在《次北固山下》一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人当时所处背景进行了解,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态度。当时诗人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身处异乡,因此全文充满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乡书何处达”、“客路青山外”中可体现出。而即便是处于这种悲愁的情感状态下,诗人依然能看到“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的壯丽,表达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足见诗人情感丰富,境界高远。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诗人情感去赏析诗文,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深入分析诗句,提高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2. 从“景物”维度感受古诗词的巧妙和古诗词语言的美好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中大多描绘了诗人所观察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如优美、神奇自然风景,繁华的商业活动,甚至是礼仪场景等各类景物,诗人采用对偶、拟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利用语句优美的诗文将这些景物一一呈现,直观展现描绘出景色的优美。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景物”的维度分析古诗词,感受古诗词语言及描绘景物的优美,从而从景物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实现“景物和情感”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如水、云、花、草、树、莺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在诗中这些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的,将这些景物大致分为近景、远景,动景、静景,了解到景物描写是按照从远到近再到近的顺序,突出了景观的优美、丰富性,从侧面表现出远近四处都是美好景色,且景色太美让人目不暇接。此外景物描写顺序也可看作是从静态到动态再到静态,体现了近处景观鲜活生动,远处景观静态美观,体现了诗人观察的真实性,从整体上体现了西湖春景之美。诗中,诗人还运用了对仗、比拟、夸张等表现手法,写出了春水出生、水天一色的美丽情景。
3. 从“志向”维度感受古诗词的高雅
在古诗词创作中,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等写作手法较为常见,诗人通过描写一景物、一事件来反映当时的的社会现象,表达自身志向,内在的人生追求,价值观念等内容,古诗词中蕴含诗人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从“志向”的维度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剖析,发现总结作品的共性,从宏观层面去理解,将景物和作者志向相结合,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例如:《等飞来石》、《钱塘湖春行》、《望岳》等古诗词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名作,通过咏物言志、借景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责任操守,体现了诗人的人格内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物”与“志”结合起来理解,更深刻地去分析,从而感受到古诗词的高雅,体会诗人的远大志向。
4. 结语
总之,学生缺乏古诗词语用环境、学习背景,学习、理解古诗词具有一定难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应用三维分析法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从情感、景物、志向三个维度去深入探究,感受古诗词中诗人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小英.三维分析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语文,2016,11(3):81-82.
[2] 姜航.三维分析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3,10(11):227-227.
[3] 王云.初中语文古诗词三维分析法探究[J].青春岁月,2013,12(16):340-340.
[4] 李晋芳.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6,10(6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