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娥并与桑洛》的地域文化因素入手,探析傣族的审美观。作品中的景观、意象、意境、人物性格、语言表达与情感表达都可以看出傣族的审美观。反映傣族是一个性情温和,情感细腻,勤劳朴实,含蓄委婉的民族。
【关键词】娥并与桑洛 地域文化 审美观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精神现象,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生成、发展和演变。地域环境的不同,其民族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及审美观也不同。所以地域文化就自然而然的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地域文学,民族与文学浑融一体,使民族文学更具有生命力。
本文从《娥并与桑洛》地域文化因素入手,探析傣族独特的审美观。傣族以独特的景观为美,以优美的意境为美,以人物性格的勤劳与朴实为美,以语言的韵律和谐与情感表达的委婉含蓄为美。
一、《娥并与桑洛》的景观美
地域文化因素对作品中景观的影响,反映傣族对生活居住地区景物的热爱。景多昂和勐根是《娥并与桑洛》中最主要的两个地方,对这两个地方的刻画,反映傣族对生活环境、地区风貌景观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如:
“舒适的景多昂,到处都是锣鼓的声音,悠扬的乐声从竹楼里传出来,琴声在竹林深处荡漾。景多昂的山脚,重叠的房子就像蜂窝。景多昂的山脚,河流环绕着山拥抱着这个城市。宽阔无边的田野,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这里幸福快乐的生活劳动。”
“小河拥抱着小镇,有些少女已经结婚,但依然很美。小河在山脚的小镇环绕着,年轻的少女是多么的美丽可爱。”
通过描写,展现了热带、亚热带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看到的是密密的竹林,重叠的竹楼,青山秀丽,曲折宛转的河流,宽阔的田野,美丽的少妇,可爱动人的少女,古老的小镇勐根与繁华的景多昂。听到的是欢乐的锣鼓声与悠扬的琴声等。反映傣族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过着幸福快乐、和谐宁静的生活,同时展现了独特的风光。
二、《娥并与桑洛》的意境美
地域文化因素对作品意境的影响,反映傣族对意境美的追求。傣族居住在美丽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拥有美丽的风光,神奇梦幻的色彩,丰富独特的物产。《娥并与桑洛》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意境,其优美的意象使文学作品的意境色彩斑斓。如:
“你像一朵开在仙境池塘里的荷花,只要我能把你帶回家,哪怕没有饭也能饱。(男主对女主的爱恋)”
“皮肤又白又嫩就像棉花,两只手臂伸出来就像又细又长的藕芽,说话的声音就像乐器的声音在荡漾。(女主的形体美与声音美)”
“我们的爱情就像缠绕在一起的藤蔑,也正如刚刚盛开的拇指花。”
作品中把女主人公的皮肤比喻为棉花,把手臂比喻为藕芽,把声音比作琴声,把爱情比作藤蔑和拇指花。“棉花”、“藕芽”、“藤蔑”、“拇指花”等意象,给我们形象、生动的意境享受,让我们嗅到了清新的自然气息。傣族生活的地区,气候宜人,植物繁多,故而文学意境常以独特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独特意境,反映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也反映傣族对意境美的独特追求。
三、《娥并与桑洛》的人物性格美
(一)《娥并与桑洛》人物的勤劳美
傣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傣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坝子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大自然赋予了傣族优厚的地域条件,同时培育了傣族勤劳、智慧的民族性格。如:
“广阔无垠的坝子啊!人们每天不间断地在田地里继续奋斗。(直接描写傣族辛勤劳动的场面)”
“金银财宝多得就像粮食放在粮仓里一样。(间接表达傣族的勤劳,用勤劳创造财富。)”
通过描写,反映傣族以勤劳为美,傣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二)《娥并与桑洛》人物的朴实美
作品中人物的朴实美,同样反映地域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傣族人以朴实为美,与傣族生活地区的物产有关。作品中,当桑洛和伙伴们要去经商时,寨里姑娘送给他们的礼物,可看出傣族姑娘的真诚与朴实。如:
“要离开家乡的哥哥啊!我们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送给你,只有把槟榔当作礼物送给你,让你在路上可以用它们解渴。(槟榔当作礼物)”
“好几个少女双手捧着茶叶来送给他们。(茶叶当作礼物)”
通过相互赠送礼物,反映傣族性格的朴实美。自然物产是傣族地区地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种地域文化使傣族拥有最真诚、最朴实的心灵美,反映傣族朴实的审美观。
四、《娥并与桑洛》的语言美
地域文化对作品语言的影响,体现傣族以委婉含蓄为美。《娥并与桑洛》中的语言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性,句子精炼、流畅、细腻而传神。傣族生活在南方,性情温和,情感细腻,不像北方民族那么豪放,而是一个含蓄委婉、温文尔雅的民族。傣族习惯用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如:
“很高兴我们能够见面,我是一朵开在森林里悬崖上的白菊花,还没有什么人来采摘。(将自己喻为花,含蓄表达自己还是纯洁、自由的人,委婉传达希望把我摘走的信息。)”
“哥哥啊!如果你想喝井里的水,你应该砌好井沿;如果你喜欢池塘里的荷花,你应该拿圣洁的水来浇灌它、呵护它,使它苍翠茂盛的成长。(含蓄表达,希望爱情开花结果,应真心付出,用心呵护。表现女主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文学语言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显示了傣族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体现了傣族文学的语言美和运用语言的特点,还体现了傣族的审美观。
总结
本文从地域文化因素入手,对作品中景观、意象、意境、人物性格、语言与情感表达的描写,反映傣族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傣族是一个性情温和,情感细腻,勤劳朴实,含蓄委婉的民族。傣族出于对家乡的极度热爱,所以傣族的审美观,受民族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俊娟、黄永林:异曲同工 交相辉映——《娥并与桑洛》与《双合莲》之比较研究[J].黄冈师专学报,1988.
[2]秦丽辉:《从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之审美风格看傣族的文化性格》,民族艺术研究.
[3]高徽南:《傣族叙事诗的审美特征研究》[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9.
[4]陈丽琴:《娘梅歌》和《娥并与桑洛》之比较[J].贺州学院学报,2008.
[5]杨梅:试论《娥并与桑洛》的叙事视角[J].安徽文学,2011.
【关键词】娥并与桑洛 地域文化 审美观
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或精神现象,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生成、发展和演变。地域环境的不同,其民族习惯、生产、生活方式及审美观也不同。所以地域文化就自然而然的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学。民族文学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地域文学,民族与文学浑融一体,使民族文学更具有生命力。
本文从《娥并与桑洛》地域文化因素入手,探析傣族独特的审美观。傣族以独特的景观为美,以优美的意境为美,以人物性格的勤劳与朴实为美,以语言的韵律和谐与情感表达的委婉含蓄为美。
一、《娥并与桑洛》的景观美
地域文化因素对作品中景观的影响,反映傣族对生活居住地区景物的热爱。景多昂和勐根是《娥并与桑洛》中最主要的两个地方,对这两个地方的刻画,反映傣族对生活环境、地区风貌景观的热爱,同时反映了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如:
“舒适的景多昂,到处都是锣鼓的声音,悠扬的乐声从竹楼里传出来,琴声在竹林深处荡漾。景多昂的山脚,重叠的房子就像蜂窝。景多昂的山脚,河流环绕着山拥抱着这个城市。宽阔无边的田野,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这里幸福快乐的生活劳动。”
“小河拥抱着小镇,有些少女已经结婚,但依然很美。小河在山脚的小镇环绕着,年轻的少女是多么的美丽可爱。”
通过描写,展现了热带、亚热带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看到的是密密的竹林,重叠的竹楼,青山秀丽,曲折宛转的河流,宽阔的田野,美丽的少妇,可爱动人的少女,古老的小镇勐根与繁华的景多昂。听到的是欢乐的锣鼓声与悠扬的琴声等。反映傣族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过着幸福快乐、和谐宁静的生活,同时展现了独特的风光。
二、《娥并与桑洛》的意境美
地域文化因素对作品意境的影响,反映傣族对意境美的追求。傣族居住在美丽神奇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拥有美丽的风光,神奇梦幻的色彩,丰富独特的物产。《娥并与桑洛》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意境,其优美的意象使文学作品的意境色彩斑斓。如:
“你像一朵开在仙境池塘里的荷花,只要我能把你帶回家,哪怕没有饭也能饱。(男主对女主的爱恋)”
“皮肤又白又嫩就像棉花,两只手臂伸出来就像又细又长的藕芽,说话的声音就像乐器的声音在荡漾。(女主的形体美与声音美)”
“我们的爱情就像缠绕在一起的藤蔑,也正如刚刚盛开的拇指花。”
作品中把女主人公的皮肤比喻为棉花,把手臂比喻为藕芽,把声音比作琴声,把爱情比作藤蔑和拇指花。“棉花”、“藕芽”、“藤蔑”、“拇指花”等意象,给我们形象、生动的意境享受,让我们嗅到了清新的自然气息。傣族生活的地区,气候宜人,植物繁多,故而文学意境常以独特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独特意境,反映地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也反映傣族对意境美的独特追求。
三、《娥并与桑洛》的人物性格美
(一)《娥并与桑洛》人物的勤劳美
傣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傣族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坝子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大自然赋予了傣族优厚的地域条件,同时培育了傣族勤劳、智慧的民族性格。如:
“广阔无垠的坝子啊!人们每天不间断地在田地里继续奋斗。(直接描写傣族辛勤劳动的场面)”
“金银财宝多得就像粮食放在粮仓里一样。(间接表达傣族的勤劳,用勤劳创造财富。)”
通过描写,反映傣族以勤劳为美,傣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
(二)《娥并与桑洛》人物的朴实美
作品中人物的朴实美,同样反映地域文化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傣族人以朴实为美,与傣族生活地区的物产有关。作品中,当桑洛和伙伴们要去经商时,寨里姑娘送给他们的礼物,可看出傣族姑娘的真诚与朴实。如:
“要离开家乡的哥哥啊!我们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送给你,只有把槟榔当作礼物送给你,让你在路上可以用它们解渴。(槟榔当作礼物)”
“好几个少女双手捧着茶叶来送给他们。(茶叶当作礼物)”
通过相互赠送礼物,反映傣族性格的朴实美。自然物产是傣族地区地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种地域文化使傣族拥有最真诚、最朴实的心灵美,反映傣族朴实的审美观。
四、《娥并与桑洛》的语言美
地域文化对作品语言的影响,体现傣族以委婉含蓄为美。《娥并与桑洛》中的语言音韵和谐,富有音乐性,句子精炼、流畅、细腻而传神。傣族生活在南方,性情温和,情感细腻,不像北方民族那么豪放,而是一个含蓄委婉、温文尔雅的民族。傣族习惯用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如:
“很高兴我们能够见面,我是一朵开在森林里悬崖上的白菊花,还没有什么人来采摘。(将自己喻为花,含蓄表达自己还是纯洁、自由的人,委婉传达希望把我摘走的信息。)”
“哥哥啊!如果你想喝井里的水,你应该砌好井沿;如果你喜欢池塘里的荷花,你应该拿圣洁的水来浇灌它、呵护它,使它苍翠茂盛的成长。(含蓄表达,希望爱情开花结果,应真心付出,用心呵护。表现女主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文学语言含蓄委婉,耐人寻味。显示了傣族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体现了傣族文学的语言美和运用语言的特点,还体现了傣族的审美观。
总结
本文从地域文化因素入手,对作品中景观、意象、意境、人物性格、语言与情感表达的描写,反映傣族独特的审美观。体现了傣族是一个性情温和,情感细腻,勤劳朴实,含蓄委婉的民族。傣族出于对家乡的极度热爱,所以傣族的审美观,受民族乡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俊娟、黄永林:异曲同工 交相辉映——《娥并与桑洛》与《双合莲》之比较研究[J].黄冈师专学报,1988.
[2]秦丽辉:《从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之审美风格看傣族的文化性格》,民族艺术研究.
[3]高徽南:《傣族叙事诗的审美特征研究》[J].人文社会科学专辑,2009.
[4]陈丽琴:《娘梅歌》和《娥并与桑洛》之比较[J].贺州学院学报,2008.
[5]杨梅:试论《娥并与桑洛》的叙事视角[J].安徽文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