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源型经济持续循环发展的路径探索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煤炭工业的逐步没落,山西省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丰富为山西前几年创造了极大的财富,是山西省不断进步的源泉之一。但是长期严重依赖煤炭这一资源,给山西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破坏。面对经济和环境两座大山的阻挠,山西省的产业转型计划亟待实施,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着重分析煤炭现状问题,基于煤炭资源转型,阐述出人们对当前山西省经济发展的认识误区,从静动态转变角度分析出新的生存理念和环境理念,为山西省今后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做好必要的前提准备。
  关键词:煤炭资源;资源整合;静动态转变;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159-03
  一、山西省煤炭資源整体概况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我国产煤、输煤大省,同时也是最大的外输煤炭大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煤炭经济在山西经济中所占比例很大。
  1.煤炭资源的分布。山西省煤田分布广泛,全省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锐城、平陆五个煤产地。全省119个行政县(市、区)中含有煤炭资源的就有94个,其中68个县(市)的每年煤炭产量在百万吨以上。大同煤田有硫分和灰分低、发热量高的弱粘结煤;离石、柳林、乡宁矿区有低硫、低灰的主焦煤;沁水煤田晋城矿区有“兰花炭”。
  2.煤炭资源的特点。山西煤炭品种齐全,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瘦煤、无烟煤、贫煤、长焰煤、弱粘结煤、褐煤这九大煤炭品种。山西煤炭具有低硫、低灰、低磷、高发热量、高挥发、黏结性强这“三低两高一强”的特点。山西省的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即埋藏浅,煤层较厚且倾角平缓,断层较少,煤炭埋藏浅,有一大部分的煤田是地下开采,很大一部分也可露天开采,所以,山西煤田具有投资较少,见效快的吸引力。
  同时,山西省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位于我国华北西部地区,处于能源消费中心,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山西省煤炭需要供应国内其他28个省(市、自治区),同时还输往国外,供应亚洲、欧洲和拉美的多个国家与地区,山西煤炭基地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特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3.煤炭资源的存量。目前山西省煤炭查明储量为2 661亿吨,其中,西山煤田、河东煤田和霍西煤田以炼焦煤赋存居多,资源总量2 512亿吨;大同煤田和宁武煤田主要赋存为动力煤,资源总量1 113亿吨;沁水煤田以无烟煤、贫煤赋存为主,资源总量2 798亿吨;其他煤产地资源总量130亿吨。按照三大煤种分类,炼焦煤资源储量1 491亿吨,占55%;动力煤储量726亿吨,占27%;无烟煤储量470亿吨,占18%。
  4.煤炭资源的开采。目前,山西省共有各类有证煤矿3 828个,其中年产千万吨以上的原国有大型煤矿和省营煤矿就有10个,原煤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矸石的堆存量已超过9亿吨,粉煤灰堆存量也超过了1亿吨。煤矿资源一般开采深度小于300米,个体、集体煤矿则大多小于150米,而国营大矿开采深度部分大于300米。
  在生产开发方面,山西省规划于2015年,生产矿井共计1 752处,产能总计8.08亿吨/年,其中大型矿井139处产能4.5亿吨/年,中型矿井167处产能1.06亿吨/年,小型矿井1 446处产能2.52亿吨/年。在煤炭外运方面,2015年规划外调出省煤炭量控制在5.4亿吨,铁路、公路分别承担90%、10%的运量。2006—2020年,全省报废、淘汰、关闭矿井或多井口共1 847处,衰减生产能力总计3.24亿吨;规划扩建58处矿井,新建含在建108处矿井,总计设计新增产能4.56亿吨/年。
  山西省在煤炭资源的开采中,出现了地面塌陷、水污染的现象,这对山西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山西省煤炭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大型矿区的资源利用率有70%左右,而一些小矿资源利用率不到20%。面对多年来山西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资源的浪费现状,省委、省政府全力调整经济结构,把煤炭列入打造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龙头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山西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既是我国最大的产煤大省,也是世界五大煤炭主产地之一,煤炭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0%。全省119个县(市、区)中有91个产煤县(市、区)。截至2008年底,山西保有煤炭探明储量2 688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23%。目前拥有大同、阳泉、潞安、晋城、霍州、华晋、平朔和太原煤炭气化集团公司、山西焦煤等十大煤炭生产、供应基地,以及各类小煤矿4 200多个,总体产能突破5亿吨,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3、1/4和70%以上。2007年,山西全年煤炭产量6.3亿吨,同比增加5 000万吨;2008年全年煤炭产量6.8亿吨,同比增长9.7%,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在12亿吨以上,外调量在10亿吨以上。山西煤炭资源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也造成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等严峻问题,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
  1.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导致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负外部性日益显现。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矿区塌陷;不间断、高强度采煤形成的水位下降以及水污染等,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地表植被也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更是触目惊心,山西16个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高于国家二级标准,18个城市空气质量超过三级标准,26条河流73%的河段超过国家五类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劣于国家三类标准的达35%,使得负外部性日益突出。
  2.煤炭储量呈减少趋势。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导致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从而导致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可采年限缩短 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加大,煤炭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导致煤炭开采强度日益加强,2003—2008年,煤炭产量以年均5 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可采储量减少,可采年限缩短,虽然2008年储量略有增长,但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变化趋势是绝对减少的。   3.综合利用程度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方式粗放,浪费现象严重山西煤炭资源总体回收率较低,平均回采率为40%,约占世界发达国家(美、澳等)的1/2左右,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利用方式也比较粗放。山西煤系地层中共伴生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如煤层气、硫铁矿、高岭岩、软质黏土及稀有元素镓、锗等,这些与煤炭相伴生、共生的其他矿产资源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利用,而且一些小煤矿矿主为了自身利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浪费现象严重,这也是造成煤炭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煤炭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中央、地方一起干,大、中、小煤炭企业共同发展,造成全国各地有煤炭资源就存在大大小小的煤矿,而山西煤炭资源也存在“多小散乱”的格局,制约着山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从长远发展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符合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大方向,是实现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举措。到目前为止,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高达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高达94%,采矿许可证变更超过94.5%。“多小散乱”的煤炭产业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1.整合是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煤炭资源整合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提出、国务院确定的“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小煤矿的整顿工作”,和温家宝总理2009年7月视察山西时指示“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兼并重组”,“只有调整结构,经济才能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应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矿井、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最优秀的产业工人”的具体行动。因此要充分认识搞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严峻性和重要性,将整合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积极推进,这也是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整合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山西煤炭“多小散乱”的格局制约经济发展,并带来矿企恶性竞争、破坏环境和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资源整合可以推动煤炭资源向勘查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较高的优势企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煤炭产业升级,形成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明显优化产业布局。
  3.整合可以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保护生态环境小煤矿是事故多发地。由于经营的不稳定性,其往往注重眼前利益,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自己的投资回报率,一般不注重安全设备投资。2008年,全省乡镇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省煤矿死亡人数的61%,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重点煤矿的7.25倍。整合后的保留矿井将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来建设,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整合也迫使煤矿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废弃物综合治理方案,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4.整合可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统计2010年底山西煤矿整合后的矿井数量由1 500座骤减到1 000座左右,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保留矿井中70%的矿井规模可达到90万吨/年以上,并且全部实现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到2015年全省煤炭生产能力将达到9.6亿吨/年,煤炭矿井数量减少到800座左右,单井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将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和煤层气抽采利用,山西煤炭产业结构初级化和单一化,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也就切实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山西资源的静动态转变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垫,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山西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饮食以面食为主。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还是靠煤、焦、冶、电这四个产业为主,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近些年来随着煤炭产业的逐步衰落,山西的经济开始下滑,且长期依赖重工业,山西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因此,怎样处理好传统产业转型和三次产业协调(下转189页)(上接160页)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山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历史赋予了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古迹、文化遗址、中华名山等等,山西省可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人将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同时,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不断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创业环境。
  2.山西地处华北,与北京、山东等地相距不远,在鼓励本地人民提高创新意识的同时,可以学习发达地区的产业生产技术。从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地毯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推进能源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化。
  3.山西省能源工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受能源经济结构和布局影响,山西省结构性污染特征明显,城镇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处于较高污染水平,区域性污染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降低经济结构能源需求,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低的第三产业和低能耗产业;逐步摆脱对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的依赖;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使用和转换效率;采用高效先进的房屋保温、节能材料,形成高效的燃气能源消费体系;最后,扩大省内森林和植被覆盖面积,保持并增强自然的碳汇能力。
  4.要不断改变山西人民的生存观念。增加教育的投入,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责任先于自由,培养广大人民的责任意识,从而带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发展经济;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山西严重依赖单一的重工业静态发展逐步转变为以煤炭产业为基础,绿色产业、信息产业等多重产业共同发展。
  五、山西资源型经济持续循环发展的路径探索
  1.延伸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是指在山西煤炭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深加工业,增加产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产业的转型,促进山西煤炭产业全面发展。
  2.替代相关产业。山西在发展煤炭产业之外,还应利用其他资源优势,发展和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比如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多方面发展。
  3.发展多元化产业。产业多元化是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的最佳模式。山西应摒弃单一的产业模式,发展以制造业、高新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
  4.培养相关人才,促进技术创新。积极培养人才,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利用率。政府应该加大有关的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建立废物高效利用的循环模式,提高煤炭产品的清洁率。
  5.扩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体制。坚持维护工人的利益,为下岗工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就业的机会。
  6.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促进山西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经济循环发展的试点工作,确立相关的试点区域,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7-28.
  [2] 于立,姜春海,于左.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资源枯竭问题研究丛书)[M].北京:中國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2-94.
  [3] 徐君,王育红.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68-170.
  [4] 庞娟.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6,(3):147-149.
  [责任编辑 吴 迪]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政界、业界和大众的关注。基于2010—2013年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推进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014-02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分析 
期刊
摘 要:产业集群是空间上接近的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形成关联的群体。产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使其向一定的区域集聚,而这种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扩散效应加速了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则成为吸纳这些要素的容器,扩大了市场的容量,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有效地支撑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镇化;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独生子女的意外去世给其父母造成了身体和心理上的极度创伤,多种因素导致失独群体走上返贫的道路,一些社会新生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失独群体返贫救助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江苏省失独群体生活现状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剖析失独群体返贫的原因,并探索引领失独群体再创财富的途径。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兼顾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调动政府与社会的所有力量,从实质上解决失独群体的返贫问题,让这一特殊群体能够自主地创
期刊
摘 要:研究经济发展与房价的关系,对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PSS19.0软件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Eviews6.0软件对河南省1998—2012年GDP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房价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当GDP增加1%时,房价上涨0.286488%。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房价和GDP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房价;地区生产
期刊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走访苏州市A社区,通过UCLA孤独量表了解该社区空巢老人存在的孤独感状况,并分析相关的社会学变量了解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体验的差异状况,进而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安全感的缺乏、情感支持的减弱、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五个角度探讨空巢老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调查;差异分析;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6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显著,近年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大学生作为新生的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基于此,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淮阴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现状,从消费来源、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等方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
期刊
摘 要:贵州省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和中国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省份之一,其工业化基础薄弱,因此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发展战略,力争走出一条依靠人才、科技、创新等为支撑的新型绿色工业化道路。通过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在新时期西部后发地区工业化进程中,以“管理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后发地区;新型工业化;管理创新;发展路径;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黑龙江省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旅游产业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随着滑雪内容的不断丰富、滑雪水平的不断提高,热衷于大众滑雪运动的人也不断增多。基于此,对佳木斯市大学生在卧佛山滑雪场的滑雪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加强佳木斯大学生群体这一目标市场的营销开发,提出一些改良建议,以期为卧佛山滑雪场进一步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提供借鉴。  關键词:滑雪旅游;大学生市场;卧佛山滑雪场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各城市在争夺资源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营销作为一种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逐渐被城市管理者所重视并付诸实践。河北省的城市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一个系统的城市营销策划方案、城市定位不清晰、品牌化运作效果不明显,尚未建立一个严密的、系统的城市推广战略体系,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城市营销组织机构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河北省的城市竞争力,就必须以顾客
期刊
摘 要:审计项目是由审计人员对某一具体审计对象实施的具有明确审计目的一项工作,是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载体。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内部审计职能目标、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以风险导向为主导,确定审计项目,并在审计实践中落实执行。基于此,以中广核集团内部审计为例,论述企业重点业务审计项目循环清单的编制方法、项目内容、循环周期以及循环清单的应用。  关键词:审计项目;循环清单;企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