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建设应立足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办学定位,根据新时期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配备和生源情况,以财会资格证书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独立的财税处理能力为方向,构建精简实用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综合测评的基础上,推动“分层次目标导向性”教学改革的持续实践。
关键词 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分层次;包干制
DOI: 10.19840/j.cnki.FA.2020.06.013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课题(项目编号:2019YGH084)。
一、财会专业面对的新形势
近年来,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求大量的精通外语、懂国际会计准则和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传统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亟需调整[1];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经济模式对目前的会计准则提出了严重挑战,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如何融合成为财会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2];财会智能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使得核算型会计裁汰变成了可预见趋势[3];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和会计职称证书报考人数的井喷在提高财会就业门槛的同时也加速了财会人才的职场竞争。
二、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现状分析
财会专业由于其经济投入少、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大和很强的可复制性,受到我国大中专院校的广泛青睐,但院校之间的专业同质性现象比较严重。技工院校受制于体制因素,无论从硬件建设、师资配备,还是生源质量方面,与普通大中专院校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培养既具有专业特色也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财会人才,是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建设亟需破解的难题。
(一)技工院校财会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但是从笔者对多所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的调查和走访情况分析,技工院校所谓的“双师”基本上是指同时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育系列职称和会计职称的专业教师,强理论弱实务的现象比较突出,与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要求有较大差距,也难以形成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不少技工院校存在大量的行政兼课、非专业和兼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技工院校财会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技工院校在生源方面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受制于现有的招生体制,技工院校的生源往往是被层层筛分的落选学生。一方面,社会对技工院校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将子女送入技工院校就读;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导致的适龄学生数量的减少和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扩招,使本来不多的生源流向技工院校的更少,生源质量日趋堪忧。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自律性和自信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强,职业规划能力较差。
(三)技工院校财会课程体系分析
由于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开设较晚,各学校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专业定位不同,尚无成熟的专业案例可供参考,财会专业课程大多模仿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受制于师资配备和学生基本情况的影响,财会专业课程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国际会计准则、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具有国际视野和管理类的专业课程严重不足;大量文化和思政课程的排设使本来不多的学时被占用,专业课程的学时被大大压缩。[4]
(四)财会教学模式分析
财会专业知识体系庞杂,内容覆盖面广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知识难度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众多的财税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压力可想而知。同时,相当多的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师资配备不到位,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且基本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科研和各种比赛也占用了相当多的精力,导致财会专业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探索或实践新的财会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仍然是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由于财会工作的连续性、规范性、保密性较强,财会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演练平台,各种模拟软件成为实践操作的替代选择。但是模拟操作与真账实操仍然有很大差距。
三、“分层次目标导向性”教学改革实践
(一)改革的背景分析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是一所培养商贸服务类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公办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创办于2008年,学生技师毕业证与高级收银员/初级会计师证书挂钩,在校期间学生同时接受全日制成教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取得成教大专或本科学历。教学改革前,由于办学起步晚培养定位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弱,初级会计师考证通过率和社会影响力均较低。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程度不一,考证课程与学期专业课程存在冲突,学生和教师矛盾较多。
笔者研究生毕业后,曾在韩资、美资企业从事或主持财务工作,对企业财务用人要求有客观的认识;先后考取了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十多个资格证书,拥有一定的考证经验;历任中信会计培训学校高级顾问、正源财经培训学校教学总监等社会兼职,长期从事会计职称和企业内训课程讲授,对新式培训模式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与宁波多家事务所和代理记账公司有业务合作,具有一定的引进真账实操和实践资源。
(二)改革的具体操作要点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使素质教育在考证的载体中体现,实现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培养的良性循环。在具体实施上,我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以通过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和资产评估师资格证书部分科目为理论学习目标导向,以掌握票据识别、账务处理、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和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为技能学习目标导向。
1.学期分阶段教学改革
根据考试时间将学期课程分成两个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和考证课程学习阶段。
专业课程阶段:每学年的9月中旬至10月末、5月中旬至6月末这两个时间段为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按照各年级段教学课程内容集中學习该学期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由于时间紧凑,具体实施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精简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考证课程阶段:打乱所有教学班级,实行分班教学。未通过初级的一直留在初级班学习;通过初级的,进入资产评估师班学习。分班时,为体现公平性,以抽签方式筛选各班级入读同学,且每个班被分配的名额尽量相同,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
2.授课方法和方式改革
讲课方式要注重实效。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普遍较差,为更好地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点,授课老师要深入研究考点,力争对每个考点可能从哪个角度考脱口而出,思路要清晰,授课语言要精练。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全书章节分为两大块---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对于财务会计的讲课方式是:提出考点概念(考点是什么,什么意思,怎么考)→会计分录(分录规律、金额确认)→习题练习→总结。
加强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通过微信答疑方式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晦涩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预先的视频录制呈现给学生反复学习。
加强对学生的阶段性考核。比如可以将考点列成问题,建立考点储备库,学生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作答;每月对各分班进行PK;将学生平时答题情况作为对应学期课程的平时分等。
3.课程体系改革
淘汰已经被边缘化的会计技能课程,如点钞和心算课程;结合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压缩非专业性课程,如财政金融学、高等数学等;提高会计就业前沿课程,如涉税实务、企业风险与战略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务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课时占比。
实操课程设置注意内在逻辑性和实用性。以任务为导向,加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PPT制作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力度。鉴于大量的模拟软件无法体现实务情景,与实践操作环节差距较大,且投资较大,教学中应慎用。通过定期有偿将代理记账公司(或个人)的业务引进学校等方式,在一定期间让学生接触真实账务,加深学生对真账操作的认识。
4.包干制的绩效考核
由于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要求一次性通过两个科目考试,分科教学无法客观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分班教学实行包干制即一个财会专业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初级会计师两门课程的讲授,比较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便于考核;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要求四年内通过四个科目考试即可,因此可以单科通过率考核;以任务为导向的实操课程通过非任课老师的模块化考核也能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施财会教学改革,学校成立学生教辅督导组。组成员从已经通过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学生中选取责任心较好的学生组成,督导组成员每月以勤工俭学的形式领取津贴。将学生分派给督导组成员,每天布置考核任务,由督導组成员抽查,并定期对各督导组成员负责的学生进行PK考核,考核不及格的及时进行淘汰,所负责的学生通过率超过预期则予以重奖。
(三)改革后的效果分析
自2015年实行教学改革后,初级会计师一次性通过率均在45%以上,其中2016年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通过率62%,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81%,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学习面貌焕然一新;自2016年开始,屡次在“衡信杯”财税大赛中斩获佳绩;2017年受邀在浙江省技工院校年会上做教学改革主题发言,先后接受多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学习;2018年财会专业被宁波市评为品牌建设专业;2019年被人社部邀请在成都为全国技工院校财会教师做财会教学改革经验分享。
四、总结与展望
尽管改革总体达到预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投入精力太大导致其他工作精力不足;重复性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每个分班学生构成中,新老学生搭配虽然在促进学习方面具有积极一面,但也导致了学习进度不一;包干制绩效考核受限于“大锅饭”体制的制约,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师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在总结既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客观问题,财会专业教学组通过引进慕课录制设备,结合学校财会专业的基本情况,按知识点录制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课件,减少分班造成的教师精力和教学资源浪费;学校也在积极推动激励教师创新和名师培养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方面向有突出贡献和踏实付出的教师倾斜;根据新时期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新理念,学校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学岗对接、书证融通、梯队培养”目标的第二次教学改革。AFA
参考文献
[1]朱苏荣.“一带一路”战略国际金融合作体系的路径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5(3):83-91.
[2]吴乐意.智能财务机器人,引领未来财务[J].财资中国,2017(10):32-33.
[3]杜静.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J].商贸人才,2015(11):185-187.
[4]燕新梅.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2015(12):76-78.
(审稿:张国永编辑:闫明杰)
关键词 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分层次;包干制
DOI: 10.19840/j.cnki.FA.2020.06.013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课题(项目编号:2019YGH084)。
一、财会专业面对的新形势
近年来,财会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系列复杂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求大量的精通外语、懂国际会计准则和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传统的财会人才培养体系亟需调整[1];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经济模式对目前的会计准则提出了严重挑战,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如何融合成为财会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现实性问题[2];财会智能化技术的日趋成熟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的同时使得核算型会计裁汰变成了可预见趋势[3];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和会计职称证书报考人数的井喷在提高财会就业门槛的同时也加速了财会人才的职场竞争。
二、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现状分析
财会专业由于其经济投入少、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大和很强的可复制性,受到我国大中专院校的广泛青睐,但院校之间的专业同质性现象比较严重。技工院校受制于体制因素,无论从硬件建设、师资配备,还是生源质量方面,与普通大中专院校还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培养既具有专业特色也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财会人才,是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建设亟需破解的难题。
(一)技工院校财会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但是从笔者对多所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的调查和走访情况分析,技工院校所谓的“双师”基本上是指同时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育系列职称和会计职称的专业教师,强理论弱实务的现象比较突出,与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要求有较大差距,也难以形成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不少技工院校存在大量的行政兼课、非专业和兼职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二)技工院校财会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技工院校在生源方面同样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受制于现有的招生体制,技工院校的生源往往是被层层筛分的落选学生。一方面,社会对技工院校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将子女送入技工院校就读;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导致的适龄学生数量的减少和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扩招,使本来不多的生源流向技工院校的更少,生源质量日趋堪忧。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自律性和自信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强,职业规划能力较差。
(三)技工院校财会课程体系分析
由于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开设较晚,各学校的经济地理位置和专业定位不同,尚无成熟的专业案例可供参考,财会专业课程大多模仿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受制于师资配备和学生基本情况的影响,财会专业课程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国际会计准则、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具有国际视野和管理类的专业课程严重不足;大量文化和思政课程的排设使本来不多的学时被占用,专业课程的学时被大大压缩。[4]
(四)财会教学模式分析
财会专业知识体系庞杂,内容覆盖面广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知识难度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众多的财税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压力可想而知。同时,相当多的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师资配备不到位,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且基本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科研和各种比赛也占用了相当多的精力,导致财会专业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探索或实践新的财会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仍然是技工院校财会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由于财会工作的连续性、规范性、保密性较强,财会实践教学缺乏真实的演练平台,各种模拟软件成为实践操作的替代选择。但是模拟操作与真账实操仍然有很大差距。
三、“分层次目标导向性”教学改革实践
(一)改革的背景分析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是一所培养商贸服务类高技能人才的全日制公办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创办于2008年,学生技师毕业证与高级收银员/初级会计师证书挂钩,在校期间学生同时接受全日制成教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取得成教大专或本科学历。教学改革前,由于办学起步晚培养定位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弱,初级会计师考证通过率和社会影响力均较低。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程度不一,考证课程与学期专业课程存在冲突,学生和教师矛盾较多。
笔者研究生毕业后,曾在韩资、美资企业从事或主持财务工作,对企业财务用人要求有客观的认识;先后考取了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十多个资格证书,拥有一定的考证经验;历任中信会计培训学校高级顾问、正源财经培训学校教学总监等社会兼职,长期从事会计职称和企业内训课程讲授,对新式培训模式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与宁波多家事务所和代理记账公司有业务合作,具有一定的引进真账实操和实践资源。
(二)改革的具体操作要点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使素质教育在考证的载体中体现,实现技师学院财会专业培养的良性循环。在具体实施上,我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以通过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和资产评估师资格证书部分科目为理论学习目标导向,以掌握票据识别、账务处理、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和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为技能学习目标导向。
1.学期分阶段教学改革
根据考试时间将学期课程分成两个阶段: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和考证课程学习阶段。
专业课程阶段:每学年的9月中旬至10月末、5月中旬至6月末这两个时间段为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按照各年级段教学课程内容集中學习该学期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由于时间紧凑,具体实施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精简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考证课程阶段:打乱所有教学班级,实行分班教学。未通过初级的一直留在初级班学习;通过初级的,进入资产评估师班学习。分班时,为体现公平性,以抽签方式筛选各班级入读同学,且每个班被分配的名额尽量相同,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
2.授课方法和方式改革
讲课方式要注重实效。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普遍较差,为更好地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点,授课老师要深入研究考点,力争对每个考点可能从哪个角度考脱口而出,思路要清晰,授课语言要精练。以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全书章节分为两大块---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对于财务会计的讲课方式是:提出考点概念(考点是什么,什么意思,怎么考)→会计分录(分录规律、金额确认)→习题练习→总结。
加强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比如通过微信答疑方式随时随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对于晦涩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预先的视频录制呈现给学生反复学习。
加强对学生的阶段性考核。比如可以将考点列成问题,建立考点储备库,学生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作答;每月对各分班进行PK;将学生平时答题情况作为对应学期课程的平时分等。
3.课程体系改革
淘汰已经被边缘化的会计技能课程,如点钞和心算课程;结合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实际情况,压缩非专业性课程,如财政金融学、高等数学等;提高会计就业前沿课程,如涉税实务、企业风险与战略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务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课时占比。
实操课程设置注意内在逻辑性和实用性。以任务为导向,加大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PPT制作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力度。鉴于大量的模拟软件无法体现实务情景,与实践操作环节差距较大,且投资较大,教学中应慎用。通过定期有偿将代理记账公司(或个人)的业务引进学校等方式,在一定期间让学生接触真实账务,加深学生对真账操作的认识。
4.包干制的绩效考核
由于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要求一次性通过两个科目考试,分科教学无法客观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分班教学实行包干制即一个财会专业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初级会计师两门课程的讲授,比较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便于考核;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要求四年内通过四个科目考试即可,因此可以单科通过率考核;以任务为导向的实操课程通过非任课老师的模块化考核也能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实施财会教学改革,学校成立学生教辅督导组。组成员从已经通过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学生中选取责任心较好的学生组成,督导组成员每月以勤工俭学的形式领取津贴。将学生分派给督导组成员,每天布置考核任务,由督導组成员抽查,并定期对各督导组成员负责的学生进行PK考核,考核不及格的及时进行淘汰,所负责的学生通过率超过预期则予以重奖。
(三)改革后的效果分析
自2015年实行教学改革后,初级会计师一次性通过率均在45%以上,其中2016年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通过率62%,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81%,大幅领先全国平均水平,学生的自信心显著增强,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学习面貌焕然一新;自2016年开始,屡次在“衡信杯”财税大赛中斩获佳绩;2017年受邀在浙江省技工院校年会上做教学改革主题发言,先后接受多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学习;2018年财会专业被宁波市评为品牌建设专业;2019年被人社部邀请在成都为全国技工院校财会教师做财会教学改革经验分享。
四、总结与展望
尽管改革总体达到预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投入精力太大导致其他工作精力不足;重复性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每个分班学生构成中,新老学生搭配虽然在促进学习方面具有积极一面,但也导致了学习进度不一;包干制绩效考核受限于“大锅饭”体制的制约,没有很好的体现,教师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在总结既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客观问题,财会专业教学组通过引进慕课录制设备,结合学校财会专业的基本情况,按知识点录制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课件,减少分班造成的教师精力和教学资源浪费;学校也在积极推动激励教师创新和名师培养制度改革,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方面向有突出贡献和踏实付出的教师倾斜;根据新时期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新理念,学校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积极推进“学岗对接、书证融通、梯队培养”目标的第二次教学改革。AFA
参考文献
[1]朱苏荣.“一带一路”战略国际金融合作体系的路径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5(3):83-91.
[2]吴乐意.智能财务机器人,引领未来财务[J].财资中国,2017(10):32-33.
[3]杜静.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探究[J].商贸人才,2015(11):185-187.
[4]燕新梅.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2015(12):76-78.
(审稿:张国永编辑:闫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