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同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不仅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一种学习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交流、谈论乃至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现实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赶课常“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归纳总结,满堂教学并没有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整堂课教师一人独揽,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应和,却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和阅读带来的心灵成长,可以说,在不少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重视和发挥,扼制了学生的灵动思维和个性阅读,这就使得一些研究学者发出还学生一篇阅读天空的呼声。
一、因人而异,选择教法
可以说,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进行阅读教法的具体指导。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则倾向于引导这部分学生通过细品文中的语句,进行丰富联想,深刻体会卖火柴小女孩的遭遇,认清当时社会的残酷。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引导从文本中对各个出现的角色进行认知并说说自己最感触深刻的段落或者是语句,让这部分学生循序渐进地触摸文本的主旨和思想。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句,熟悉文本内容,知晓文本故事的来龙去脉。教师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学生在阅读时候,就可以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出发,毫无压力地自觉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有时候过于紧张的授课节奏,无法提供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氛围,放慢脚步,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急于求成灌输阅读知识,看似完成了设计好的各个教学步骤,但是,究竟学生的閱读效果达到多少,是否经得起检验,则成为不少阅读课不可言说的“痛”。实际上,一些看似波澜不惊的课堂,看似学生默默阅读的课堂,反而更易让学生在轻松、安静的课上自我阅读和吮吸文本的养分,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引领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世界,用自我的情感去体验、感受、回味、品鉴、分析和探究,从而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顺利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创设情境,步步深入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显,知识储备量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课文时出现了认知障碍,如何消除这一障碍呢?结合阅读课文进行情境创设,所创设的内容与生活相连,能够调动小学生生活经验,从阅读文本到现实生活,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发挥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主动去触摸阅读课文的文脉,尽快做到心心相印,产生情感共鸣,内心升腾起激情与柔性,从而净化身心,获得自主阅读所达到的心灵律动和精神境界。例如,在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草房子》时,教师根据“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这情境描述,通过多媒体制作了类似的风景画面,让学生在直观可感激迅速激起阅读的欲望,当学生沉浸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选择静默,一种无形的文学力量正滋生于学生的心田,阅读时间一到,教师不断抛出问题,书中谁最淘气?文中哪些人经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哪些人与事让你感动,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教师始终以学生的主体感受为问题导向,尊重学生个人体会,问题的提出也是激发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想、有所思之后有所说,学生的阅读意识逐渐形成,阅读感悟也会越来越深刻,从而达到不吐不快的状态,实现了阅读的最终目标。
三、合作探究,融合发展
无论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谈论和探究。通过生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探讨,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一方面生生之间就各自的自主阅读相互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另一方面也可以扬长补短,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范围,延伸阅读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学生的身份就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通过教师采用适度、适时的方式临近学生自我发展区,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阅读水平合力组建阅读小组,让学生自觉参与。结合学生阅读文本,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谈论、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阅读量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知识,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得阅读和写作二者有效融合,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融洽进行,使生生之间尽显不同的个性阅读风采。除了小组合作阅读,还可以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也让阅读交流成为学生的乐趣,还能够让学生不断迁移阅读知识,大胆阐述自我的阅读见解,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小学生自主阅读必然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不断围绕学生做好阅读教学,从而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其愿意自觉自主投入到阅读之中,从阅读世界中获得心灵的丰盈,获得知识的丰富,获得思想的深化,获得精神的洗礼。
编辑 郝全玲
一、因人而异,选择教法
可以说,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差异进行阅读教法的具体指导。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任务则倾向于引导这部分学生通过细品文中的语句,进行丰富联想,深刻体会卖火柴小女孩的遭遇,认清当时社会的残酷。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引导从文本中对各个出现的角色进行认知并说说自己最感触深刻的段落或者是语句,让这部分学生循序渐进地触摸文本的主旨和思想。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句,熟悉文本内容,知晓文本故事的来龙去脉。教师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学生在阅读时候,就可以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出发,毫无压力地自觉投入到阅读之中。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有时候过于紧张的授课节奏,无法提供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氛围,放慢脚步,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急于求成灌输阅读知识,看似完成了设计好的各个教学步骤,但是,究竟学生的閱读效果达到多少,是否经得起检验,则成为不少阅读课不可言说的“痛”。实际上,一些看似波澜不惊的课堂,看似学生默默阅读的课堂,反而更易让学生在轻松、安静的课上自我阅读和吮吸文本的养分,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引领学生不断走进文本的世界,用自我的情感去体验、感受、回味、品鉴、分析和探究,从而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顺利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创设情境,步步深入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显,知识储备量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课文时出现了认知障碍,如何消除这一障碍呢?结合阅读课文进行情境创设,所创设的内容与生活相连,能够调动小学生生活经验,从阅读文本到现实生活,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发挥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主动去触摸阅读课文的文脉,尽快做到心心相印,产生情感共鸣,内心升腾起激情与柔性,从而净化身心,获得自主阅读所达到的心灵律动和精神境界。例如,在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草房子》时,教师根据“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这情境描述,通过多媒体制作了类似的风景画面,让学生在直观可感激迅速激起阅读的欲望,当学生沉浸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选择静默,一种无形的文学力量正滋生于学生的心田,阅读时间一到,教师不断抛出问题,书中谁最淘气?文中哪些人经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哪些人与事让你感动,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吗?教师始终以学生的主体感受为问题导向,尊重学生个人体会,问题的提出也是激发学生通过阅读有所想、有所思之后有所说,学生的阅读意识逐渐形成,阅读感悟也会越来越深刻,从而达到不吐不快的状态,实现了阅读的最终目标。
三、合作探究,融合发展
无论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谈论和探究。通过生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探讨,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一方面生生之间就各自的自主阅读相互分享阅读感受和收获,另一方面也可以扬长补短,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的范围,延伸阅读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学生的身份就是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通过教师采用适度、适时的方式临近学生自我发展区,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阅读水平合力组建阅读小组,让学生自觉参与。结合学生阅读文本,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谈论、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阅读量的提高,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知识,掌握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得阅读和写作二者有效融合,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融洽进行,使生生之间尽显不同的个性阅读风采。除了小组合作阅读,还可以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也让阅读交流成为学生的乐趣,还能够让学生不断迁移阅读知识,大胆阐述自我的阅读见解,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总之,小学生自主阅读必然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不断围绕学生做好阅读教学,从而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其愿意自觉自主投入到阅读之中,从阅读世界中获得心灵的丰盈,获得知识的丰富,获得思想的深化,获得精神的洗礼。
编辑 郝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