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之一,以体态律动为重要核心,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对幼儿的节奏律动、视唱练耳、即兴创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强调教师引导幼儿表达内心情感,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的想法为主。由此可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培养幼儿感受、欣赏音乐,通过音乐展现表现力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运用到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是发展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事业、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教育;运用与实践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艺术领域培养的要求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的主动性,改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然而,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音乐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导致幼儿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1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幼儿园方面,虽然主观上领会并传达了《纲要》中音乐教育对幼儿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丰富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内容以及完善了对教学评价的机制,但预期效果还未达到。因此,幼儿园在客观上也应给予幼儿音乐教师提供有效支持。例如:一是定期派幼儿音乐教师进修学习,接受最新的幼儿音乐教学理念以及丰富的音乐教学法,使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思维不局限于书本上的范围;二是储备充足的音乐教学设备,为幼儿音乐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设备及乐器,使其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音乐教师方面,目前幼儿音乐教师均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教学方法,大部分能运用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中的特点,自主创新的设计音乐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课堂内容不再单一,幼儿的兴趣大大提升,参与感增强。然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幼儿在其参与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避免让幼儿跟着音乐随意活动,只允许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规定动作。在选择乐器时,教师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同样是教师负责发放乐器,不会让幼儿自主選择其喜欢的乐器,教师会根据幼儿的配合程度,发放相应的乐器来教学。
在幼儿本体方面,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幼儿园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进而使得幼儿在音乐方面获得全面的培养。不仅社会音乐教育中有其多样的乐器类别供幼儿选择与学习,并且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丰富新颖的音乐活动都使得幼儿在音乐方面获得有效发展。然而,虽然目前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但再其过程中幼儿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降低了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感。例如: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时,必须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完成规定的内容及动作,幼儿仍然以模仿教师为主,进而无法表达自身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其阻碍了音乐教育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2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特征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以体态律动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从而唤醒幼儿的音乐本能。通过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创作三部分作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实践内容。
2.1 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换言之,把身体作为最自然地“乐器”,将音乐与身体运动相融合,使得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种动作都可以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介于音乐与身体运动的关系,达尔克罗兹制定了体态律动的学习内容——达尔克罗兹节奏要素。而其中“节奏”的含义并非是音乐理论中的基础概念,而是指能与身体运动密切联系的音响运动要素。这些要素可分为时值与结构、拍律及其变化和情感表现。三大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互相结合,根据幼儿及音乐的需要,自由调整教学模式,从而构成丰富且精彩课堂教学内容。
2.2 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育中一直作为独立的训练课程而存在,但在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它则与身体律动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综合音乐能力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视唱能力,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听觉分析,提高学生在节奏、旋律、和声、音乐风格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以学生听音乐及音乐体验为前提和主体,首先让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使之产生印象、感觉,再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它将身体动作作为联系音响与符号的纽带,作为感性通往理性的桥梁。因此,达尔克罗兹将枯燥呆板的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其教学法将音乐符号使感情体验转化为理论知识。
2.3 即兴的音乐创作
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即兴音乐创作教学中,其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简明的语言和提纲形式总结了17项教学原则,按照体态律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将即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即兴问答、即兴演唱、即兴表演、即兴指挥与表演,运用语言、身体、歌唱、钢琴、其他乐器为工具,通过游戏活动、身体动作、演唱及演奏为手段的即兴创作,从而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3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非常重视发现式的教学原则,注重创设情境、活动,让幼儿自发的去尝试、发现、体验及吸收知识。而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要求。”由此可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与原则与我国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相符。进而使得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成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3.1 感受与欣赏
我国幼儿园教育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大致为3至6岁,此阶段的幼儿是接收新鲜事物能力较快的时期,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实践中则强调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及原则,符合其心理年龄及特点,结合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设计适合于幼儿的动作。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幼儿体验音乐感受为前提,激发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进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如:达尔克罗兹教学实践中“感受稳定的节奏”的活动,适于幼儿园小班的儿童,教师和儿童为成圆圈,席地而坐。教师提示:“现在假装我们的手当成脚,让我们去走路了!”随即教师用手拍击地板,幼儿跟着教师的速度一起拍击。在此期间,教师随时变换节奏,时而变慢,时而加快,或者停止再继续,幼儿需跟随教师节奏拍击即可。此环节熟悉后,教师可利用三角铁、鼓、钢琴、木琴等乐器进行训练,让幼儿随乐器继续用手拍击地板,用听觉跟随乐器的节奏变化,继续活动。最后,幼儿也可以運用打击乐器跟随节奏,教师可变化活动方式训练幼儿的节拍感受。此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听觉判断能力,增强听觉感受。
3.2 表现与创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充分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达尔克罗兹认为,儿童的音乐表演不是对教师演奏的模仿,而应该是由儿童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推动的,是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故此,达尔克罗兹教学理念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相一致。如:在达尔克罗兹教学实践中《抚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马》,将幼儿的想象力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融入到环境中,使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情感,从而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4 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与观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促使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幼儿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会使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从而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故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适用并利于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从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国优秀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及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8).
作者简介:邹莹(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教育;运用与实践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艺术领域培养的要求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的主动性,改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然而,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音乐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导致幼儿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1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幼儿园方面,虽然主观上领会并传达了《纲要》中音乐教育对幼儿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并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丰富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内容以及完善了对教学评价的机制,但预期效果还未达到。因此,幼儿园在客观上也应给予幼儿音乐教师提供有效支持。例如:一是定期派幼儿音乐教师进修学习,接受最新的幼儿音乐教学理念以及丰富的音乐教学法,使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思维不局限于书本上的范围;二是储备充足的音乐教学设备,为幼儿音乐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设备及乐器,使其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目标的完成。
在音乐教师方面,目前幼儿音乐教师均能掌握基本的音乐教学方法,大部分能运用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中的特点,自主创新的设计音乐教学活动,从而使得课堂内容不再单一,幼儿的兴趣大大提升,参与感增强。然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幼儿在其参与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课堂秩序的稳定,避免让幼儿跟着音乐随意活动,只允许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规定动作。在选择乐器时,教师为了完成课程目标,同样是教师负责发放乐器,不会让幼儿自主選择其喜欢的乐器,教师会根据幼儿的配合程度,发放相应的乐器来教学。
在幼儿本体方面,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幼儿园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进而使得幼儿在音乐方面获得全面的培养。不仅社会音乐教育中有其多样的乐器类别供幼儿选择与学习,并且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丰富新颖的音乐活动都使得幼儿在音乐方面获得有效发展。然而,虽然目前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方式有很多,但再其过程中幼儿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从而降低了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感。例如: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时,必须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完成规定的内容及动作,幼儿仍然以模仿教师为主,进而无法表达自身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其阻碍了音乐教育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2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特征
“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因此,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以体态律动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从而唤醒幼儿的音乐本能。通过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创作三部分作为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实践内容。
2.1 体态律动
体态律动是在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和认知。换言之,把身体作为最自然地“乐器”,将音乐与身体运动相融合,使得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种动作都可以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介于音乐与身体运动的关系,达尔克罗兹制定了体态律动的学习内容——达尔克罗兹节奏要素。而其中“节奏”的含义并非是音乐理论中的基础概念,而是指能与身体运动密切联系的音响运动要素。这些要素可分为时值与结构、拍律及其变化和情感表现。三大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互相结合,根据幼儿及音乐的需要,自由调整教学模式,从而构成丰富且精彩课堂教学内容。
2.2 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在音乐教育中一直作为独立的训练课程而存在,但在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它则与身体律动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综合音乐能力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谱视唱能力,还可以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听觉分析,提高学生在节奏、旋律、和声、音乐风格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以学生听音乐及音乐体验为前提和主体,首先让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使之产生印象、感觉,再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现所听到的音乐。它将身体动作作为联系音响与符号的纽带,作为感性通往理性的桥梁。因此,达尔克罗兹将枯燥呆板的音乐理论知识,运用其教学法将音乐符号使感情体验转化为理论知识。
2.3 即兴的音乐创作
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即兴音乐创作教学中,其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简明的语言和提纲形式总结了17项教学原则,按照体态律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将即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即兴问答、即兴演唱、即兴表演、即兴指挥与表演,运用语言、身体、歌唱、钢琴、其他乐器为工具,通过游戏活动、身体动作、演唱及演奏为手段的即兴创作,从而激发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3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实践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非常重视发现式的教学原则,注重创设情境、活动,让幼儿自发的去尝试、发现、体验及吸收知识。而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要求。”由此可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理念与原则与我国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相符。进而使得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成为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3.1 感受与欣赏
我国幼儿园教育针对幼儿的年龄阶段大致为3至6岁,此阶段的幼儿是接收新鲜事物能力较快的时期,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实践中则强调教师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及原则,符合其心理年龄及特点,结合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设计适合于幼儿的动作。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幼儿体验音乐感受为前提,激发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进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如:达尔克罗兹教学实践中“感受稳定的节奏”的活动,适于幼儿园小班的儿童,教师和儿童为成圆圈,席地而坐。教师提示:“现在假装我们的手当成脚,让我们去走路了!”随即教师用手拍击地板,幼儿跟着教师的速度一起拍击。在此期间,教师随时变换节奏,时而变慢,时而加快,或者停止再继续,幼儿需跟随教师节奏拍击即可。此环节熟悉后,教师可利用三角铁、鼓、钢琴、木琴等乐器进行训练,让幼儿随乐器继续用手拍击地板,用听觉跟随乐器的节奏变化,继续活动。最后,幼儿也可以運用打击乐器跟随节奏,教师可变化活动方式训练幼儿的节拍感受。此活动不仅能培养幼儿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听觉判断能力,增强听觉感受。
3.2 表现与创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充分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达尔克罗兹认为,儿童的音乐表演不是对教师演奏的模仿,而应该是由儿童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推动的,是需要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故此,达尔克罗兹教学理念与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相一致。如:在达尔克罗兹教学实践中《抚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马》,将幼儿的想象力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融入到环境中,使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身体动作表达情感,从而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4 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与观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促使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幼儿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会使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从而引导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故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适用并利于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幼儿音乐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要从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外国优秀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及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8).
作者简介:邹莹(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