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广东侨乡的城镇化及其启示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践行者。自清末以来,华侨华人纷纷在广东地区投资兴办实业,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侨乡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华侨华人与侨资集聚的侨乡地区,甚至出现了“镇不认州”、“镇不认县”这一奇特现象,广东侨乡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本文拟就近代广东侨乡的城镇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 近代广东侨乡城镇化历程
  1.侨墟的形成促进了广东侨乡城镇化发展
  清朝中晚期,岭南各地方志中大都专门设有墟市条目,这说明岭南地区在乡村或城市边缘形成一种较普遍而又独特的墟市经济现象,彰显出岭南文化风貌,广东的三大侨乡应运而生。如台山到清光绪十九年已发展到 77个墟市。广东的潮汕和梅州地区的墟市建设也较为广泛,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区域条件。根据2009年潮州志的记载,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仅仅在汕头市,拥有100家商号以上的墟市有47处,拥有200家以上的有24处,其中有3处墟市拥有的商号数量在1000家以上。再如侨乡梅县,据康熙《程乡县志》记载,当时梅县共有上市、下市、寨子角市、松口市、桥下墟和南口墟。其中,上市“在县城外之西南,中分四路,名为十字街,卢间相接,商贾萃居,县市之最也。”可见,这些墟市不少已是贸易繁忙、店铺林立的地方商业贸易中心。至清末,梅县共有20余处墟市,民国后期增至33个。墟市不仅在地方社会与经济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是附近省县农村地区经济往来、商业贸易的中心。墟市的发展与繁荣,促进了近代侨乡城镇化进程。
  2、华侨捐资兴建学校和医院等大批基础设施改变侨乡风貌
  “捐资兴学”在广东省的侨乡是普遍现象,在侨乡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华侨华人认为兴学是集体的公益,关系到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大事。广东华侨华人在侨居国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但却受尽歧视、虐待,他们从清末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到教训,他们抱着“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的信念,将在海外辛勤劳动积累的血汗钱汇回家乡,兴办学校。如广东梅州的嘉应学院、梅县东山中学、丰顺中学、梅县华侨华人中学;江门的新会华侨华人中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汕头的汕头大学、广东汕头潮南职校、达濠华侨华人中学、澄海华侨华人小学等,在广东侨乡各地都有着“侨”味十足的各类中小学和职业学校。
  清末到民国,广东侨乡的华侨目睹鄉亲缺医少药的状况,纷纷在家乡捐建医院,如台山侨胞在此时期前后建立了约十六家医院,有些至今仍在使用,较著名的分别有:麻风医院、太和医院、普济医院。除江门外,梅县白宫华侨华人医院、蕉岭新铺华侨华人医院;潮汕的汕头市达濠华侨华人医院、汕头市澄海区华侨华人医院、彩塘华侨华人医院等均为当地华侨所捐建。华侨华人对侨乡地区的医院建设大力资助,对当地的卫生医疗条件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广东的三大侨乡,由于华侨大力捐资修建了当地的大批基础设施,提升了当地侨乡人民文化素养,改善了投资环境。
  3、华侨投资推动侨乡近代工业的兴起
  “工业建设之推动,实有赖于华侨华人之力至矣。”一句话道明了华侨华人在中国特殊的历史阶段发挥的重要经济建设推动作用。例如,如广东的梅县,一无港口优势,二无地势优势,然而在梅县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华侨华人这一中坚力量,华侨华人身为对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与梅县原初工业的中间人,推动了梅县近代工业的兴起发展。到了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梅县工业因身处抗战后方,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全县共计有80多家小型工厂,分属20多个行业,其中大多行业采用机械化生产包括机器修造、纺织、印刷、碾米、卷烟”,梅县地区因此掀起了第一次经济现代化发展浪潮。
  19世纪80年代后期,新加坡华侨华人和越南华侨华人开启近代华侨华人投资潮汕地区先河,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在初期,因汕头市的各项建设进一步带动了投资,华侨华人投资人和投资企业更是日益增多。如汕头市区集中了华侨华人的大部分投资,无论是投资户数还是投资资金均己过半。房地产业和商业是投资的重点区域,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居次。
  4、华侨投资推动侨乡金融业的发展
  近代华侨华人对潮汕金融业的投资,表现为侨汇对地方财政金融以及经济发展的极大支持。整个近代潮汕金融业的支柱就是侨批业。侨批,直白地说是华侨华人家书与汇款合一的特殊载体。出洋在外谋生,在具备一定经济能力或者小有所成之后,便按时往家中寄款,以做家人生活之资。一般在寄钱的同时,也会有书信,内容除了向家人问安说明在外的情况,也会在信中说明所寄钱的金额。根据《潮汕侨批》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后,各银行陆续在潮汕设立分支机构,老金融机构的银庄也不断增加,仅汕头市,1932年已有银庄60多家。这些银行和银庄的业务,很大程度上靠海外华侨和家乡侨眷存放款支持;不少银庄还兼营侨批业,侨汇业务直接关系到银庄的生存与发展。
  在梅州,从清朝开始到建国前,多年来侨批数量巨大,其中清朝的邱森彬、李赞博家族,中华民国的廖远定、杨路义家族等,侨批封数量较多,平安批使用年代跨度都在30至40年之间。侨汇侨广东华侨家庭的生存条件及解决日常的生活困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华侨华人对家乡的投资以及侨汇支持推动了家乡金融业的兴旺发展。
  二、近代华侨华人对广东侨乡城镇化所带来影响和启示
  就整个近代而言,华侨华人投资历史不算长,投资数量也不是很多,生产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华侨华人投资对近代广东地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对广东地区在建国之后的发展影响巨大,对现今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启示深刻。
  1、要切实保护华侨华人合法权益,促进侨力资源资本化
  “毗邻港澳台,华侨华人众多”是广东省特有的省情和独特优势,也是广东省在全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重要原因。“广东能有今天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再往深里想一想,实际上靠的是华人华侨。5000万海外侨胞是一支独特的优势,也是重要的资源,今后在广东省转型升级、侨资企业改造,只有尽量去发挥作用,才能进一步为广东的转型升级服务。”   为此,我们首先要切实保障华侨华人在中国的权益。如广东省随着侨情近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在2015 年7月31日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首部《广东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该条例涵盖了华侨人身权益、政治权益、财产权益、投资权益、教育权益、计划生育权益、社会保障权益、捐赠权益等八方面权益的保护。其中重点突出了华侨房屋、侨资企业、捐赠和社保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在保障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随着国内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他们才有可能对祖国进行各种投资。
  2、结合新农村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就地城镇化建设
  在侨乡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如何看待农村支柱产业问题上,目前至少存在两种片面认识:其一是把支柱产业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同起来,这是不确切的。在实际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被称为支柱产业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其实不过是简单粗放的家庭式经营的种养业,很难在地方经济的繁荣中起龙头作用;其二是简单地把农民的种养业面积和户数的多少或产量的大小当成支柱产业的评判标准,因而产生误识,以为地方已有了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现实并非如此,几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农民仍是一年又一年重复单一老化的种养业,生产方式未有什么大转变,地方经济也没有什么大起色,更不用说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了。
  3、推进金融创新促进侨乡农村城镇化
  侨乡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创新,更离不开侨资的运作和大力支持。当前金融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还是存在很多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侨乡新型城镇化建设與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推动金融民主进程。其中新型的金融民主化体系,其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第一是融资者不会因为不是经济因素而受到金融中介或者是资金提供方的冷落与拒绝,也就是说企业或者是个人融资需要更加市场化。第二是在市场信息渠道流畅和公平合理的情况下,允许资金供给方追求更高的利益,让资金供给方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第三是逐步地放宽民间融资,鼓励并且支持真实、合法的民间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参与市场流通。这三点中,其中第一点能够使得居民投资的合理化,同时也形成了整个社会整体投资效率提升的局面。第二点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可以提升居民收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第三点可以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不断深化改革,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市场的效率。
  如侨乡台山,是广东省乃至中南五省第一个信用社的诞生地。据1988年5月出版的《台山金融志》记载:“台山县自1951年12月13日建立了全县亦是全省的第一个信用社——石岗乡信用合作社”,这就是台山农信社的前身。近年来加大了金融创新力度,信贷产品开拓创新成绩明显,推出了“富农贷”、“富船贷”和“商赢贷”三大系列共二十个信贷品种,主要是针对农林牧(副)渔业产品的生产经营、批发销售、商贸流通,农产品仓储、加工制造、三农服务业、城乡三农客户自住房屋购建造、改造及三农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发放贷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经营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农业公司(企事业法人)和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经济合作社等。台山农信社成为真正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因此,侨乡以金融改革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是必需之举。
  参考文献
  [1]胡乐伟.近代广东侨乡房地产业与城镇发展研究(1862-1949)[D].暨南大学,2011
  [2]任健强.华侨作用下的江门侨乡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姜省.近代广东四邑侨乡的城镇发展与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刘进.银信收费与珠三角侨乡社会观念变迁.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作者简介:
  曹伟华(196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梅州市,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广东省中共梅州市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戏剧文化中话剧与传统戏剧是不同表现形式,传统戏曲对新时期话剧创作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提供了较大参考与借鉴。社会发展新时期随着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精神文化等领域提出了较多需求。新阶段话剧创作与戏曲之间的交集丰富多样,能借鉴的内容较多,要注重从剧本创作题材、艺术表现方法等角度判定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产生的借鉴。  关键词:话剧创作;传统戏曲;借鉴意义;内容;表现手法  话剧
期刊
摘 要:景德镇人常说的粉彩料性,指的是粉彩工艺中用于勾勒线条的“珠明料”的使用方法。“珠明料”的使用方法具有工艺属性,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对原料进行工艺加工并且按照一定的工序和技巧在陶瓷胎体上绘制,才能勾勒出合格的线条。  关键词:珠明料;乳香油;搓料;打料;哒笔  粉彩瓷,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以“珠明料”在瓷胎上面勾勒图案的轮廓,再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然后将粉彩颜料施于白色的底子之上。玻璃白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跨进了“互联网+”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不断发生着巨大改变。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的企业才能够获得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各个企业不仅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还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创新企业管理,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进步。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企业的管理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互联
期刊
摘 要:石油开采工作过程复杂,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石油机械是石油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开采工具,优化石油机械的应用过程,做好有效的配置与升级,能够有进步,提高石油生产效率,也能够保证石油生产工作的安全。本文具体阐述石油机械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建议,希望能够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做好石油机械的保养工作,也能够促使石油机械不断的升级与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程;石油机械;管理;维护保养  前言  随着对石油机械
期刊
摘 要:雕塑以可塑的实体艺术语言,反映社会生活,时代精神,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特点而存在的。近年来传统雕塑的概念被泛化,虽说在雕塑边缘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当代艺术进步的表现,但这使雕塑的概念变得十分模糊。镇墓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虽存在时间短暂,但从它的创作思想、题材、造型来说都是“纯粹”雕塑的典范。众多研究者从镇墓兽的历史发展、演变和意义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而笔者希望通过
期刊
摘 要:大学阶段的学生在接受学校的教育的過程中,常常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逆反心理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试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认识逆反心理现象,从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视角来探究大学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心理的逆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逆反心理;策略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近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再次引起关注,学生在大学阶段仍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问题,逆反
期刊
近日,连续多天的极端降雨天气让中国长江流域洪水威胁持续上升,6月以来,我国共有433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以上的洪水,其中有33条发生超历史洪水。因为这场洪灾,多个省份受到影响,江西、湖南等地纷纷汛情告急。就在这场洪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时,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言论:“只要心态好,门口就是巴厘岛。”“这泄的不是洪水,可都是农夫山泉啊。”、浏阳河和湘江因洪水呈现泾渭分明的景象图配上文字:“看,好像鸳鸯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很多新聞媒体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对社会上每个行业都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对于记者行业也会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对来说记者的工作方式、内容以及平台都出现很大的转变,想要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工作状态,就需要记者做到角色以及能力的转变,对于记者的职业素养也会有一定的要求存在。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记者的工作也需要借鉴新媒体的工作内容,使自己跟上时代的进步,不会因落后而被淘汰。本篇文章就是根
期刊
摘 要:当前科研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被會议、检查、报表、申报等事务性工作侵占,广大科技工作者苦不堪言。破解这一难题,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领导要在转变思维观念、端正价值导向中带头作为,机关要在加强科学统筹、创新措施办法中担当有为,基层要在积极建言献策、严格监督反馈中主动敢为,切实把科研人员从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科研人员;减负;形式主义;综合施策  科研活动是智力角逐,聚精会神
期刊
摘 要:我国政府部门为了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工作,正在积极努力的倡导社会各级组织机构借助新媒体技术来进行群众文化的宣传,而新媒体机构肩负着宣传群众文化信息的重大使命。但是新媒体部门在进行群众文化传播的实践过程当中仍然需要克服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才能够履行其社会职能效应。此次研究主要就新媒体背景下群众文化的传播策略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传播质量以及时效性。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