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5位退役老兵,8年来,自费订阅报刊,剪下“好人好事’2万余篇,制作成便于携带,挂放的宣传卡,分类留存。
◆他们,5位共产党员,带着宣传资料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宣讲人间真情,走过了东北三省14个大中城市,展出30场。
◆他们,5位“中华处处见真情宣传团”的创始人,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风尚,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播种真情。
9年前,当诸多做出英雄壮举的平凡人被一些媒体淡忘的时候,当一些读者看完报纸喟然长叹“世风日下”的时候,沈阳市有5名退役老兵拍案而起!他们收集见报的真情故事,义务进行宜讲,让英雄善举受到世人瞩目。
我们来播撒爱的种子
2005年12月17日8点半,某通信团大会议室里,数百名官兵来看展览。只见会议桌上摆着报纸、墙的周围挂着报纸,报纸的边缘剪得整整齐齐,标着报纸名称、出版日期,都采取塑封措施,制作成便于携带;挂放的卡片样式。细看才发现,其内容大都是反映好人好事的,有“当代雷锋”、“见义勇为”、“扶贫帮困”、“尊老爱幼”等若干个系列,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之举,爱民政策。
这时,一位50多岁的同志受邀讲话;“各位战友,我叫石艺,这位是王明章,这位是曾柏高。十几年前,我们也都是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们依然眷恋着军营,所以今天来到咱们团搞展览。9年前,我们和另外两名战友张怀、张恩辉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别人做的好事收集起来、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效仿他们。今天,到咱们团来,我们就是希望能播撒下真爱的种子,让真情在每一位战友心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看完展览,战士们纷纷在留官册上留言。一名战士写道:“以前看报纸,没有思考这么多,奉献使自己高尚,让别人温暖,我们青年军人要走在前列。”一名干部写道;“有些报道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打动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心里热乎乎的。想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不解与感动中坚持前行
一次老战友聚会,酒酣耳热之际,话题就扯到社会风气上了。谈论中,张恩辉和石艺突然提议:“咱们不如搜集一下报纸上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成立个宣传团,既能让当事人受到鼓舞,又能让群众受到感染!”“我们既是老兵,又是党员,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那咱们就成立一个‘中华处处见真情宣传团’吧!”这是1997年7月的一天。
5个老兵散了酒席,酒后的豪言壮语却没有随着一觉忘去。他们决定分头订阅报刊,由王明章和曾柏高用自家车运送宣传材料。同时,他们简单地制订了稿件的入围标准;并制订了宣传团的原则;整个宜传过程不拉赞助,不接受任何馈赠。
然而,万事开头难。首先的不理解来自于家庭。5个人中,有3个人家庭并不富裕。王明章时常自掏腰包订报、买工具,每年仅开车去办展出耗油钱就得几千元。妻子起初也无法理解。“总得有点事干!现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不也是应该的嘛!”王明章说得恳切,妻子听得认真,渐渐地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
缺少资金并不是让他们最头疼的事。周围人的不理解让他们感到失望。第一次跟某学校联系办展览,他们就碰了一鼻子灰。后来,他们又联系了几家厂矿和企业,表明免费办展览的心意。人家或委婉谢绝,或干脆直说:“你们想要多少钱吧?”甚至说出“你们想出名、挣钱,还是到别处去”等误会的语言。
但他们没有为此而停止不前,凭着热情与执著,也收获了喜悦和信心。在沈阳皇姑区岐山二校展出后,400多名学生边发感叹,边争先恐后地写感受。二年级学生刘嘉毅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看到了那么多温暖人心的事。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啊!”
沈阳建筑大学团委书记潘瑞在看完展览后,欣然留言:“收集好人好事,宣传好人好事,是提高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实事。”
这一句句褒扬的话,让5位老兵听后忘了所有的委屈和困难。行走在收集好人好事之路上的每一天,他们不仅宣扬可歌可泣的事迹,而且用行动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2000年春,冰雪消融之际,抚顺有一名女同学在冰河上行走时不慎掉进了河中,一位名叫李峰的中专生为救她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但这件事在当时并没能引起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半年后,收集到这件事时,5位老兵坐不住了。石艺利用到抚顺出差的机会,特意找到当地团委,来到李峰家中。李峰的父母双双下岗,李家的家境非常困难。不能让英雄的亲人在伤痛后再无助。石艺回到沈阳,找到了企业家叶力和王德斌,向他们反映了李峰的情况。为此,两位企业家捐款2万多元给李家。李峰家也因此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被给予救助。
收获真情的回馈最欣慰
沈阳某大酒店经理是一位退役老兵,知道了5位老兵的事迹后,被深深打动了。2004年10月11日,专门为他们在酒店举行“中华处处见真情宣传团”成立仪式,并举办了万件好事图片展。
为此,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人邀请他们去办展览或给他们提供资料。一位搞建筑的老战友张伟热情地邀请他们到长春办展览,并表明往返费用由他承包。长春市一位退休的师职干部来信希望加入宣传团,为社会作贡献。沈阳某公司总经理毕明云女士被他们的举动感动,主动投身到慈善事业中。近年来,她仅资助贫困学生、给希望工程捐款就近8万元。
沈阳市新城子区常务副区长李英华感慨地对他们说:“你们是我国第一个由民间发起的收集先进精神财富的团体,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希望你们把这件大好事办好,一直办下去。”
从当年出于对个别报纸片面报道的激愤和忧虑,开始收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报道,到后来打出“你做好事我收藏”的宣传口号,鼓励群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5位退役老兵用9年的时间趟出了宣传弘扬美德、教育鼓舞群众的路子。
如今,全国各地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他们的宣传团感兴趣,有的积极要求加入,有的邀请他们去办展览。5位退役老兵正计划筹建“中华处处传真情”网站,以便更广泛地联络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随时把神州大地各个城市、各个角落发生的感人事迹收集在网上,鼓励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让更多的人学习他们。
前不久,他们引起了辽宁省委的重视。辽宁省委精神文明办奖励给他们5000元钱用于扩大宣传。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吸纳他们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这项德育工程的前景一片大好。
◆他们,5位共产党员,带着宣传资料深入学校,社区,部队,宣讲人间真情,走过了东北三省14个大中城市,展出30场。
◆他们,5位“中华处处见真情宣传团”的创始人,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风尚,为营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播种真情。
9年前,当诸多做出英雄壮举的平凡人被一些媒体淡忘的时候,当一些读者看完报纸喟然长叹“世风日下”的时候,沈阳市有5名退役老兵拍案而起!他们收集见报的真情故事,义务进行宜讲,让英雄善举受到世人瞩目。
我们来播撒爱的种子
2005年12月17日8点半,某通信团大会议室里,数百名官兵来看展览。只见会议桌上摆着报纸、墙的周围挂着报纸,报纸的边缘剪得整整齐齐,标着报纸名称、出版日期,都采取塑封措施,制作成便于携带;挂放的卡片样式。细看才发现,其内容大都是反映好人好事的,有“当代雷锋”、“见义勇为”、“扶贫帮困”、“尊老爱幼”等若干个系列,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之举,爱民政策。
这时,一位50多岁的同志受邀讲话;“各位战友,我叫石艺,这位是王明章,这位是曾柏高。十几年前,我们也都是军人。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们依然眷恋着军营,所以今天来到咱们团搞展览。9年前,我们和另外两名战友张怀、张恩辉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别人做的好事收集起来、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效仿他们。今天,到咱们团来,我们就是希望能播撒下真爱的种子,让真情在每一位战友心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看完展览,战士们纷纷在留官册上留言。一名战士写道:“以前看报纸,没有思考这么多,奉献使自己高尚,让别人温暖,我们青年军人要走在前列。”一名干部写道;“有些报道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打动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人心里热乎乎的。想起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不解与感动中坚持前行
一次老战友聚会,酒酣耳热之际,话题就扯到社会风气上了。谈论中,张恩辉和石艺突然提议:“咱们不如搜集一下报纸上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成立个宣传团,既能让当事人受到鼓舞,又能让群众受到感染!”“我们既是老兵,又是党员,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那咱们就成立一个‘中华处处见真情宣传团’吧!”这是1997年7月的一天。
5个老兵散了酒席,酒后的豪言壮语却没有随着一觉忘去。他们决定分头订阅报刊,由王明章和曾柏高用自家车运送宣传材料。同时,他们简单地制订了稿件的入围标准;并制订了宣传团的原则;整个宜传过程不拉赞助,不接受任何馈赠。
然而,万事开头难。首先的不理解来自于家庭。5个人中,有3个人家庭并不富裕。王明章时常自掏腰包订报、买工具,每年仅开车去办展出耗油钱就得几千元。妻子起初也无法理解。“总得有点事干!现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社会,不也是应该的嘛!”王明章说得恳切,妻子听得认真,渐渐地成了他的铁杆支持者。
缺少资金并不是让他们最头疼的事。周围人的不理解让他们感到失望。第一次跟某学校联系办展览,他们就碰了一鼻子灰。后来,他们又联系了几家厂矿和企业,表明免费办展览的心意。人家或委婉谢绝,或干脆直说:“你们想要多少钱吧?”甚至说出“你们想出名、挣钱,还是到别处去”等误会的语言。
但他们没有为此而停止不前,凭着热情与执著,也收获了喜悦和信心。在沈阳皇姑区岐山二校展出后,400多名学生边发感叹,边争先恐后地写感受。二年级学生刘嘉毅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看到了那么多温暖人心的事。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如果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美好啊!”
沈阳建筑大学团委书记潘瑞在看完展览后,欣然留言:“收集好人好事,宣传好人好事,是提高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实事。”
这一句句褒扬的话,让5位老兵听后忘了所有的委屈和困难。行走在收集好人好事之路上的每一天,他们不仅宣扬可歌可泣的事迹,而且用行动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2000年春,冰雪消融之际,抚顺有一名女同学在冰河上行走时不慎掉进了河中,一位名叫李峰的中专生为救她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但这件事在当时并没能引起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半年后,收集到这件事时,5位老兵坐不住了。石艺利用到抚顺出差的机会,特意找到当地团委,来到李峰家中。李峰的父母双双下岗,李家的家境非常困难。不能让英雄的亲人在伤痛后再无助。石艺回到沈阳,找到了企业家叶力和王德斌,向他们反映了李峰的情况。为此,两位企业家捐款2万多元给李家。李峰家也因此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被给予救助。
收获真情的回馈最欣慰
沈阳某大酒店经理是一位退役老兵,知道了5位老兵的事迹后,被深深打动了。2004年10月11日,专门为他们在酒店举行“中华处处见真情宣传团”成立仪式,并举办了万件好事图片展。
为此,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人邀请他们去办展览或给他们提供资料。一位搞建筑的老战友张伟热情地邀请他们到长春办展览,并表明往返费用由他承包。长春市一位退休的师职干部来信希望加入宣传团,为社会作贡献。沈阳某公司总经理毕明云女士被他们的举动感动,主动投身到慈善事业中。近年来,她仅资助贫困学生、给希望工程捐款就近8万元。
沈阳市新城子区常务副区长李英华感慨地对他们说:“你们是我国第一个由民间发起的收集先进精神财富的团体,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希望你们把这件大好事办好,一直办下去。”
从当年出于对个别报纸片面报道的激愤和忧虑,开始收集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报道,到后来打出“你做好事我收藏”的宣传口号,鼓励群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5位退役老兵用9年的时间趟出了宣传弘扬美德、教育鼓舞群众的路子。
如今,全国各地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对他们的宣传团感兴趣,有的积极要求加入,有的邀请他们去办展览。5位退役老兵正计划筹建“中华处处传真情”网站,以便更广泛地联络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随时把神州大地各个城市、各个角落发生的感人事迹收集在网上,鼓励更多的人做更多的好事,让更多的人学习他们。
前不久,他们引起了辽宁省委的重视。辽宁省委精神文明办奖励给他们5000元钱用于扩大宣传。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吸纳他们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这项德育工程的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