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老师们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将3.56×1.3误抄成3.65×1.3,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对策:教师在课堂-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每次抄完题后要仔细核对后再计算,书写要规范,以便于核查。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傲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二、基本口算不熟练
所有的计算都以口算为基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计算错误。比如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对策:重视口算训练。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墓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的计算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125×8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三、简算意识不强
学生没有简算意识,拿到计算后,只要题目没有要求简算就想不到用简算方法,有些学生往往直接进行计算产生进位错误。
对策: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如计算0.89×99时,如果把99看作(100-1),原式变为0.89×(100-1),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四、对计算中的错误不重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计算中的错误不重视。当计算中出现错误时,并不寻找错题中错误的原因,而只是简单地将锚题再做一遍,或者看看其他正确的同学的,做出正确的结果。
对策:对于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了当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厌烦,适得其反。教师应该让学生自查、自评错误的原因,或互查互评,找出错误原因后再改正。另外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五、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策略:弄清算理,以理驭法。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这样算的道理,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
态度不端正,习惯不良。由于部分学生本身不重视计算,加上平时教师也不注意对他们进行习惯训练,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把题目抄错,将3.56×1.3误抄成3.65×1.3,数据漏抄等等。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对策:教师在课堂-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每次抄完题后要仔细核对后再计算,书写要规范,以便于核查。计算时先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分析数据特点与运算之间关系。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检验时傲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
二、基本口算不熟练
所有的计算都以口算为基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计算错误。比如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对策:重视口算训练。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因此,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墓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的计算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1)乘法中特殊积5×2,25×4,125×8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三、简算意识不强
学生没有简算意识,拿到计算后,只要题目没有要求简算就想不到用简算方法,有些学生往往直接进行计算产生进位错误。
对策:学生不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而且要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的速度、计算的质量,如计算0.89×99时,如果把99看作(100-1),原式变为0.89×(100-1),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四、对计算中的错误不重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计算中的错误不重视。当计算中出现错误时,并不寻找错题中错误的原因,而只是简单地将锚题再做一遍,或者看看其他正确的同学的,做出正确的结果。
对策:对于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直接了当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厌烦,适得其反。教师应该让学生自查、自评错误的原因,或互查互评,找出错误原因后再改正。另外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治疗”。
五、算理不理解
学生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如多位数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策略:弄清算理,以理驭法。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这样算的道理,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只有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