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结束了,到了填报志愿选大学的阶段,我们来聊聊大学。
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七回里写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英雄好汉,光明磊落,行走江湖,不搞改名换姓这种鬼鬼祟祟的事。那么,大学呢?
最近这几十年,中国的大学是各种改名换姓,花样百出,比如离我家最近的两所大学。有一所以前叫华中工学院,后来叫华中理工大学,现在叫华中科技大学。
我家隔壁的大学,以前叫武汉纺织工学院,还是纺织部部属院校,后来下放到省管,改了个名字叫武汉科技学院。问题是咱们这儿本来就有个武汉科技大学了,真是让人头晕。最近两年这所学校又改叫武汉纺织大学了。
据统计,在2008年至2015年,“中国共有472所高校更改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主要原因是地方院校扩张,办学层次不断升级,从专科升本科。
有网友不满意,批评说:“百年树人,学校名称应该越长久越好,而不是频繁地合并、改名。本来用了几十年的校名挺好,也是有点历史文化的,但一个合并、一个改名,就重新开始。看世界名校中,很多一直就是叫某某学院,并没有纠结到底叫学院还是大学。不管叫学院还是叫大学,关键要高质量办学,办出品牌,这是正事。”
道理听起来很对,但是,真实的世界不是这样子的,世界名校改名的例子很多呢!
“比如哈佛大学一开始叫New College(新学院);耶鲁大学叫Collegiate School(大学学院);宾州大学叫Unnamed Charity School(未名慈善学校);而普林斯顿则称为College of New Jersey(新泽西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之初就名头不小,1754年10月根据乔治二世国王的《王室特许状》命名为King’s College(国王学院)。
还有一个原因是学校的名字容易产生歧义,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比如费城郊区的比弗学院,该学院1853年成立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比弗县,是一所小型女子学院,于1925年在州内迁移到费城郊区。学校的旧名“Beaver”经常引起嘲笑,因为这一名称的意思与啮齿动物等相关。该学院自己的研究表明,学校仅仅因为这个名字而减少生源30%。这个问题在之后一直没有解决,直到2001年,学校正式改名为阿卡迪亚大学,借用了阿卡迪亚这个古希腊地区的起源地为名,阿卡迪亚以学习氛围浓厚著称,学校想通过这个名字表达其办学理念。
老有人拿中国大学喜欢改名字的现象念叨,其实大学改名是个寻常事,招生、合并、种族、政治、宗教、国家规划调整、换投资方等等等等各种原因都可以改名。有时候纯粹是地理位置搬迁,为了不让人误会,也会改名。
据美国《世界日报》编译报道,近年来,美国多所高等学府更名,把学校名称从“学院”(College)改为“大学”(University),以招揽外国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佛蒙特州北佛蒙特大学(Northern Vermont University)就是最新的一所。这所由林登州立大学和强森州立大学合并的大学,就决定要命名为北佛蒙特大学。因为这些外国学生认为,大学要比学院好听、有分量。“College”这个词在一些国家甚至只被当成高中。
所以说,中国的大学爱改名字求升级,外国的大学也一样爱改名。但凡校史超过50年的学校,时代变迁,难免改几回姓名。
古代的人隐姓埋名或者改名换姓,主要是避罪躲祸。开头我举例提到的武松对白“坐不改姓”,这个坐,是指的连坐。犯了事,被皇帝朝廷诛灭九族,就叫连坐。“坐不改姓”的意思是,不因害怕连坐而改姓。前几十年,贪官污吏或犯罪分子隐瞒身份,逃之夭夭,也喜欢改名换姓。现在行不通了,因为“天网”摄像头到处都是,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再加上DNA鉴定识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个现代人想改名,也不一定是想作奸犯科,有时候纯粹是嫌弃爹妈最初取的不好听,没文化,想改运。
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人会改名字。大学也一样,要求生存,求发展,改名字是个很劃算的事,比如学院升大学,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往往皆大欢喜,甚至连学校旁边的住宅楼盘都高兴。没有学生来,怎么收学费?怎么买地扩大校区?想吃得更好更饱,是不是就得开分校,授权挂牌各种民办学院?
大学也是人在上,一样有人的七情六欲,人的小算盘小算计。曾几何时,国内名校个个开了分校,其实就是出售挂名权,收取几千万的管理费。大学也很会做生意的。
据《美国大学更名史》这篇文章,进入新世纪以来,申请更名的美国大学的数量翻了一番,简直和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是高速发展期,变化多。美国呢,是趁着中国高速发展富裕起来,大做留学生生意,赚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地人民的教育钱。留学生们有需求,大学们也积极配合,各取所需。
有的越改越好,有的越改越烂,有的时好时坏,因缘际会,都不容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佛学里说,世间山河大地及一切有为之法,皆悉无常。不要怕改变,变才是常态,更何况区区大学之改名?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我只送你们一句话:上自己的学,让大学改名去吧!
(从容摘自微信公众号“沈嘉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