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2012年行业利润增速一度下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堪称为行业迎来了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
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2013年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
政策的变化为中国医药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最新报告《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报告揭示:中国城市大医院仍将是制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之地,但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跨国制药企业和本土制药企业的吸引力日益明显。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合伙人吴淳表示:“如今,中国约96%的人口拥有公共医疗保险,中国医保基金人均支付额在过去三年翻了一番以上。鉴于这些发展,中国医药市场无疑充满活力,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张。”
县级医院是本土药企地盘
近期,BCG对中国各地医院的院长、医生和患者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60多次个人深度访谈和900份详细的调查问卷,BCG收集了广泛详实的数据,研究了其折射出的中国医药市场的变化。在题为《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的报告中,BCG分析了机遇所在之处并为制药企业提供了建议,以期帮助它们制定战略,从而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医药市场中捕捉增长机会。
报告称,制药企业若能深谙并驾驭快速发展的中国县级医院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下一个十亿”医疗消费者,则能牢牢把握这一轮改革带来的机遇。
报告称,面对农村人口看病就医的大量需求,中国的县级医院增长迅速且最具发展潜力。中国目前拥有约一万家县级医院,其中有定级的县级医院约6,000多家,遍布2,000多个县市。这些医院正日益成为农村人口首次就诊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渠道。而县级医院的医生在药物选择以及更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此外,已有80%以上的患者在县级医院续方。
县级医院是中国医改的最大受益者,未来,人口和经济增长及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特大县”的兴起。到2020年,大约500个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和上海2010年水平相同,650个县的人口将超过500000。报告称,到2020年,县级医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10年城市医院规模的1.6倍,大约5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正在开展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对药品销售实现零加价政策,并提高诊疗费用。县级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药品支付能力的提高使患者更加有兴趣向跨国企业品牌升级消费。
相关研究显示,县级医院市场是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的地盘。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期对全国县级医院药品销售的抽样调查,该市场领域销量最大的20家企业中有19家是中国企业,仅有诺和诺德唯一一家跨国制药公司。不仅如此,在绝大部分地区的县级医院中,本土药企的市场渗透率和覆盖面也要优于外资药企。
对于本土药企能在县级市场占据优势的原因,报告称,一方面与中国本土药企在该市场对销售、市场及医生和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关。如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上千名销售代表覆盖了1500多个县的数千家县级医院。在营销模式上,这些销售代表较少开展在大医院常见的对单产品的市场活动及学术活动,而是负责整个产品线的销售,如产品进院、库存管理和销售推广工作等;另一方面,由于本土企业的销售成本较低、仿制价格实惠且营销手段灵活,本土药企的总体业绩也胜过外资药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的前沿市场
报告称,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目前规模较小,只有城市医院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由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慢性病治疗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目前为城市医院同类药品销售的四分之一,但增长迅速,预计到2020年,慢性病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将达到目前城市医院同类药品销售的一半。“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对未来增长表示乐观。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城市医院更为优惠的药品价格个城镇非就业局面门诊统筹的日益普及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快速增长。”廖天舒表示,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医生在病人护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现已不仅仅只为病人续方,还开始承担一些初诊和疾病管理工作,并在治疗药品的品牌选择及更换方面发挥影响。BCG的数据显示,在品牌更换行为方面,前30个最富裕的城市中已有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从本土品牌“升级”到了跨国企业品牌。
数据显示,占社区市场份额前20强的药企中有11家是外企,其中辉瑞、拜耳、默沙东、赛诺菲、诺华市场份额位列前5位。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制药企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同样面临着种种挑战。第一个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对数量及其分散的特性。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则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种政策。许多政策(比如强制使用基药、零加价以及政府补贴)在各地差别较大,有些政策也不可能完全落实。比如,虽然政府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使用国家或省级基本药物目录,“但现阶段100%落实该政策是不可能的。”吴淳表示,原因在于,基药目录的药品种类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而且政府资金投入不能完全补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零加价政策造成的收入损失。在2010到2012年间,一些城市还是运允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非基药目录的药品,只要非基药药品销售额不超过该中心整体药品销售额的30%。预计到2015年,非基药药品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中占据可观份额。 药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省实施的基药招标政策。在大部分省份,如果基药品种不参加基药招标,它们仍然有机会在城市或县级医院进行销售。因此,药企面临两难选择:是参与各省以价格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基药招标、以较低价格进入基药市场,还是维持原有价格、被隔绝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之外?
在江苏和北京等地,基药招标结果实行联动,即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院。在此情况下,药企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是调低价格,还是彻底退出这些省市的市场?不管各地政策的差别如何,基药市场总体而言对于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都是攻坚战。招标政策仍侧重于“价廉”,而对“物美”的要求还往往只是表面文章。“我们相信,政府未来会将质量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处于谷底的基药价格已经引起有关安全和供应短缺的担忧。”吴淳表示,国家基药目录将于2012年末、2013年初实现扩容。对于有产品进入基药目录的跨国企业而言,需要以量取胜。其中关键是在潜力最大或招标价格最高的省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为了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优势(比如规模、生产能力和质量),并积极影响中国关键省份的基药招标政策,以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企业还应该确定目标省份的优先级,放弃那些潜力小或缺乏客户关系的省份。
药企推进基层医疗市场策略
近两年,瑞士诺华制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英国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都在中国进行新的并购动作。2012年9月12日,默沙东与先声药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新公司目标是成为拥有丰富产品线、跨越多个治疗领域的本土医药企业。13日,辉瑞携手海正药业宣布合资组建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跨国医药集团正频频牵手本土医药企业,借助本土医药企业的渠道进入中国基层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市场。
就如何看待跨国制药巨头和本土药企频频成立合资公司,本刊记者采访了四环制药董事会主席车冯升,他表示,也有国际药企通过行业协会约请四环进行合作,“为什么外企找民营企业来合作?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医药市场发展中有独特的优势。包括销售、推广的优势,所以外企跟民营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城市医院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战略转移。例如,从2006年起,拜耳就开始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关怀计划;阿斯利康与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合作的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等。
BCG调查发现,国内30%左右的县级医院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等公司销售代表的拜访和宣讲。在富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比例更高。据调查,在国内最富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跨国公司销售代表拜访和宣讲的比例达到30%~50%,有40%~50%的富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辉瑞等公司的培训支持。
来自BCG的廖天舒表示,跨国企业若要在县级医院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拥有针对本土市场量身定制的多种产品,并特别关注价格较低的仿制药以及价格溢价较低的成熟产品。除此以外,对不同市场进行细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率。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相比,较大的县级医院治疗的患者更多,而且药品销售是前者的两至四倍。吴淳表示,中国的县级医院发展极不平衡,以营销为驱动的模式适合较发达地区和较大些的县级医院,而对于欠发达地区适合以准入为驱动的方式。
本土药企将面临来自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跨国药企开始引入部分非专利原研药或品牌仿制药。
相关链接
跨国药企占据高端药品市场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药品市场中,外资药企在我国药品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二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仅有扬子江药业和上药集团两家民族企业;而三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山东齐鲁和江苏恒瑞外,有八家为外资企业,且前五的地位更是被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和罗氏这五家外资药企盘踞着,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在三级医院药品市场中更具优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的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下称“蓝皮书”)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在2003-2011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制药企业的平均规模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高于中成药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业生产的集中度依然很低。
根据医药观察家的报道,从终端市场来看,一方面,三级医院药品市场的制药企业集中度要高于二级医院,东部地区医院药品市场的集中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医院的规模越大,其制药企业集中度也越高;另一方面,本土制药企业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要远低于外资药企。对此,蓝皮书分析,这主要与生产环节及药企在药品市场的直接竞争情况有关。
目前,二三级医院已经成为我国药品市场销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市场上,国内外药企正经历着无声战。对比2006-2011年间三级医院的药品供应企业的排序,专家发现,到2011年仍保持第一供应企业地位的仅有24.14%,说明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利好生物医药行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
中银国际在分析报告中指出,与欧美相比,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大规模产业化仍有提升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技术和规模方面。在技术方面,据统计,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17%,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同时,国内年均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20%,实现产业化率不足5%。在规模方面,目前国内医药工业百强集中度在40%左右,而日本1996年医药产业的前8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就已经达到了44%,2000年美国医药产业销售前10名占据美国药品市场份额的61%。这显示出国内医药行业产业化、规模化方面的差距甚至远超基础研究的差距。
中银国际进一步指出,从《规划》内容来看,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将是行业未来的主旋律,质量将成为行业优胜劣汰的核心因素。就具体子行业而言,目前传统重组蛋白行业的过度成熟和高度竞争,血液制品行业受到政策的严格管制,单克隆抗体行业仍处于产业化早期、产品与配套政策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之不同的是,疫苗行业政策成熟,受众稳定,参与企业有限,同时二类疫苗产品发展相对自由。在政府对医药行业产业化的扶持的政策下,疫苗行业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此外,若按《规划》中提及的方面由政府扶持强化早期研究平台建设和产业化平台建设,将降低进入门槛,多而不滥的产业参与者将加速抗体产业从产业化早期走向成熟。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2012年行业利润增速一度下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堪称为行业迎来了来自政策层面的利好。
除此之外,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2013年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
政策的变化为中国医药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会。近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最新报告《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报告揭示:中国城市大医院仍将是制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之地,但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跨国制药企业和本土制药企业的吸引力日益明显。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过去三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
报告撰稿人之一、BCG合伙人吴淳表示:“如今,中国约96%的人口拥有公共医疗保险,中国医保基金人均支付额在过去三年翻了一番以上。鉴于这些发展,中国医药市场无疑充满活力,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扩张。”
县级医院是本土药企地盘
近期,BCG对中国各地医院的院长、医生和患者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通过60多次个人深度访谈和900份详细的调查问卷,BCG收集了广泛详实的数据,研究了其折射出的中国医药市场的变化。在题为《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2009-2011三年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的报告中,BCG分析了机遇所在之处并为制药企业提供了建议,以期帮助它们制定战略,从而在不断变化的中国医药市场中捕捉增长机会。
报告称,制药企业若能深谙并驾驭快速发展的中国县级医院市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更好地服务于“下一个十亿”医疗消费者,则能牢牢把握这一轮改革带来的机遇。
报告称,面对农村人口看病就医的大量需求,中国的县级医院增长迅速且最具发展潜力。中国目前拥有约一万家县级医院,其中有定级的县级医院约6,000多家,遍布2,000多个县市。这些医院正日益成为农村人口首次就诊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渠道。而县级医院的医生在药物选择以及更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此外,已有80%以上的患者在县级医院续方。
县级医院是中国医改的最大受益者,未来,人口和经济增长及城市化进程将推动“特大县”的兴起。到2020年,大约500个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和上海2010年水平相同,650个县的人口将超过500000。报告称,到2020年,县级医院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10年城市医院规模的1.6倍,大约500家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县级医院正在开展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对药品销售实现零加价政策,并提高诊疗费用。县级医院医疗条件的改善和药品支付能力的提高使患者更加有兴趣向跨国企业品牌升级消费。
相关研究显示,县级医院市场是中国本土制药企业的地盘。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期对全国县级医院药品销售的抽样调查,该市场领域销量最大的20家企业中有19家是中国企业,仅有诺和诺德唯一一家跨国制药公司。不仅如此,在绝大部分地区的县级医院中,本土药企的市场渗透率和覆盖面也要优于外资药企。
对于本土药企能在县级市场占据优势的原因,报告称,一方面与中国本土药企在该市场对销售、市场及医生和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关。如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上千名销售代表覆盖了1500多个县的数千家县级医院。在营销模式上,这些销售代表较少开展在大医院常见的对单产品的市场活动及学术活动,而是负责整个产品线的销售,如产品进院、库存管理和销售推广工作等;另一方面,由于本土企业的销售成本较低、仿制价格实惠且营销手段灵活,本土药企的总体业绩也胜过外资药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的前沿市场
报告称,中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目前规模较小,只有城市医院市场的十分之一左右,但由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慢性病治疗药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目前为城市医院同类药品销售的四分之一,但增长迅速,预计到2020年,慢性病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销售将达到目前城市医院同类药品销售的一半。“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对未来增长表示乐观。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城市医院更为优惠的药品价格个城镇非就业局面门诊统筹的日益普及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快速增长。”廖天舒表示,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医生在病人护理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现已不仅仅只为病人续方,还开始承担一些初诊和疾病管理工作,并在治疗药品的品牌选择及更换方面发挥影响。BCG的数据显示,在品牌更换行为方面,前30个最富裕的城市中已有更多的高血压患者从本土品牌“升级”到了跨国企业品牌。
数据显示,占社区市场份额前20强的药企中有11家是外企,其中辉瑞、拜耳、默沙东、赛诺菲、诺华市场份额位列前5位。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制药企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同样面临着种种挑战。第一个便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绝对数量及其分散的特性。另一个更大的挑战则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种政策。许多政策(比如强制使用基药、零加价以及政府补贴)在各地差别较大,有些政策也不可能完全落实。比如,虽然政府政策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使用国家或省级基本药物目录,“但现阶段100%落实该政策是不可能的。”吴淳表示,原因在于,基药目录的药品种类往往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而且政府资金投入不能完全补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零加价政策造成的收入损失。在2010到2012年间,一些城市还是运允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非基药目录的药品,只要非基药药品销售额不超过该中心整体药品销售额的30%。预计到2015年,非基药药品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中占据可观份额。 药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省实施的基药招标政策。在大部分省份,如果基药品种不参加基药招标,它们仍然有机会在城市或县级医院进行销售。因此,药企面临两难选择:是参与各省以价格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基药招标、以较低价格进入基药市场,还是维持原有价格、被隔绝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场之外?
在江苏和北京等地,基药招标结果实行联动,即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院。在此情况下,药企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是调低价格,还是彻底退出这些省市的市场?不管各地政策的差别如何,基药市场总体而言对于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都是攻坚战。招标政策仍侧重于“价廉”,而对“物美”的要求还往往只是表面文章。“我们相信,政府未来会将质量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处于谷底的基药价格已经引起有关安全和供应短缺的担忧。”吴淳表示,国家基药目录将于2012年末、2013年初实现扩容。对于有产品进入基药目录的跨国企业而言,需要以量取胜。其中关键是在潜力最大或招标价格最高的省份获得市场准入机会。为了取得成功,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优势(比如规模、生产能力和质量),并积极影响中国关键省份的基药招标政策,以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企业还应该确定目标省份的优先级,放弃那些潜力小或缺乏客户关系的省份。
药企推进基层医疗市场策略
近两年,瑞士诺华制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英国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都在中国进行新的并购动作。2012年9月12日,默沙东与先声药业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先声默沙东(上海)药业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新公司目标是成为拥有丰富产品线、跨越多个治疗领域的本土医药企业。13日,辉瑞携手海正药业宣布合资组建的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跨国医药集团正频频牵手本土医药企业,借助本土医药企业的渠道进入中国基层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市场。
就如何看待跨国制药巨头和本土药企频频成立合资公司,本刊记者采访了四环制药董事会主席车冯升,他表示,也有国际药企通过行业协会约请四环进行合作,“为什么外企找民营企业来合作?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医药市场发展中有独特的优势。包括销售、推广的优势,所以外企跟民营企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在城市医院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战略转移。例如,从2006年起,拜耳就开始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糖尿病关怀计划;阿斯利康与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合作的社区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等。
BCG调查发现,国内30%左右的县级医院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等公司销售代表的拜访和宣讲。在富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个比例更高。据调查,在国内最富裕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跨国公司销售代表拜访和宣讲的比例达到30%~50%,有40%~50%的富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接受过拜耳、阿斯利康、辉瑞等公司的培训支持。
来自BCG的廖天舒表示,跨国企业若要在县级医院市场获得成功,就必须拥有针对本土市场量身定制的多种产品,并特别关注价格较低的仿制药以及价格溢价较低的成熟产品。除此以外,对不同市场进行细分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利润率。与欠发达地区的医院相比,较大的县级医院治疗的患者更多,而且药品销售是前者的两至四倍。吴淳表示,中国的县级医院发展极不平衡,以营销为驱动的模式适合较发达地区和较大些的县级医院,而对于欠发达地区适合以准入为驱动的方式。
本土药企将面临来自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跨国药企开始引入部分非专利原研药或品牌仿制药。
相关链接
跨国药企占据高端药品市场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药品市场中,外资药企在我国药品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二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中,仅有扬子江药业和上药集团两家民族企业;而三级医院药品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除山东齐鲁和江苏恒瑞外,有八家为外资企业,且前五的地位更是被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和罗氏这五家外资药企盘踞着,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在三级医院药品市场中更具优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的医药蓝皮书——《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下称“蓝皮书”)显示,我国医药制造业在2003-2011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制药企业的平均规模小,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高于中成药制造企业;医药制造业生产的集中度依然很低。
根据医药观察家的报道,从终端市场来看,一方面,三级医院药品市场的制药企业集中度要高于二级医院,东部地区医院药品市场的集中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医院的规模越大,其制药企业集中度也越高;另一方面,本土制药企业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要远低于外资药企。对此,蓝皮书分析,这主要与生产环节及药企在药品市场的直接竞争情况有关。
目前,二三级医院已经成为我国药品市场销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市场上,国内外药企正经历着无声战。对比2006-2011年间三级医院的药品供应企业的排序,专家发现,到2011年仍保持第一供应企业地位的仅有24.14%,说明超过四分之三的企业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地位。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利好生物医药行业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其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包括: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
中银国际在分析报告中指出,与欧美相比,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大规模产业化仍有提升空间,这主要表现在技术和规模方面。在技术方面,据统计,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17%,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同时,国内年均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20%,实现产业化率不足5%。在规模方面,目前国内医药工业百强集中度在40%左右,而日本1996年医药产业的前8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就已经达到了44%,2000年美国医药产业销售前10名占据美国药品市场份额的61%。这显示出国内医药行业产业化、规模化方面的差距甚至远超基础研究的差距。
中银国际进一步指出,从《规划》内容来看,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将是行业未来的主旋律,质量将成为行业优胜劣汰的核心因素。就具体子行业而言,目前传统重组蛋白行业的过度成熟和高度竞争,血液制品行业受到政策的严格管制,单克隆抗体行业仍处于产业化早期、产品与配套政策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之不同的是,疫苗行业政策成熟,受众稳定,参与企业有限,同时二类疫苗产品发展相对自由。在政府对医药行业产业化的扶持的政策下,疫苗行业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此外,若按《规划》中提及的方面由政府扶持强化早期研究平台建设和产业化平台建设,将降低进入门槛,多而不滥的产业参与者将加速抗体产业从产业化早期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