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简介】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多年来坚持秉承茅山抗战老区办学的深厚人文底蕴,承继弘扬和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指向,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以来,自觉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区域内蕴涵的丰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实践,以红色文化凝神聚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和特色。
摘要:基于学校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以及特色发展的考量,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从培育红色文化环境课程、红色文化渗透课程、红色文化活动课程、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等方面,着力推进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让红色文化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折射红色之魂,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地域性;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A-0023-04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自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以来,加强基地“红色”硬件建设,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实践,以红色文化凝神聚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和特色,在当地被誉为一所“不断向前奔跑的学校”。
一、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提出背景
1.基于学校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的思考
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和丰硕内在的校园文化,是红色文化课程的主要条件。学校所在位置为抗战时期句容机场所在地。抗战时期的句容机场是捍卫南京领空的前哨阵地,是抗战中南京首要的空中樊篱。在抗战早期,从这里腾飞的机群,曾给予来犯的敌机以致命的打击,有过一段值得记载的战绩。
句容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在句容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足迹,其中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就位于句容市境内。市内存有众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据统计纪念物近6000件,战斗遗址200多处,纪念地30多处。无数句容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是学校弥足珍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革命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结成了厚重的红色文化板块。这些物质或非物质的红色资源,是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素材和宝贵资源。
针对当前中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薄弱,学生社会责任感及拼搏、奉献精神缺失的现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秉承老区办学的深厚人文底蕴,承继弘扬和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探索与实践,有效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中所孕育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與行。
2.基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1]。它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之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方面深入挖掘茅山红色文化凝练的铁军精神内涵,即句容抗日军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战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同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以优秀的先进红色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以铁军精神凝神聚气,激发全体师生勇于担当、知难而进、团结拼搏,最大化地发挥红色资源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和精神感召功能。
3.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考量
学校是一所新四星高中,受招生政策的影响,生源、师资与市内一流高中比相差甚远,加之学校前身主体是一所农村高中,80%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自信心、自主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也逊色不少。面对如此窘境,学校提出唯有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多元发展,才能引领学校走出窘境,才能发展壮大。为此,学校确立了“奠成功之基,铺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错位发展、多元发展,为每个学生成功、幸福奠基铺路的办学思路。特别是2017年以来,学校围绕“自主、自信、自律、自强”的办学着力点,以“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创新当代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形式,升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化、活动体验、环境熏陶等弘扬铁军精神,让学生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我们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校内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倾情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着力开发和实施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把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在内的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让校园浸润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之中,从而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标志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不断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二、红色文化课程化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课程化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在“以文化人”教育理念引领下,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1.红色文化环境课程
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能促进红色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播和影响,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红色文化遗存,建立教育基地。如与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徐明革命烈士陵园等国家级、省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协议,设立德育教育基地,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 二是加强红色文化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学校先后建成“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诗词大道、八一五空战大捷纪念雕塑等,凸显了校园内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占地近500平方米,由序厅、句容在南京保卫战中沦陷、新四军挺进茅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句容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和茅山的风云变幻、皖南事变与坚持茅山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教工作、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夺取抗战胜利和结束语等十个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从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到苏南人民在新四军领导下的艰苦抗战,直到夺取抗日斗争胜利的主题内容。该馆由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首次与中学开展陈列布展合作。它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的内涵,也开创了爱国主义教育馆校合作共建新模式。
三是在教室内外墙壁、宣传橱窗、板报等地方,布置具有红色元素的格言警句等。将这些物态的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引领校园风尚,增强中学生感性认识,还能让“红色文化”扎根于校园。
2.红色文化活动课程
学校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铁军精神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入脑、入心、随行。
一是坚持红色文化特质,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和校内的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组织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二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社团活动。如组建“茅山红色文化宣讲团”,给社区居民讲抗战知识;组建红色文化研究会,采访部队官兵、老革命家、劳动模范,寻找身边的感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在各种社团组建和活动开展中,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热情、自信向上的红色气质,以及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社会参与等素养。
三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网站、图书馆、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月、重大纪念日等教育潜能,最大化地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十个一”活动。班级组织每周唱一首红色歌曲,广播站每周讲一个红色故事,团委每月开展一次以“红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语文组每学期组织一次开展以“红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校园网站、橱窗开设“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红色剧场每学期排演一个红色剧目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心灵深处感悟和领会红色精神和革命先烈的人格魅力,拓展了红色文化课程化的路径,丰富了校园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红色文化渗透课程
课堂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挖掘语文、历史、政治等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广泛搜集红色文化教育案例、课例、教学设计以及图片、视频等,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同时,相应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适时渗透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如语文学科中的红色经典教学篇目,在红色诗词教学中,教师即可从学校红色资源库中选取相关内容,在阅读、鉴赏、品味、交流中丰富、提升学科教学。高中政治教材《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模块均有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内容,如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教师如果只是“灌输”和“空洞说教”,学生则很难达成“政治认同”,提升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亲切的、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深奥的、难懂的政治理论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进而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产生震撼和感染效果。历史学科中教学“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时,教师结合本地抗战史实,或利用图片、音像形式,或运用学生宣讲、教师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激发爱国情感,坚定家国情怀。另外,在体育课、军训中加强学生集队、纪律等教育;音乐课上教唱红歌;美术课创作“红色”绘画作品等,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于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成长自我。
4.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教材资源,是落实红色文化课程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名师领衔,语文、历史、政治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材开发小组,并邀请史志办、档案馆和纪念馆的专家担任教材开发顾问,助力学校红色文化教材开发。为了保证红色文化教材开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序性,开发小组专门研讨确定了“红色文化系列教材开发纲要”和教材開发计划。两年来,开发小组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访谈、调查、查阅档案、检索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红色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对大量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根据红色文化的人、事、物、魂不同主题,将红色文化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形成了“句容抗日英豪:巫恒通”“句容好女儿:郭纲琳”“红色记忆”“红色土地”“红色旋律”“名人名家抗战诗词选”“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茅山红色文化”系列校本教材。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生网上选课系列,于课表中进行有效实施。
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框架,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思想境界,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有效地凸显了学校的“红色文化”特色。
三、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成效与思考 基于學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红色文化课程化,指向立德树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融合课程中,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折射红色之魂,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学校的三风建设、特色建设成效明显,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竞赛的成绩明显提高,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涌现了首届江苏省美德少年“她用柔弱双肩扛起一个家”的朱梦成和第二届美德少年“身残志高远,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陶志玉等一批学生典型,学校也被誉为茅山脚下一面飘扬着的红色教育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充分挖掘、提炼、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精髓,推进红色文化课程化,对于教育和引导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要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宝库,使红色资源“多”起来。除挖掘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外,还要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今新时代条件下资源进入广泛搜集;不局限于本地红色资源,可拓展到周边红色资源,将其列入红色资源宝库。二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使红色资源“活”起来。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图片、影音等多媒体手段,辅之以辩论、演讲等形式,实行师生互动,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的时代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让红色文化教育也“活”起来。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德育结合得更紧密,同学校的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得更有效,使红色教育资源蕴含的宝贵精神真正在青少年中入心入脑成行。三要进一步开拓教育路径,使红色资源“动”起来。我们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克服“应试教育”羁绊,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喜闻乐见的亲身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鹤.论贵州民族红色文化研究的发展路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6):2.
[2]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3-18)[2019-05-28]. 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
责任编辑:李韦
Reflection 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Curriculu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LIU Ruihong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多年来坚持秉承茅山抗战老区办学的深厚人文底蕴,承继弘扬和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指向,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以来,自觉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区域内蕴涵的丰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实践,以红色文化凝神聚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和特色。
摘要:基于学校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以及特色发展的考量,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从培育红色文化环境课程、红色文化渗透课程、红色文化活动课程、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等方面,着力推进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让红色文化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折射红色之魂,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地域性;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0A-0023-04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自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以来,加强基地“红色”硬件建设,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实践,以红色文化凝神聚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和特色,在当地被誉为一所“不断向前奔跑的学校”。
一、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提出背景
1.基于学校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的思考
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和丰硕内在的校园文化,是红色文化课程的主要条件。学校所在位置为抗战时期句容机场所在地。抗战时期的句容机场是捍卫南京领空的前哨阵地,是抗战中南京首要的空中樊篱。在抗战早期,从这里腾飞的机群,曾给予来犯的敌机以致命的打击,有过一段值得记载的战绩。
句容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在句容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足迹,其中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就位于句容市境内。市内存有众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据统计纪念物近6000件,战斗遗址200多处,纪念地30多处。无数句容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是学校弥足珍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革命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结成了厚重的红色文化板块。这些物质或非物质的红色资源,是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素材和宝贵资源。
针对当前中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薄弱,学生社会责任感及拼搏、奉献精神缺失的现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秉承老区办学的深厚人文底蕴,承继弘扬和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探索与实践,有效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中所孕育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與行。
2.基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1]。它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之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方面深入挖掘茅山红色文化凝练的铁军精神内涵,即句容抗日军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战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同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以优秀的先进红色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以铁军精神凝神聚气,激发全体师生勇于担当、知难而进、团结拼搏,最大化地发挥红色资源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和精神感召功能。
3.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考量
学校是一所新四星高中,受招生政策的影响,生源、师资与市内一流高中比相差甚远,加之学校前身主体是一所农村高中,80%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自信心、自主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也逊色不少。面对如此窘境,学校提出唯有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多元发展,才能引领学校走出窘境,才能发展壮大。为此,学校确立了“奠成功之基,铺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错位发展、多元发展,为每个学生成功、幸福奠基铺路的办学思路。特别是2017年以来,学校围绕“自主、自信、自律、自强”的办学着力点,以“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创新当代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形式,升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化、活动体验、环境熏陶等弘扬铁军精神,让学生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我们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校内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倾情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着力开发和实施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把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在内的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让校园浸润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之中,从而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标志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不断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二、红色文化课程化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课程化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在“以文化人”教育理念引领下,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1.红色文化环境课程
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能促进红色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播和影响,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红色文化遗存,建立教育基地。如与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徐明革命烈士陵园等国家级、省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协议,设立德育教育基地,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 二是加强红色文化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学校先后建成“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诗词大道、八一五空战大捷纪念雕塑等,凸显了校园内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占地近500平方米,由序厅、句容在南京保卫战中沦陷、新四军挺进茅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句容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和茅山的风云变幻、皖南事变与坚持茅山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教工作、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夺取抗战胜利和结束语等十个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从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到苏南人民在新四军领导下的艰苦抗战,直到夺取抗日斗争胜利的主题内容。该馆由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首次与中学开展陈列布展合作。它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的内涵,也开创了爱国主义教育馆校合作共建新模式。
三是在教室内外墙壁、宣传橱窗、板报等地方,布置具有红色元素的格言警句等。将这些物态的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引领校园风尚,增强中学生感性认识,还能让“红色文化”扎根于校园。
2.红色文化活动课程
学校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铁军精神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入脑、入心、随行。
一是坚持红色文化特质,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和校内的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组织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二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社团活动。如组建“茅山红色文化宣讲团”,给社区居民讲抗战知识;组建红色文化研究会,采访部队官兵、老革命家、劳动模范,寻找身边的感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在各种社团组建和活动开展中,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热情、自信向上的红色气质,以及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社会参与等素养。
三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网站、图书馆、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月、重大纪念日等教育潜能,最大化地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十个一”活动。班级组织每周唱一首红色歌曲,广播站每周讲一个红色故事,团委每月开展一次以“红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语文组每学期组织一次开展以“红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校园网站、橱窗开设“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红色剧场每学期排演一个红色剧目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心灵深处感悟和领会红色精神和革命先烈的人格魅力,拓展了红色文化课程化的路径,丰富了校园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红色文化渗透课程
课堂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挖掘语文、历史、政治等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广泛搜集红色文化教育案例、课例、教学设计以及图片、视频等,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同时,相应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适时渗透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如语文学科中的红色经典教学篇目,在红色诗词教学中,教师即可从学校红色资源库中选取相关内容,在阅读、鉴赏、品味、交流中丰富、提升学科教学。高中政治教材《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模块均有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内容,如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教师如果只是“灌输”和“空洞说教”,学生则很难达成“政治认同”,提升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亲切的、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深奥的、难懂的政治理论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进而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产生震撼和感染效果。历史学科中教学“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时,教师结合本地抗战史实,或利用图片、音像形式,或运用学生宣讲、教师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激发爱国情感,坚定家国情怀。另外,在体育课、军训中加强学生集队、纪律等教育;音乐课上教唱红歌;美术课创作“红色”绘画作品等,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于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成长自我。
4.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教材资源,是落实红色文化课程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名师领衔,语文、历史、政治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材开发小组,并邀请史志办、档案馆和纪念馆的专家担任教材开发顾问,助力学校红色文化教材开发。为了保证红色文化教材开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序性,开发小组专门研讨确定了“红色文化系列教材开发纲要”和教材開发计划。两年来,开发小组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访谈、调查、查阅档案、检索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红色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对大量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根据红色文化的人、事、物、魂不同主题,将红色文化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形成了“句容抗日英豪:巫恒通”“句容好女儿:郭纲琳”“红色记忆”“红色土地”“红色旋律”“名人名家抗战诗词选”“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茅山红色文化”系列校本教材。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生网上选课系列,于课表中进行有效实施。
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框架,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思想境界,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有效地凸显了学校的“红色文化”特色。
三、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成效与思考 基于學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红色文化课程化,指向立德树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融合课程中,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折射红色之魂,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学校的三风建设、特色建设成效明显,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竞赛的成绩明显提高,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涌现了首届江苏省美德少年“她用柔弱双肩扛起一个家”的朱梦成和第二届美德少年“身残志高远,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陶志玉等一批学生典型,学校也被誉为茅山脚下一面飘扬着的红色教育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充分挖掘、提炼、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精髓,推进红色文化课程化,对于教育和引导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要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宝库,使红色资源“多”起来。除挖掘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外,还要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今新时代条件下资源进入广泛搜集;不局限于本地红色资源,可拓展到周边红色资源,将其列入红色资源宝库。二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使红色资源“活”起来。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图片、影音等多媒体手段,辅之以辩论、演讲等形式,实行师生互动,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的时代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让红色文化教育也“活”起来。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德育结合得更紧密,同学校的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得更有效,使红色教育资源蕴含的宝贵精神真正在青少年中入心入脑成行。三要进一步开拓教育路径,使红色资源“动”起来。我们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克服“应试教育”羁绊,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喜闻乐见的亲身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鹤.论贵州民族红色文化研究的发展路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6):2.
[2]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3-18)[2019-05-28]. 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
责任编辑:李韦
Reflection 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Curriculu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LIU Rui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