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终于来了,校园变得更美。
课下,我在微信群里发布科学实践探究任务:昨天是寒露,寒露到来,秋将逝,冬将至!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丽的景色和韵味。平时,你仔细观察过秋天吗?秋天的天什么颜色?秋天的云朵什么样子?秋天的风,吹在脸上什么感觉?秋天的人,秋天的树,秋天的小动物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走到户外,随便捡起一片落叶,仔细观察,这片落叶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秋天的树叶和春天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校门口的迎客松有变化吗?学思路上的高大的梧桐树叶有什么变化?理学园里的银杏树叶有变化吗?教学楼前的广玉兰的叶子有变化吗?操场上的枫树叶有变化吗?
课外活动时间,我带领全班同学去校园里,收集枫树叶和银杏叶,带到教室我们课堂上继续观察。
附:课堂观察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秋天的树叶!
生:我搜集的是枫树叶。
师:这片枫树叶好漂亮啊!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片叶子的形状、颜色,你观察到什么?
生:秋天来了,枫叶的颜色是红色的。
师:夏天的时候,它的颜色你还记得吗?
生:夏天的时候,枫叶的颜色是红色的。
师:颜色有多红呢?
生:枫叶火红火红的,把这片树叶竖起来,很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生:红红的枫叶,像叔叔结婚时用的请柬。
师: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呀!你再仔细观察观察这枫叶的形状呢?
生:我观察到枫叶的形状像伸开的手掌。
师:这片红枫叶,有几个角呢?
生:我观察到枫叶有五个角。
师:盯着看看这片叶子,你看叶子上有什么?
生:我观察到叶子上有些线。
师:这些网状的线是树叶的叶脉。
生:这些叶脉有什么用处呢?
师:这些叶脉可以给树叶输送水分和养料。
……
[设计理念: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有限,思维速度慢,语言表达能力弱,发言都是短语式的,不能有序、完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帮助,及时示范引领,让学生仔细观察,乐于表达。
在表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我观察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摸起来是……, 闻一闻……”的句式来说,帮助学生清晰、完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叶子。
课堂上,教师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树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认真观察的能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观察叶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描述,培养了同学们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对观察到的现象再次质疑——枫叶为什么在秋天变红?枫叶都是五个角吗?为什么松树不落叶?为什么松树的叶子是针状的?]
例文:我找到了一片非常特别的叶子,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我手中的这一片树叶,上面有许多像树枝一样弯弯曲曲的条纹,像琴弦一样,这些条纹有粗的有细的,粗一些的条纹颜色发黄,细的条纹颜色较绿,条纹靠近叶柄的地方比较粗,越往叶子的边,条纹越细,老师告诉我这些条纹其实是叶子的叶脉,叶脉就像人类血脉,负责给叶子输送养分。
秋天来了,树叶的颜色已不再是春夏时的嫩绿,而是丰富多彩的黄绿色,在这同一片叶子上有淡绿色,浅黄色,深褐色,深黄色,土黄色,棕黄色……
教后反思: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亲历的科学实践探究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体验到观察的神奇,享受到观察的乐趣,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学观察活动,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自然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朱熹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究之后,良好观察习惯一定会在一次次观察活动中慢慢养成。
成功的科学探究之后,孩子们的习作也慢慢有了“科学味”。无米下锅的写作难题,也在快乐的科学观察实践中迎刃而解。
课下,我在微信群里发布科学实践探究任务:昨天是寒露,寒露到来,秋将逝,冬将至!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丽的景色和韵味。平时,你仔细观察过秋天吗?秋天的天什么颜色?秋天的云朵什么样子?秋天的风,吹在脸上什么感觉?秋天的人,秋天的树,秋天的小动物都在悄悄发生变化。
走到户外,随便捡起一片落叶,仔细观察,这片落叶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秋天的树叶和春天的树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校门口的迎客松有变化吗?学思路上的高大的梧桐树叶有什么变化?理学园里的银杏树叶有变化吗?教学楼前的广玉兰的叶子有变化吗?操场上的枫树叶有变化吗?
课外活动时间,我带领全班同学去校园里,收集枫树叶和银杏叶,带到教室我们课堂上继续观察。
附:课堂观察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谁来展示一下,你收集的秋天的树叶!
生:我搜集的是枫树叶。
师:这片枫树叶好漂亮啊!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片叶子的形状、颜色,你观察到什么?
生:秋天来了,枫叶的颜色是红色的。
师:夏天的时候,它的颜色你还记得吗?
生:夏天的时候,枫叶的颜色是红色的。
师:颜色有多红呢?
生:枫叶火红火红的,把这片树叶竖起来,很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生:红红的枫叶,像叔叔结婚时用的请柬。
师: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呀!你再仔细观察观察这枫叶的形状呢?
生:我观察到枫叶的形状像伸开的手掌。
师:这片红枫叶,有几个角呢?
生:我观察到枫叶有五个角。
师:盯着看看这片叶子,你看叶子上有什么?
生:我观察到叶子上有些线。
师:这些网状的线是树叶的叶脉。
生:这些叶脉有什么用处呢?
师:这些叶脉可以给树叶输送水分和养料。
……
[设计理念: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有限,思维速度慢,语言表达能力弱,发言都是短语式的,不能有序、完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帮助,及时示范引领,让学生仔细观察,乐于表达。
在表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我观察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摸起来是……, 闻一闻……”的句式来说,帮助学生清晰、完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叶子。
课堂上,教师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树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认真观察的能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观察叶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描述,培养了同学们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
课下,教师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对观察到的现象再次质疑——枫叶为什么在秋天变红?枫叶都是五个角吗?为什么松树不落叶?为什么松树的叶子是针状的?]
例文:我找到了一片非常特别的叶子,我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我手中的这一片树叶,上面有许多像树枝一样弯弯曲曲的条纹,像琴弦一样,这些条纹有粗的有细的,粗一些的条纹颜色发黄,细的条纹颜色较绿,条纹靠近叶柄的地方比较粗,越往叶子的边,条纹越细,老师告诉我这些条纹其实是叶子的叶脉,叶脉就像人类血脉,负责给叶子输送养分。
秋天来了,树叶的颜色已不再是春夏时的嫩绿,而是丰富多彩的黄绿色,在这同一片叶子上有淡绿色,浅黄色,深褐色,深黄色,土黄色,棕黄色……
教后反思: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亲历的科学实践探究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体验到观察的神奇,享受到观察的乐趣,为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学观察活动,不但扩展了学生的自然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观察的兴趣。正如朱熹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在观察探究之后,良好观察习惯一定会在一次次观察活动中慢慢养成。
成功的科学探究之后,孩子们的习作也慢慢有了“科学味”。无米下锅的写作难题,也在快乐的科学观察实践中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