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sh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界上下掀起了“增效减负”的浪潮。为了更好地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高效课堂,本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将个人的做法和探究,与同仁们共同分享。
  一、明确课前预习目标,简化课堂初读环节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许多教学任务可以放在课前完成。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预习,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教师的课前备课抓住重点,全面把握课文的纲要性问题,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从容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并生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即时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但是课前预习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目标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培训,明确学生课前预习目标,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1.读通顺课文,读准字音,简单理解课文中的新词,会默写课文中的新词。
  2.标出自然段,口述课文主要内容,大概了解课文的层次。
  3.画出自己在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包括字、词、句、段,同时标注出自己弄懂的地方。
  教师可以设计预习表格,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提前的表格规划,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进一步放宽学生课余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空。
  二、疏理课前预习信息,确立初学课文重点
  学生有了充足的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铺垫,课文学习起来就较容易得多。一般课堂教学第一课时,首先就要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疏理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已经习得的信息,如通过默写词语了解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逐段朗读了解学生课文朗读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提问“通过预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确立本节课初学课文的重难点,依据重难点,展开相宜的教学活动。
  通过预习疏理环节,基本上可以确立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课文层次的疏导上。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理清课文脉络,在脉络层次上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这要有一个纲要性的问题作为牵引,围绕中心设计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脉络层次理清后,就简明扼要地进行语言锤炼,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围绕主要内容,精读一部分课文内容。
  三、创设教学有效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素养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创设利于教学的有效问题。课堂的问题不宜多而要精。这个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如最近刚刚学过的六年级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神圣”二字展开,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思考:“神圣”体现在哪儿?哪些语句体现印第安人的依依不舍?然后进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同时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深层次地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升华文本内涵。在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多元化的学问,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我们要不断地实践总结,不断地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素养。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尼尔基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所以
期刊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面对新课程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备课?下面谈谈个人观点和想法,以求与大家共勉。   一、备课的目标要注重实效性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
期刊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某些学生在校的学习面貌。  应试教育、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且发展到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要求不能提前交卷)。  教育改革已推行三十多年,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三本教育: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考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文章也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自然写不出作文来。那么,小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写作积累呢?  一是积累材料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文关怀;创建教学情况,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是回归学生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教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一、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
期刊
作文是一种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大自然,进而运用文字和大自然的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进而运用文字和学生自我的对话。最终是学生和自我心灵的对话。  一、走近大自然,体验心灵的感动  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也同样隐含了至理。曾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随笔。  “……躺在床上,倾听自然之音。我也曾亲临过绵绵细雨,那种失落的美感,可用‘雨
期刊
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天,我常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班主任。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份惊喜与感动: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我身体有点不舒服,可还是坚持上完课才回家休息。放学后,班长带着全班同学来到我家看望我。同学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紧挨着我坐着,有的给我捶背,有的问我哪儿不舒服,有的为我端水拿药……临走时,班长对我说:“老师,今晚的自习课您不要来守班,我保证我们全班同学一定会遵守纪律
期刊
“教学相长”,源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对于一个在初级中学从教二十五年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来说,对鲁迅《藤野先生》一文,应该是很熟悉的了。这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多年来,无论教材怎么变,该文一直都被收录。要说文中哪个字的声调没读准,可能还说得过去,但要说连某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