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文关怀;创建教学情况,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是回归学生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文关怀
  口头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但要求明白易懂,具有科学性,而且力求达到优美可亲,对学生充满鼓励、赏识、尊重、期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国外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要使人们相信你,首先必须让他们喜欢你”。同样道理,如果对学生尊重、有感情,学生则对教师有好感,就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反之,如果教师高高在上,摆师道尊严的架子,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恐慌心理。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充满情感的语言能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多数比较紧张,此时,教师应面带笑容,亲切地告诉学生“不要慌,大胆说,错了没关系。人非圣贤,谁没有错的时候?”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她学习好,但一站起来脸就红,最多说一句话就无法继续了。每每此时,我都会说:“别紧张,坚持就是胜利。”现在她已经基本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尽管脸还是红。
  二、创建教学情景,让课堂充满活力
  著名教育学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爱莲说》一文时,为了激起学生对莲的兴趣,一开始我就激趣说:中国有个绝美的地方,我们同学或许都有机会游过了。你们知道是那里吗?——天堂(蒙古的大草原)—唱过就算。但那是腾格尔的天堂,我们的天堂当然是西湖。西湖名满天下,自古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可你们知道西湖夏天最美的是什么吗?——荷花,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证,那景色真是绝美。接着出示已准备好的荷花图。经过这样一问一答一看,学生的心已融入了莲之中。接着我趁势追问:你们可知这荷花从何而来?又如何亭亭玉立于水中?为什么比国色天香的牡丹及有富贵之誉的菊花更令人神往呢?这样一来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读课文,想寻找答案去了。看到时机成熟,于是我让他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荷花图”,发挥想象去感受荷花的形态之美及沁人心脾之香,那后来的人化为莲就不言而喻了。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们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创设探究性情境时,要注意在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两弹元勋邓稼先》时,我就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一课教师给你们讲个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有位科学家致力于把两颗炮弹(随手画两弹头)弄爆炸。只要那蘑菇云一升起来(随手画蘑菇云),很多人就会闻风丧胆,就连当时的美英帝国主义者也不敢再随意对我国指手划脚,既扬了国威又雪了国耻。至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害怕?我们可以去问问——原子弹与氢弹(在弹头画下板书原子弹与氢弹两词)。而能完成这一伟大壮举的人就有邓稼先等科学家(用横线把弹头与蘑菇云相连,并板书邓稼先)。这节课我们就去看看他如何完成这一惊世之举的?看看那令人生畏的云又从何而来?……上课伊始,教师以故事形式巧设悬念,以简笔画创设情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四、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旧教学模式,学生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好语文,先要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何况,一篇新课文,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字、词、句,甚至一些生活场景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再翻来覆去地分析,实无必要。其次,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学生要主动积极,不能使之流于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以及口才,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再次,学生还要勤于动笔。对于教师的一些辅助性教学手段,如《阿炳在1950》中,如果能播放阿炳的绝世之作——《二泉映月》,学生听后体味到阿炳的凄苦,易与作者的处境产生共鸣,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还有如《蟋蟀在时代广场》《十五从军征》《清兵卫与胡芦》这一类的文章,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给课文写上续篇,这也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而《蔡勉坚还亡友财》《曹论战》《杨布打狗》一类文章,不妨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说说其中的现实意义。这些,对听、说、写能力都有所提高,时间一长,便会从量变到质变,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要求。让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孙春成编:《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1998.
  3.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7000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执行者,是班级的灵魂。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管理的平等、民主、科学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威信。然而,班主任“威”从何来、“信”源何处?笔者认为,班主任“威信”源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诚信公正与管理方法创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转变,班主任应率先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笔者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努力做到“五先五后”,收到了良好的效
期刊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
期刊
一、必须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班主任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群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楷模。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模范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决定了它终生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奉献着光明与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从教多年,我奉献着,也收获着,幸福着。奉献着火一样的热情,收获着教育过程的愉悦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欣慰,幸福着自己始终如一的追求与执著!  在这些年里,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育人的艺术。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尝试着、探索着,做教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读方法,一是上好讲读课,二是强化自读课的教学,三是增加课外阅读量。  一、讲读课要精讲,要加强阅读的训练,重在自读能力的形成  讲读课文多为经典之作,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必须立足于课本。基本篇目,由老师精讲。在教读过程中适当的发挥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即掌握略读和精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含动作因素的
期刊
原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所以
期刊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面对新课程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备课?下面谈谈个人观点和想法,以求与大家共勉。   一、备课的目标要注重实效性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
期刊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某些学生在校的学习面貌。  应试教育、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且发展到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要求不能提前交卷)。  教育改革已推行三十多年,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三本教育: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考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文章也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自然写不出作文来。那么,小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写作积累呢?  一是积累材料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