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是字里行间心灵的自由舞蹈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大自然,进而运用文字和大自然的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进而运用文字和学生自我的对话。最终是学生和自我心灵的对话。
  一、走近大自然,体验心灵的感动
  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也同样隐含了至理。曾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随笔。
  “……躺在床上,倾听自然之音。我也曾亲临过绵绵细雨,那种失落的美感,可用‘雨’不醉人人自醉来解释。那又湿又凉的感觉令人心醉;我也曾感受过瓢泼大雨,那种酣畅只属于年轻人,只是路人会投来惊异的眼光。实则万物有情皆可爱,不怕旁人笑我痴。我细听了足有半小时,也畅想了半小时,而后(打开手电)翻出了《瓦屋听雨》。”写作即对话,它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主体性活动。文章的作者在一个极偶然的夜晚,倾听着茫茫夜雨,思绪飘忽起来。行文之流畅,也处处透出她那细腻的情感世界。
  “城市中的雨声比起瓦屋来,显得单调、无情,令人心悸。的确是世俗的声音。”
  “由此,我想自然界不仅是雨声中有人生调味,风声、鸟语甚至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也会有其独特的语言。”
  如果没有和自然曾经有过的肌肤相亲,如果没有对人生社会曾经有过的深层思索,我想,茫茫夜雨也就把人囚居一室罢了。的确,生活是作文之源。有源头活水,就有鲜活的作文。
  二、让作者和自己的心灵对活,认识自我的心声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话和眼泪。
  一位学生因脚踝扭伤而被父亲“逼”着上学的事,在她的《心无纤尘》中是这样描述的:“于是,父亲第二天用车载我。那车没有叫嚣的喇叭,更没有舒适的雅座。那是一辆“长征”牌自行车,我右肩搭着书包,安分地坐着,与父亲谈笑,脸上有幸福在流淌,记忆把我拽到了童年……”
  “清风徐吟,和着老车发出的‘咯吱’声,两个身影定格或‘美好’。面对路人好奇或不屑的眼光,我心坦然,因为我感受到了平凡的父爱,尤其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看着从身边飞驰而过的男女,我心坦然,因为我的心海里有着莫名的喜悦,是那老车后座的‘嶙峋’传递给我的。”
  “没过多久,又坐了一次老车,父亲说我赖着他的车了,我窃笑……”
  生活的面不论宽窄,写作活动都有赖于它,当然,生活面宽不一定都有深度,生活面窄不一定没有厚度。影响作文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生活面,而是生活的深度。
  三、通过心灵的对话,唤醒失落的灵魂
  第一,和大自然进行对话,开阔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也启迪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高山流水,沃野沙漠,无不是写作的素材。当我们看到山势的奇伟,触摸到流水的清澈,聆听小鸟的啁啾,嗅闻那野花的芬芳,品尝了山果酸甜的时候,我们正在一步步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味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在过滤,沉淀出人生的质地,透视出人生的真谛。
  第二,和人类社会进行对话,拓展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写作空间。开放的社会需要心灵开放的学生。学生的写作内容可以用更多的目光去关注更多的事物。和人类社会进行对话,能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精神独立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仅培养学生一种可贵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更是锻炼学生对现实事件的洞察力和认识力,为将来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积蓄才干。
  第三,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度,更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现代作文提倡“新思想,新表达,真体验”,也就是为了学生在个性化写作中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丢得好》是某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文章及讨论过程给我们的启迪:诚实,讲真话应该是主体性作文写作的一个追求。文章反映了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境遇,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主体性作文就是要体现作者的心灵自由,抒写作者的本真情思。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真诚”的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具有更高美学品位的生命存在形式。美文应该是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潇洒的生命轨迹;更应该是心灵在文字里自由舞蹈的结晶。
  (作者单位:553600贵州省水城县滥坝镇新河小学)`
  
其他文献
一、必须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班主任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群体乃至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的楷模。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模范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特定的职业,决定了它终生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奉献着光明与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从教多年,我奉献着,也收获着,幸福着。奉献着火一样的热情,收获着教育过程的愉悦与学生健康成长的欣慰,幸福着自己始终如一的追求与执著!  在这些年里,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育人的艺术。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尝试着、探索着,做教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读方法,一是上好讲读课,二是强化自读课的教学,三是增加课外阅读量。  一、讲读课要精讲,要加强阅读的训练,重在自读能力的形成  讲读课文多为经典之作,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必须立足于课本。基本篇目,由老师精讲。在教读过程中适当的发挥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即掌握略读和精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含动作因素的
期刊
原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所以
期刊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相应的改变,面对新课程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备课?下面谈谈个人观点和想法,以求与大家共勉。   一、备课的目标要注重实效性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
期刊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一首《顺口溜》生动地描写了某些学生在校的学习面貌。  应试教育、考点思维,把学生引入题海,最后是厌学者成群,上课睡觉现象普遍,且发展到中考的考场上也睡倒一大片(题目做不出来,而学校又要求不能提前交卷)。  教育改革已推行三十多年,但效果并不显著,其原因在于三本教育:师本教育、本本教育、考本教育——我国教育存在问题的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项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将积累释放于一时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积累越科学,释放就越有效, 文章也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自然写不出作文来。那么,小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写作积累呢?  一是积累材料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文关怀;创建教学情况,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创新,充满探索性;指导学生更新学法,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生命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是回归学生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充满人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想像作文更是难中之难,小学生大都有“恐作症”,教师也常常为此头疼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一、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