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大自然,进而运用文字和大自然的对话;是学生逐渐认识自我,进而运用文字和学生自我的对话。最终是学生和自我心灵的对话。
一、走近大自然,体验心灵的感动
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也同样隐含了至理。曾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随笔。
“……躺在床上,倾听自然之音。我也曾亲临过绵绵细雨,那种失落的美感,可用‘雨’不醉人人自醉来解释。那又湿又凉的感觉令人心醉;我也曾感受过瓢泼大雨,那种酣畅只属于年轻人,只是路人会投来惊异的眼光。实则万物有情皆可爱,不怕旁人笑我痴。我细听了足有半小时,也畅想了半小时,而后(打开手电)翻出了《瓦屋听雨》。”写作即对话,它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主体性活动。文章的作者在一个极偶然的夜晚,倾听着茫茫夜雨,思绪飘忽起来。行文之流畅,也处处透出她那细腻的情感世界。
“城市中的雨声比起瓦屋来,显得单调、无情,令人心悸。的确是世俗的声音。”
“由此,我想自然界不仅是雨声中有人生调味,风声、鸟语甚至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也会有其独特的语言。”
如果没有和自然曾经有过的肌肤相亲,如果没有对人生社会曾经有过的深层思索,我想,茫茫夜雨也就把人囚居一室罢了。的确,生活是作文之源。有源头活水,就有鲜活的作文。
二、让作者和自己的心灵对活,认识自我的心声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话和眼泪。
一位学生因脚踝扭伤而被父亲“逼”着上学的事,在她的《心无纤尘》中是这样描述的:“于是,父亲第二天用车载我。那车没有叫嚣的喇叭,更没有舒适的雅座。那是一辆“长征”牌自行车,我右肩搭着书包,安分地坐着,与父亲谈笑,脸上有幸福在流淌,记忆把我拽到了童年……”
“清风徐吟,和着老车发出的‘咯吱’声,两个身影定格或‘美好’。面对路人好奇或不屑的眼光,我心坦然,因为我感受到了平凡的父爱,尤其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看着从身边飞驰而过的男女,我心坦然,因为我的心海里有着莫名的喜悦,是那老车后座的‘嶙峋’传递给我的。”
“没过多久,又坐了一次老车,父亲说我赖着他的车了,我窃笑……”
生活的面不论宽窄,写作活动都有赖于它,当然,生活面宽不一定都有深度,生活面窄不一定没有厚度。影响作文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生活面,而是生活的深度。
三、通过心灵的对话,唤醒失落的灵魂
第一,和大自然进行对话,开阔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也启迪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高山流水,沃野沙漠,无不是写作的素材。当我们看到山势的奇伟,触摸到流水的清澈,聆听小鸟的啁啾,嗅闻那野花的芬芳,品尝了山果酸甜的时候,我们正在一步步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味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在过滤,沉淀出人生的质地,透视出人生的真谛。
第二,和人类社会进行对话,拓展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写作空间。开放的社会需要心灵开放的学生。学生的写作内容可以用更多的目光去关注更多的事物。和人类社会进行对话,能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精神独立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仅培养学生一种可贵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更是锻炼学生对现实事件的洞察力和认识力,为将来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积蓄才干。
第三,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度,更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现代作文提倡“新思想,新表达,真体验”,也就是为了学生在个性化写作中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丢得好》是某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文章及讨论过程给我们的启迪:诚实,讲真话应该是主体性作文写作的一个追求。文章反映了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境遇,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主体性作文就是要体现作者的心灵自由,抒写作者的本真情思。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真诚”的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具有更高美学品位的生命存在形式。美文应该是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潇洒的生命轨迹;更应该是心灵在文字里自由舞蹈的结晶。
(作者单位:553600贵州省水城县滥坝镇新河小学)`
一、走近大自然,体验心灵的感动
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写作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却也同样隐含了至理。曾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篇随笔。
“……躺在床上,倾听自然之音。我也曾亲临过绵绵细雨,那种失落的美感,可用‘雨’不醉人人自醉来解释。那又湿又凉的感觉令人心醉;我也曾感受过瓢泼大雨,那种酣畅只属于年轻人,只是路人会投来惊异的眼光。实则万物有情皆可爱,不怕旁人笑我痴。我细听了足有半小时,也畅想了半小时,而后(打开手电)翻出了《瓦屋听雨》。”写作即对话,它是一种极具个性色彩的主体性活动。文章的作者在一个极偶然的夜晚,倾听着茫茫夜雨,思绪飘忽起来。行文之流畅,也处处透出她那细腻的情感世界。
“城市中的雨声比起瓦屋来,显得单调、无情,令人心悸。的确是世俗的声音。”
“由此,我想自然界不仅是雨声中有人生调味,风声、鸟语甚至是天上的星星、月亮也会有其独特的语言。”
如果没有和自然曾经有过的肌肤相亲,如果没有对人生社会曾经有过的深层思索,我想,茫茫夜雨也就把人囚居一室罢了。的确,生活是作文之源。有源头活水,就有鲜活的作文。
二、让作者和自己的心灵对活,认识自我的心声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话和眼泪。
一位学生因脚踝扭伤而被父亲“逼”着上学的事,在她的《心无纤尘》中是这样描述的:“于是,父亲第二天用车载我。那车没有叫嚣的喇叭,更没有舒适的雅座。那是一辆“长征”牌自行车,我右肩搭着书包,安分地坐着,与父亲谈笑,脸上有幸福在流淌,记忆把我拽到了童年……”
“清风徐吟,和着老车发出的‘咯吱’声,两个身影定格或‘美好’。面对路人好奇或不屑的眼光,我心坦然,因为我感受到了平凡的父爱,尤其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看着从身边飞驰而过的男女,我心坦然,因为我的心海里有着莫名的喜悦,是那老车后座的‘嶙峋’传递给我的。”
“没过多久,又坐了一次老车,父亲说我赖着他的车了,我窃笑……”
生活的面不论宽窄,写作活动都有赖于它,当然,生活面宽不一定都有深度,生活面窄不一定没有厚度。影响作文水平的主要因素不是生活面,而是生活的深度。
三、通过心灵的对话,唤醒失落的灵魂
第一,和大自然进行对话,开阔了学生的生活视野,也启迪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高山流水,沃野沙漠,无不是写作的素材。当我们看到山势的奇伟,触摸到流水的清澈,聆听小鸟的啁啾,嗅闻那野花的芬芳,品尝了山果酸甜的时候,我们正在一步步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味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在过滤,沉淀出人生的质地,透视出人生的真谛。
第二,和人类社会进行对话,拓展了学生作文内容的写作空间。开放的社会需要心灵开放的学生。学生的写作内容可以用更多的目光去关注更多的事物。和人类社会进行对话,能引导学生成长为一个精神独立的高素质人才。引导学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仅培养学生一种可贵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更是锻炼学生对现实事件的洞察力和认识力,为将来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积蓄才干。
第三,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气度,更是人生的一大智慧。现代作文提倡“新思想,新表达,真体验”,也就是为了学生在个性化写作中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丢得好》是某年的一篇高考作文。文章及讨论过程给我们的启迪:诚实,讲真话应该是主体性作文写作的一个追求。文章反映了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尴尬境遇,道出了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主体性作文就是要体现作者的心灵自由,抒写作者的本真情思。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真诚”的品质,实际上标示着沉甸甸的生命质感的存在,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具有更高美学品位的生命存在形式。美文应该是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潇洒的生命轨迹;更应该是心灵在文字里自由舞蹈的结晶。
(作者单位:553600贵州省水城县滥坝镇新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