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回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为17.5%(7/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能有效缩短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开腹手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24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57-01
胃穿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同时也是溃疡疾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胃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穿孔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医疗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以其损伤小、安全性好、疗效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胃穿孔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腹部CT检查确诊。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33~72岁,平均(48.5±5.5)岁。病程2.5h~50h,平均(12.2±3.4)h。穿孔部位:胃窦部52例,胃小弯20例,其他部位8例。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即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于患者上腹正中作一横切口,检查穿孔病情。待确定穿孔位置后,将穿孔周围坏死组织切除,缝合、冲洗后,留置导尿管。
观察组4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即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建立CO2气腹后,将腹腔镜置入患者腹部,对穿孔部位进行探查。并在腹腔镜的指导下,将穿孔周围组织的胃液及脓液清除,对穿孔部位用大网膜修补,并缝合固定,冲洗后留置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分别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4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次为:(72.62±12.73)min、(35.44±7.26)mL、(20.62±3.24)h、(7.55±2.16)d;对照组依次为:(78.27±13.47)min、(60.38±14.28)mL、(28.59±5.56)h、(11.64±3.57)d。在平均手术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
2.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40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例,出血1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5%(7/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胃穿孔过去多发在20岁到40岁的胃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穿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青少年胃穿孔的发病率亦日趋上升[2]。胃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穿孔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传统开腹手术下的胃穿孔修补术常常为了修补一个不到1cm的穿孔需要在上腹部做长约10cm~15cm的切口,创伤大,愈合慢,切口感染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微创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的发展新动向,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广泛应用于胃穿孔修补术中。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不大。但在平均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只需在腹部做3个0.5cm~1cm的小孔,通过连接到腹腔内的腹腔镜体,将腹腔内的脏器摄于监视屏幕上,手术医师在高科技显示屏的监视、引导下,于腹腔外操纵手术器械,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电凝、止血、组织分离与切开、缝合等操作[3]。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避免了传统开腹术所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因此,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能有效缩短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
[1]梁文彬.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医学信息,2013,26(4):155-157
[2]向长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2,32(32):293-295
[3]陆俊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期:77-79
关键词: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开腹手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24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157-01
胃穿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同时也是溃疡疾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胃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穿孔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医疗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以其损伤小、安全性好、疗效佳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胃穿孔的临床治疗中。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腹部CT检查确诊。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33~72岁,平均(48.5±5.5)岁。病程2.5h~50h,平均(12.2±3.4)h。穿孔部位:胃窦部52例,胃小弯20例,其他部位8例。随机将本组80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即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于患者上腹正中作一横切口,检查穿孔病情。待确定穿孔位置后,将穿孔周围坏死组织切除,缝合、冲洗后,留置导尿管。
观察组4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即予以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建立CO2气腹后,将腹腔镜置入患者腹部,对穿孔部位进行探查。并在腹腔镜的指导下,将穿孔周围组织的胃液及脓液清除,对穿孔部位用大网膜修补,并缝合固定,冲洗后留置导尿管。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分别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以(X±S)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相关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4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依次为:(72.62±12.73)min、(35.44±7.26)mL、(20.62±3.24)h、(7.55±2.16)d;对照组依次为:(78.27±13.47)min、(60.38±14.28)mL、(28.59±5.56)h、(11.64±3.57)d。在平均手术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平均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
2.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40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2例,出血1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5%(7/4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胃穿孔过去多发在20岁到40岁的胃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穿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青少年胃穿孔的发病率亦日趋上升[2]。胃穿孔修补术是治疗胃穿孔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传统开腹手术下的胃穿孔修补术常常为了修补一个不到1cm的穿孔需要在上腹部做长约10cm~15cm的切口,创伤大,愈合慢,切口感染率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微创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腹腔镜技术是当今外科领域的发展新动向,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手术,广泛应用于胃穿孔修补术中。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不大。但在平均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患者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腹腔镜手术下,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只需在腹部做3个0.5cm~1cm的小孔,通过连接到腹腔内的腹腔镜体,将腹腔内的脏器摄于监视屏幕上,手术医师在高科技显示屏的监视、引导下,于腹腔外操纵手术器械,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电凝、止血、组织分离与切开、缝合等操作[3]。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避免了传统开腹术所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因此,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能有效缩短肠鸣音回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
[1]梁文彬.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医学信息,2013,26(4):155-157
[2]向长茂.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2,32(32):293-295
[3]陆俊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疗效对比[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4)期: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