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交融·互文印证·升华主题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xinsi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写交融,互文印证”是读写结合的一种新方式。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教师通过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聚焦场景—深入场景—理解场景—表达场景,聚焦细节—发现细节—体味细节—表达细节,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文本的表达密码,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读写交融;互文印证;课堂实录
  [中圖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0-0011-04
  一、教学目标
  1.聚焦写法,朗读体悟,初步领会作者场景渲染、细节刻画的写作技法。
  2.整合资源,读写互文,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场景渲染、细节刻画的写作技法。
  3.初步感知作者选材“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取舍之妙,在课中交流、课后延伸中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4.在潜心会文与自我言说中,真切地感受老人与女孩对自然的那一份美好情怀。
  二、教学实录
  (一)课前欣赏
  师:课前,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故事与一首动听的歌曲,这首歌的名字叫《丹顶鹤的故事》,请欣赏。
  (课件播放《丹顶鹤的故事》,并出示文字:“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她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出示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不大一样的课。你们手上有两篇课文,一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另一篇则是需要你们完成的文章(附件一)。准备好了吗?上课!
  (二)回想画面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四件事情——
  生: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送老人。
  师: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回想整个故事,看看脑海里浮现的最令你难忘的画面是什么。
  生:令我难忘的是老人喂养海鸥时小心翼翼将饼干丁放在围栏上的画面。海鸥们好像一个个音符在老人的指挥下起起伏伏,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乐谱。
  师:你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真情,更联想到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这是一种很高的语文修养。
  生: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一只海鸥要离开昆明,就在老人的头顶上盘旋,连连在他的帽子上歇落。这是在向老人告别,这也是对老人表示感谢与不舍。
  师:好细腻的心思啊!好一个“感谢与不舍”!
  (三)聚焦场景
  师:相信读完这个故事,有一个画面,每个读者一定都会难以忘记。
  (课件呈现课文15~17自然段:“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翅膀扑得那样近……”)
  师:请同学们用心朗读,读到每个字都印在脑海里,定格为心中永远的画面为止。
  (学生自由朗读)
  师:你被海鸥哪些异乎寻常的举动打动了呢?请你在书上把这些词语圈画出来。
  生:令我感动的是“炸了营似的”和“白色漩涡”这两个词语,因为海鸥们深爱着老人,它们似乎读懂了老人已经永远离开它们了,所以它们在感谢老人,想念老人。我读了非常震撼。
  ……
  师:同学们,让我们暂时从课文走出来。设想一下,那天翠湖畔,你就是一个普通的游客或是锻炼的市民。假如你不曾知道吴庆恒老人与海鸥的故事,看到海鸥如此不同寻常,你能明白海鸥为什么这样翻飞盘旋吗?
  生:不能!
  师:你能明白海鸥为什么纷纷落地、肃立不动吗?
  生:不能!
  师:你能明白海鸥为什么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吗?
  生:不能!
  师:是呀,那一天,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在翠湖畔,很多人只看到,一群海鸥——
  生:“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师:但只有少数像作者这样了解老人的人才看懂这群海鸥——
  生:“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师:人们只看见这群海鸥——
  生:“急速扇动翅膀”。
  师:只有了解老人的人才读懂——
  生:“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人们只看见这群海鸥——
  生:“纷纷落地,竟然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师:只有了解老人的人才读懂——
  生:“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感人的场景——
  (学生齐读15~17自然段)
  (板书:见人之所未见 感人之所未感)
  师:同学们,看来写作就是这样,只有能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才能写人之所未写;也只有真切感受到他人无法感受的情感、温度,真切地看到他人无法看到的细节的力量,这样描写出来的场景才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板书:场景)
  (四)尝试练笔
  师:还记得课前听到的那个故事吗?女孩为了救丹顶鹤陷入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假如让你写一个故事的结尾,你会想到怎样的场景呢?
  (课件出示:“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她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出示图片:夕阳 晚霞 芦苇荡 芦花 沼泽地 丹顶鹤……)
  (音乐声中,学生创作,5分钟后交流第一次写话)
  生:残阳如血,红霞似锦。整个芦苇荡都笼罩在无边的红色中。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孤独地哀鸣着,身体在风中颤抖,双翅剧烈地扑扇着,眼睛死死地盯着女孩沉下去的地方,似乎连漫天的空气也变得异常的焦热。夕阳完全沉下山头,沼泽地又恢复了死一样的沉寂。突然一声鸣叫划过天际。顿时,整个芦苇荡都响起了丹顶鹤的悲鸣。   师:怎样的场景描写才感染读者?刚才这位同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才能写人之所未写,发人之所未发。只有这样的场景描写,才能真正渲染情感。
  (五)聚焦细节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课文,海鸥老人之所以感动我们,感动海鸥,几十年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喂海鸥。
  师:凡是来过翠湖的人或许都见过这位老人喂海鸥,但或许只有像作者这样细心的人才能看见老人一些不同常人的举动。请你在书上把作者刻画老人喂海鸥不同于常人的举动圈画出来。
  (课件呈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老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于常人的举动?哪些细节是作者着力想表现老人对海鸥的贴心呵护呢?
  生1:我关注的是饼干丁这个细节,因为老人担心海鸥会噎着,所以才如此细心地把饼干捏成一丁点一丁点大。
  生2:我关注的是这样一个细节:老人把饼干丁放在围栏上,马上退开一步。老人这是在给海鸥腾出空间,避免海鸥们挤在一起。
  师:是啊,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细心的照顾与呵护,但昆明湖畔的人们或许只看见老人在喂海鸥,却没看见老人是如何呵护海鸥的!
  生(齐读):“老人把饼干丁……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这叫什么?这才叫细节刻画。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才能写出他人未能写的细节。这样的细节才能感动读者,这样的细节才具有力量之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那个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美丽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她的父亲是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亲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自然保护区工作,从此长年累月与丹顶鹤生活在一起。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徐秀娟和吴庆恒老人有什么相同之处?如果让你给那位救丹顶鹤的女孩写她生前与丹顶鹤在一起的一个生活场景,你会想到哪些细节?请你从屏幕上这些事例中选择一件,用心想象,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写话。
  (课件呈现:(1)与丹顶鹤嬉戏;(2)给丹顶鹤喂食;(3)照顾受伤的丹顶鹤;(4)夜深寻找丹顶鹤。注意在细节刻画上,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学生自由写话8分钟后交流)
  生: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普照这片沼泽地,这个女孩就已经起床了。她精心地为丹顶鹤调制美味的早餐。她的嘴角微微漾起一丝微笑,似乎在轻声呢喃:“这些贪嘴的家伙,一定喜欢这样的美味。”
  师:你们关注到他这段文字中一个不容易被人察觉的细节了吗?
  生:“她的嘴角微微漾起一丝微笑。”
  师:这微微一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一份源自心田的幸福。这才叫感人的细节。
  (六)聚焦取材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到课文,请看黑板。海鸥之所以如此深情地缅怀老人,那是因为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喂海鸥。几十年来,老人来到翠湖也只为了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喂海鸥;老人不辞辛苦,每天走几十里路也只是为了能省下更多的钱来买饼干——喂海鸥;老人之所以能与海鸥建立如此深厚的情意,亲昵地呼唤出每只海鸥的名字,那正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喂海鸥。可以说,喂海鸥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事件。请你们浏览一下课文,在文章所描写的四件事情上,而写得最少的却是——
  生:喂海鸥。
  师: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像应该要把中心事件写具体,其他非主要事件略写。
  师:平常你们老师是怎么指导你们写作文呢?比如,写一个人主要写几件事,而中心事件往往要怎么写?
  生:中心事件要重点写,其他略写,甚至不写。
  师:这篇文章的选材看似没有聚焦中心事件,其实这样的详略安排恰恰是作者的匠心独具。写作是什么,写作除了写出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还要尽可能写出别人看不到的、感受不深的,这样才能使读你文章的人内心有所触动、感动!这就是“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发人之所未发”。凡是人人看得见的就要——略写;人人容易忽略或者感受不深的就要——详写。在选材上这才叫“取舍”。
  (板书:选材)
  (七)布置作业
  (课件播放《丹顶鹤的故事》音乐,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借鉴作者场景渲染、細节刻画、选材取舍,把一首歌写成了一篇文章。其实《老人与海鸥》还有另外两个题目:《寂寞鸥灵》《独行的老人》。下课留给你们两项作业;一是给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取一个题目,二是请你根据《老人与海鸥》这个故事创作一首歌词。
  [板书设计]
  喂海鸥 选材
  唤海鸥 见人之所未见 场景
  谈海鸥 感人之所未感 细节
  送老人
  【课例评析】
  陈传敏老师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显然在体现并践行“读创互文”的教学追求,这可以通过阅读陈老师的论文和教学实录进行“互文印证”,在此不再将教学论文与教学实录一一对应赘述。我只是根据这节课的特点,谈三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精选,这是从学科的立场角度看
  教学一篇课文,内容必须要有取舍。因为,课文不等于学习内容,仅是学习的对象,学习内容是隐藏在课本里的,是要等待教师发掘、提炼出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课文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这就是语文课文的特殊性。其次,任何一篇课文所包含的语文学习内容都极其丰富。教师每上一节语文课,都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筛选。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的奥秘全在于课文的使用。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叙事性作品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精选了“场景渲染”“细节刻画”“选材取舍”三个学习点,其中,“场描渲染”“细节刻画”这两处为重点学,“选材取舍”为简略学。这样的内容取舍,目标集中,角度分明,思路简洁。同时,由读到创,研读课文的场景渲染,再迁移运用场景描写;研读课文的细节刻画,再迁移运用细节描写。有读有写,读写交融,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裕的语言学用实践和阅读分析实践的时间,这充分表现出陈老师利用课文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的教材处理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是从教学的基本要求看
  这节课采用读写交融、互文印证的教学方法固然值得称道,但我最欣赏的是,他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整节课都围绕这个主问题展开,或者说,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最终都归结到这个主问题上。所谓“主问题”,是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一个设计到位的主问题,可以代替非常多的零碎提问。
  本节课的主问题就是——本文如何呈现“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写人之所未写”。仅此一个问题,就能把学生引入课文“海鸥围着老人遗像”的场景描写;仅此一个问题,就能让学生思考“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仅此一个问题,也能让学生探究“喂海鸥”这一情节为什么要略写。我们明显感觉到,主问题能够表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处,能够代替众多的细碎问题,成功地避免了学生思考的浅表化。
  (三)学习过程的效率,这是从学习的评价角度看
  一节语文课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语文课是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为根本追求。套用新课程理念来认识这个问题,就是让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语文课中得到学科化的体现。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有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保证。课堂上,教师安排了学生写作的独立板块,单是学生写作的时间就达13分钟。如果加上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整节课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就显得很充裕。这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在师生、生生交流过程中,没有停留在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转述或叙述上,学生有很多话语空间和思维活动空间,能感受到学生语言活动的张力和学习活动的活力。
  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即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陈老师在课堂上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个明确的要求体现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只有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才能写人之所未写,发人之所未发。这样的场景描写才能真正渲染情感。”“见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未感,才能写出他人未能写的细节。这样的细节才能感动读者,这样的细节才具有一种力量之美!”这一主问题,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思考、表达的魔力,也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能体现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经历问题思考、表达的过程。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场景—深入场景—理解场景—表达场景,引导学生聚焦细节—发现细节—体味细节—表达细节。整节课,看不到一问就答、一答就对的现象,也没有统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互相激活的过程,这样使学习不断深入。特别是当学生深度理解了吴庆恒老人与海鸥的故事,尝试创作了徐秀娟姑娘与丹顶鹤的故事后,学习内容也因此而丰富,学习过程也因此而丰厚,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因此而提高。
  附件一
  读创互文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只有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女孩与丹顶鹤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美丽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她的父亲是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亲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城市生活,回到自然保护区工作,从此长年累月与丹顶鹤生活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這样,她与丹顶鹤一同生活,一起嬉戏,一同翩翩起舞,一起朝夕相处。直到那一天她为了救那只丹顶鹤……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不同的文体,自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对于散文来说,关键是要紧扣语言、结构、意境进行突破。具体策略有:抓住语言美,夯实语用训练;凸显结构美,提升表达水平;突破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关键词]散文教学;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69-0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强调学生个性阅读
[摘 要]文艺性说明文是语文教材中一种独特的文体,有着其獨特的教学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紧扣它的特点,探索契合文体价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撑。在教学中,要从落实知识价值、强化审美体验、促进知行转化三个板块展开教学,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文本知识、审美意趣,并掌握写作特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文艺性说明文;文本知识;核心词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阅读教学就应该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为重点。教师需要紧扣课文中蕴藏的语用价值点,引领学生经历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洞察、运用等不同程度的思维训练,将学生的认知思维聚焦在文本内容过程中,不断发酵、升华,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提出依托核心,据点而散;深入转化,开掘内涵;角色置换,多维表达,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据点而散;开掘内涵;多维表达;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教学《“番茄太阳”》一课,过程虽然简单,即抓住课文的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感悟明明的性格特点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但是内蕴丰富,体现童心语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引领儿童在充满童真童趣的课堂中积极探究、主动发现、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童心语文;教学实录;评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学生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文本特点出发,呵护学生的言语自由,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熏陶,引领学生切身地去感悟,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呵护;熏陶;感悟  语感即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比
[摘 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阅读的教学目标,也是小学生从小必须练习的“童子功”。教学中找准情感朗读切入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小学生从小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关键词]情感朗读;切入;走进情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88-01  朗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悉心指导,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唱
[摘要]语文要素是否落实,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是否能够提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重在通过探索综合性学习策略,助力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做好预设,确保有的放矢;突出生本地位,强化探究方法;推进读写结合,落实语文要素;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摘 要]要很好地达成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要求,需开辟一个大语文说话写话环境,借力视觉、肢体、情境这几种“活资源”,赢造有利于发展语言的氛围,激发说话写话兴趣,丰盈孩子说写体验,提高说写能力。  [关键词]活资源;体验;提高;说写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87-01  写话的前提是“说”,让孩子想说,会说,先说后写
[摘 要]一堂有效而精彩的语文课,是由一个个有效而精彩的语用教学细节建构起来的。语用教学细节的创生需要一定的策略。它是在语用教学理念指导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提炼和基本规定。语用创生策略有三:一是指导学生对重要言语信息开展捕捉与思考,二是指导学生对典型言语形式进行感受,三是指导学生对言语形式展开迁移与创生。这三大策略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反映了语用教学细节创生的基本流程和内在规律。
[摘 要]《我的动物朋友》一课是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的又一新课例。他教学的起点立足于儿童切实需要,教学内容符合儿童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吴老师化“教学”为“交流”、化“传授”为“经历”、化“例文”为“勾文”、化“任务”为“交往”,使教师、学生、知识三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促进了儿童习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童化作文;精准知识;习作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