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以及氮氧化物性质实验原理、设计、注意事项、成功关键点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铜;浓硝酸;稀硝酸;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30-01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以及氮氧化物性质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新教材则没有设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但设置了氮氧化物性质实验,由于这些反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化学老师常常通过演示实验突破重点、难点,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将硝酸的氧化性与氮氧化物的性质整合于同一课时,利用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生成的NOx,进行NOx的性质实验,能够大大节约实验的准备时间和课堂教学时间,节约药品,减少污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实验原理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 NaNO2+ NaNO3+H2O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用品。
干燥管、球形胶头滴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橡皮管、弹簧夹、注射器(与干燥管或球形胶头滴管的容积相当)、小烧杯或小滴瓶。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2.实验装置。
3.实验方法。
(1)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按图1所示装配装置,检查气密性,然后在干燥管中装人适量铜片(铜片大小以不一易从干燥管下端漏下为宜),再连接好装置,放人小烧杯中,在小烧杯中加人30 mL体积比为1:1的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快速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浓硝酸沿着干燥管上升,_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活塞,关闭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可清晰地看到干燥管内溶液变蓝,干燥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气体推动蓝色的溶液液面迅速下降,当溶液与铜片分离时反应自动停止。
(2)NO2溶于水的反应实验:在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干燥管球形部分溶液刚好排出时,快速提起干燥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这时可见水倒吸人干燥管中.红棕色气体变成无色,气体体积明显缩小。
(3)NO与O2的反应实验:当(2)中红棕色气体全部变成无色气体后,打开止水夹,将开始抽出的空气推入干燥管中,可见无色气体又变成红棕色然后将红棕色气体通人NaOH溶液以处理尾气。
(4)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观察完铜片与浓硝酸的反应之后,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将硝酸稀释1倍,重复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操作,可一见干燥管内产生无色气体,气体推动干燥管内溶液液面下降,管内溶液变蓝,当溶液与铜片分离时反应自动停止。
(5)尾气处理:实验结束后,将干燥管及时提出硝酸溶液,插人NaOH溶液以吸收尾气。若有无色气体未被吸收,可用注射器向干燥管注人空气帮助其充分吸收。
三、实验注意事项
1.硝酸是极具腐蚀性的溶液,极易危害人体暴露的器官,必须小心轻拿轻放,以避免溅洒到人体暴露的器官造成危害;实验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有毒,实验需要在开放通风的环境中或一个封闭的反应柜进行。
2.在用注射器吸入硝酸引发的反应时,溶液一定要吸到止水夹的地方,尽量排尽空气以便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和影响。
3.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非常剧烈,不好控制。因此,可把浓硝酸稀释成1:1的硝酸以代替浓硝酸进行实验,效果不错。
四、实验成功关键点
1.该实验无法加热,为了加快铜与稀硝酸反应的速率,可适当增大稀硝酸的浓度。
2.用NaOH溶液处理气体产物时,若有无色气体未被吸收,可用注射器向干燥管注人空气帮助其充分吸收。
五、实验创新之处
1.试剂用量少。
整个实验中,所需试剂为一片铜片、约10ml浓硝酸、约10ml稀硝酸、20mlNaOH溶液,用品只需注射器1個,小药瓶4个,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材料简单易得且可重复多次使用。
2.实验污染小。
反应物用量少,则生成的有毒气体少。同时,缓慢推注射器推杆的操作也可使有毒气体被吸收得更充分。
3.操作简单易行。
由于操作简单,此实验适合学生做小型分组实验,克服了只由教师作演示实验而学生观察效果不太好的缺憾。
4.可随时控制实验的开始和结束。
拉注射器推杆可使铜与硝酸接触从而使反应发生,推注射器推杆可使铜与硝酸分离从而使反应结束,操作简单可行。
5.现象明显,对比效果好。
6.利于对反应产物的研究。
反应剩余的液体在原盛装有硝酸的小药瓶内,反应剩余的气体可短时保留于注射器中,可取样后对反应产物进一步研究。生成NO后,在空气中迅速向后拉注射器推杆,可使空气进入注射器内,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的现象很明显,进而可证明铜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使NO。
7.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注射器代替试管,可以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也通过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来完成,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军.硫酸和硝酸与铜反应时浓稀界限的实验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9):12-1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山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第三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明生,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5(10):83-84.
[5]雷利彬.再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41-42.
[6]陈岳全.关于铜与浓、稀葫酸反应的实验综合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103.
[7]马学敏,施秀杰,衷明华.铜与浓、稀峭酸反应的微型实验装置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7);66.
[8]陈焰香,邱美艳,林晰.浓稀峭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J].闵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15-117.
[9]陶杰,张腾.铜与浓、稀稍酸反应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21.55-56.
作者简介:吴梅花(1973一),女,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铜;浓硝酸;稀硝酸;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30-01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以及氮氧化物性质都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新教材则没有设置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但设置了氮氧化物性质实验,由于这些反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化学老师常常通过演示实验突破重点、难点,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将硝酸的氧化性与氮氧化物的性质整合于同一课时,利用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生成的NOx,进行NOx的性质实验,能够大大节约实验的准备时间和课堂教学时间,节约药品,减少污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建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实验原理
涉及到的化学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 NaNO2+ NaNO3+H2O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用品。
干燥管、球形胶头滴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橡皮管、弹簧夹、注射器(与干燥管或球形胶头滴管的容积相当)、小烧杯或小滴瓶。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2.实验装置。
3.实验方法。
(1)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按图1所示装配装置,检查气密性,然后在干燥管中装人适量铜片(铜片大小以不一易从干燥管下端漏下为宜),再连接好装置,放人小烧杯中,在小烧杯中加人30 mL体积比为1:1的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快速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浓硝酸沿着干燥管上升,_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活塞,关闭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可清晰地看到干燥管内溶液变蓝,干燥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气体推动蓝色的溶液液面迅速下降,当溶液与铜片分离时反应自动停止。
(2)NO2溶于水的反应实验:在铜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干燥管球形部分溶液刚好排出时,快速提起干燥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这时可见水倒吸人干燥管中.红棕色气体变成无色,气体体积明显缩小。
(3)NO与O2的反应实验:当(2)中红棕色气体全部变成无色气体后,打开止水夹,将开始抽出的空气推入干燥管中,可见无色气体又变成红棕色然后将红棕色气体通人NaOH溶液以处理尾气。
(4)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观察完铜片与浓硝酸的反应之后,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将硝酸稀释1倍,重复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操作,可一见干燥管内产生无色气体,气体推动干燥管内溶液液面下降,管内溶液变蓝,当溶液与铜片分离时反应自动停止。
(5)尾气处理:实验结束后,将干燥管及时提出硝酸溶液,插人NaOH溶液以吸收尾气。若有无色气体未被吸收,可用注射器向干燥管注人空气帮助其充分吸收。
三、实验注意事项
1.硝酸是极具腐蚀性的溶液,极易危害人体暴露的器官,必须小心轻拿轻放,以避免溅洒到人体暴露的器官造成危害;实验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有毒,实验需要在开放通风的环境中或一个封闭的反应柜进行。
2.在用注射器吸入硝酸引发的反应时,溶液一定要吸到止水夹的地方,尽量排尽空气以便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和影响。
3.铜与浓硝酸的反应非常剧烈,不好控制。因此,可把浓硝酸稀释成1:1的硝酸以代替浓硝酸进行实验,效果不错。
四、实验成功关键点
1.该实验无法加热,为了加快铜与稀硝酸反应的速率,可适当增大稀硝酸的浓度。
2.用NaOH溶液处理气体产物时,若有无色气体未被吸收,可用注射器向干燥管注人空气帮助其充分吸收。
五、实验创新之处
1.试剂用量少。
整个实验中,所需试剂为一片铜片、约10ml浓硝酸、约10ml稀硝酸、20mlNaOH溶液,用品只需注射器1個,小药瓶4个,试剂用量大大减少,材料简单易得且可重复多次使用。
2.实验污染小。
反应物用量少,则生成的有毒气体少。同时,缓慢推注射器推杆的操作也可使有毒气体被吸收得更充分。
3.操作简单易行。
由于操作简单,此实验适合学生做小型分组实验,克服了只由教师作演示实验而学生观察效果不太好的缺憾。
4.可随时控制实验的开始和结束。
拉注射器推杆可使铜与硝酸接触从而使反应发生,推注射器推杆可使铜与硝酸分离从而使反应结束,操作简单可行。
5.现象明显,对比效果好。
6.利于对反应产物的研究。
反应剩余的液体在原盛装有硝酸的小药瓶内,反应剩余的气体可短时保留于注射器中,可取样后对反应产物进一步研究。生成NO后,在空气中迅速向后拉注射器推杆,可使空气进入注射器内,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的现象很明显,进而可证明铜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使NO。
7.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注射器代替试管,可以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也通过我们身边的废旧物品来完成,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军.硫酸和硝酸与铜反应时浓稀界限的实验探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9):12-13.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山大学.无机化学实验第三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明生,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5(10):83-84.
[5]雷利彬.再谈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和问题探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41-42.
[6]陈岳全.关于铜与浓、稀葫酸反应的实验综合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2);103.
[7]马学敏,施秀杰,衷明华.铜与浓、稀峭酸反应的微型实验装置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7);66.
[8]陈焰香,邱美艳,林晰.浓稀峭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J].闵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15-117.
[9]陶杰,张腾.铜与浓、稀稍酸反应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21.55-56.
作者简介:吴梅花(1973一),女,甘肃武威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