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礼乐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键/1967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有诗集《暮晚》和《古桥头》,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奖等。
  
  春回大地所给我的最重要的有两个感觉,一是天地之间有一个大的循环往复的秩序存在,这就是礼。另一个就是这种循环往复本身也是一种节奏,一种韵律,此为乐。天地是中国人效法的最完美的典范存在,在二十世纪我们首先放弃的就是对天地精神的学习,导致的结果就是礼乐精神的消失。礼乐精神其实是中国人的身份标志,礼乐一旦消失,中国人的身份也就岌岌可危。
  礼乐精神是什么意思呢?简言之,就是诚敬与仁爱。在中国的山水画里,常常会出现一个书童挑着一个书担或怀抱一张古琴,表情虔诚、恭谦,而他的老师早已出神入化於身边的山水之中。这位书童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恭谦的状态中才与老师的仁爱境界合二为一,道的传授就是在这样一种表面上看来极不等的状态中达成的。我小时候还见过很多手艺人,他们的技艺也是这样传授的,包括历史上很多伟大的老师早年大都是从扫厕所开始的,但以工农兵的眼光看来,这是一种极不平等的状态,因此要起来将老师打翻,达到一种所谓的平等,师与生要平等,父与子要平等,农民与地主要平等,男与女要平等,这一切都平等了,礼乐精神也就被毁灭了,其结果定是这样,一是师道不存,二是孝道不存,三是精英反被一无所知的人带领,四是男性的优秀潜能反被平等以后的女性的烦恼所遏制与堵塞。由此看来,二十世纪最深最巨的灾难就是没有上下了,一种发生在各个领域的全面的僭越现象被冠以平等的美名,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礼乐之美从此消失。
  《周易·序卦传》云:“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有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上下即是秩序,没有上下即不可能有家庭秩序,更不会有社会秩序。我小时家中来人从不敢上桌子,只能由父母捡了菜赶紧坐到一边去,而且见了生人,哪怕是亲戚,也面露羞涩。我有一个舅妈,每回来我家,也从来不上桌子,她一字不识,为何也有尊卑,男女有别的观念?我过去以为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四旧之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一种甘于居下,守下的礼仪之美。
  现在的学校里没有上下观念的教育,家庭里也糊里糊涂受了西方的影响,将孩子当朋友相处。一种很深的僭越的灾难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仅以起名字这一样就有很多乱来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姓王,干脆给他的儿子起名“王子”,名字太大了,这孩子才十三岁,这么大一顶帽子戴在头上,成天脸色腊黄,身体脆弱,成绩也不好,这样一种明摆着的僭越人都无所谓了,有房地产公司还敢把自己的开发项目命名为“帝都”、“皇都”、“御都“等等。平等的思想当然了不起,但我们是在最庸俗、最坏的意义上运用平等。真正的平等是至诚到了极处才出现的大境界。佛祖苦修多年最后在菩提树下悟了平等之道:“奇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今天讲的平等太粗浅了,我们讲的平等其实是一种革命思想,比如中国的绅士、贵族阶层的消失就是以平等的思想做基础的。平等现在看来只是化妆品而已,礼乐精神的被毁灭才是真的。礼乐精神的实质是敬,敬其实没有把自己当成主人,敬里面有很大的无我的思想在里面,平等的思想内含里其实首先想到的是“我”,“我”在平等里其实是第一位的,“我”在近代愈演演愈烈,乃至最终演变成了如火如荼的经济、娱乐、消费,“无我“的思想,“敬”的思想,最终被“我”抛弃。世间再无“礼”的位置,也无“敬”的位置,世间也就不会有生命的价值,天地的价值,精英阶层的价值。没有了敬,老祖宗所说的中国人的最高幸福境界“如沐天恩”,我们也就不会得到了,我们只能得到感官的转瞬即逝的快乐。
  《礼记》中说:鹦鹉能言,不离飞禽,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又说:“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意思就是有礼有乐就是一个完善的人,无礼无乐也就等于放弃了人道。春秋时“礼崩乐坏”,乐虽然坏了,但还存在,我们今天也同样如此,真正好的“乐”,可以扶正人的性灵之乐反而不受人重视,成了危在旦夕的边缘性的存在,而对性灵没有任何好处的音乐反而大行其道,今日的流行音乐即是如此,首先在歌词上即一无是处,连国内一个四五流诗人写的诗都不如,但也能流行于天下,无人去管。孔子说的“放郑声”,现代流行音乐应比郑声还可怕。古代的圣贤有智慧,寓教育于音乐,现代人则完全反过来,寓危害于音乐,就像一个过去时代只能走街串巷的相声演员最后变成了国家电视台里的重要人物,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瞬间在他的相声里变成了一个土里土气的小村庄,岂非笑话,所以说现在人福薄,只能享受到这么低级的流行音乐,只能眼看着一个相声演员把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个寒酸的小村庄。
  《乐记》中说的音乐是这样的: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径,径以立别,别以致死,君子听馨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我看许多中国古代人物画像,看武宗元,陈洪绶的人物,看黄公望、倪瓒、巨然、看龚贤的山水,都有礼乐精神在,哪怕看不远的《清代学者像传》,任熊所绘的《吴越先贤像传》都有礼乐精神,有时真的难以置信,我们真的是从这片礼乐山水中走出来的吗?这真的是我们的先人吗?二十世纪的种种风波,革命,其实是连真正的中国人的相貌也没有为我们保留,我们几乎是被连根拨除,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孔子讲的斯文在国人的脸上不见了,我们脸上大抵是被平等以后混合着尘土的平民相,我们的政治其实平民政治。
  春季为四时之首,当启人礼乐之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养生应注意一个“生”字,以顺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应注意保护好阳气。春属木,与肝相应,应少生气,多微笑。身心本来不二,心好了,身体自然好,身体好了,心亦会清安。首先还是讲心:
  1、敬为千圣授受真源。
  慎乃百年提撕紧钥。(格言联璧)
  2、穷达有命,非可力求,若其有之,当不待求而自至,如其无之,求亦奚益?惟道义在我,人皆有之,而求无不得。(朱子语类)
  3、鸟惊心,花溅泪,怀此热肝肠,如何领得冷风月。山写照,水写神,识吾真面目,方可摆脱幻乾坤。(菜根谭)
  4、世之治乱,国之存亡,民之死生,只是个我心作用,只无我了,便是天清地宇,民安物阜世界。(呻吟语)
  5、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
  
  其次讲身:
  1、立春时节,大地回夫,理应胸怀宽广,广施爱心,以应春季肝气生发,使气血和畅。
  2、冬春之交,乍暖还寒,当有“春捂”意识,不宜脱棉衣过早,《黄帝内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
  3、孔子说:“不时,不食“,《黄帝内经》亦说:”食岁谷“,饮食也宜道法自然,多吃春芽,如豆苗,豆芽等。在性事上亦应顺乎自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说:“春三日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得长生”。
  4、春季万物始生,病毒亦生,当注意预防各种细菌、病毒。
  5、夜卧早起。
其他文献
“我们很危险,但明天会怎样,我们也不知道”    2009的11月19日,REDSTAR 35.创意园区2号楼的9层有了一次当代摄影展。很大的展厅,上下两层,墙上是8位摄影师的作品。许多人来了,除了爱好者,还包括批评界和收藏界人士,还有一些艺术机构方和相当多的媒体。人们走动着,谈论着,驻足观看着,但是在这样大的展厅里,还是显得人气稀疏。天太冷了。    投影仪播放着阿斗的《沙马拉达》,郁结的配乐与
期刊
是需要更是时髦。私人飞机的兴起最先是在国外,据说在加拿大,平均每6人就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而美国拥有私人飞行驾照的人群更是高达80多万。当然,这些看似普及的数据并不能准确说明私人飞机时代已然来临,毕竟作为高端奢侈品,拥有私人飞机其价格昂贵让一般人很难承受。在美国,政要巨富外,最多是明星们对私人飞行兴趣浓厚,在他们手中飞机等同于玩物。比如汤姆·克鲁斯,阿汤哥凭借在《壮志凌云》一片中所塑造的过于自信的海
期刊
人形妖氛    前一阵,RIHO人形首次登陆上海。被誉为日本球形关节人形制作第一人的人形师崛佳子携带她的得意作品,亮相上海映像CANART空间。  这是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展出。八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人形容貌绝世,如王尔德笔下的《道尔·格林的画像》般,有一种令人窒息之美,恍然不属尘世;但也如小说中描摹般,隐隐带有一股令人不安的妖异。对此,报道展出的媒体给予了直接的概括:“妖氛”。  她们全是女性,在专
期刊
我国传统伦理五常:天地君亲师,师徒伦常列于其间,自然有它的道理。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常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可见传统的师徒伦常理念有多么深入人心。事实上,在世界各地,师徒伦常都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它甚至比“君亲”都还要关键和惹人注目。    古代的师徒伦常帝国    孔夫子登坛开帐授徒,曾点、颜渊等人分别捧着十条干肉来到他面前,一跪一叩为礼,从此无论孔子出仕还是游走诸国,都与老师不离不弃。  孔
期刊
普罗旺斯,薰衣草,法国南部的地中海畔永恒的浪漫传奇。置身于薰衣草蓝紫色的田野之中,微风拂过阵阵唯美的蛊惑,仿佛时光都为你停顿。中古时期的欧洲,关于薰衣草的传说许多都与爱情或神灵有关。而薰衣草的花语就是:等待爱情。现在,跨越时空的薰衣草浪漫被欧洲房子·Lavender带回到成都。    Lavender·薰衣草传说    传说在薰衣草盛开的季节,一位少女邂逅了来自远方的受伤的旅人。俊俏的青年深情的凝
期刊
1989年由美国导演乔·庄斯顿(Joe Johnston)执导的电影《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Honey, I Shrunk the Kids)在全球首映,英国美少年艾利克司·格伦特(Alex Garnett)和日本美少女小山奈帆子(Nahoko Koyama)分别在诺丁山的影院和东京的家里看了这部充满奇趣的电影。电影中科学家韦恩不小心把自己的孩子缩成了只有四分之一寸大,原先后院的草坪,如今成了
期刊
在默片时代,电影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及今天,作为电影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配乐,也并未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原创电影音乐应当是1908年拍摄的《吉斯公爵被刺记》,由著名作曲家圣·桑操刀,不过,要迟至二十世纪20年代中叶之后,电影制作才逐渐形成邀请职业作曲家专门配乐的风气。    商业电影先驱    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洛杉矶首映。影片以南北战争为大背景,讲述了卡梅隆
期刊
党同伐异 Intolerance (1916)  编剧:Anita Loos / Hettie Grey Baker   D.W. Griffith / Walt Whitman  导演: D.W. Griffith  主演:Mae Marsh / Robert Harron / F.A. Turner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格里菲斯大胆地用四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现偏执这一主题。但复杂的叙事结
期刊
镜头一:荒芜未来,决战废墟  《最后的决战》是沉闷的,没有一句对白的电影已经让人变得不太适应了,加上没有色彩的画面更显得了无生趣。而电影中的世界也是一样的了无生趣,这是核战后被毁灭的人类世界——我们在不少电影中都看到过这样的描绘。  这是拍摄于彩色电影和有声电影诞生后近半个世纪的影片。《最后的决战》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从美国好莱坞学习电影归来后,于1983年激情拍摄的处女作。虽说吕克·贝松本人对这
期刊
“电影戏剧”,被评论家誉为戏剧、电影、电视、美术、动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之外的“第八种艺术”。这种表演形式于1980年诞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戏剧咖啡馆 ,一开始被看作是过于前卫的小众艺术,直到1985年,比利时人马克·奥洛涅创作的两部电影戏剧《比利时制造的阿玛德斯》和《另一个》首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从此,“电影戏剧”逐渐在欧美蔓延。1997年夏天,在法国巴黎左岸剧场上演了一出叫做《马歇尔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