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阅读自诞生之日起,以其便捷性、内容多样性等优势吸引了众多用户。但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特殊的法律环境、出版行情和文化习惯等,使其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本文就此进行些许分析,力求提出促进数字阅读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数字阅读 电子书 出版发行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MP5、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3年初组织实施了第十次全民阅读调查项目,主要调查18~70周岁的国民在2012年的阅读情况,并与2011年进行了对比[1]。主要内容如表1:
由此看出,数字阅读发展迅速。较于纸质图书,人均阅读电子书数增长很快。数字阅读正逐步深入人心,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业内人士称,“在线读者”已过时,更切合实际的是“数字读者”。本文将对数字阅读的现象、模式等进行分析,力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终端设备
数字阅读须依托数字设备来实现,目前此类设备基本为:(见表2)
综合分析,MPEG设备、手持游戏机、传统设备的读物都只是该平台为吸纳用户而引入的辅助内容。因此,本文仅对专业的数字阅读终端进行分析。
电脑、PAD连接了网络平台,聚合了广大数字阅读的门户网站,更是开展数字阅读的主阵地。
阅读器是数字阅读的定制设备,主要有ONYX BOOK、Bambook、OPPO Enjoy、小欧电子书、翰林电子书、Wefound、福昕电子书、Readius、Astak Mentor、BeBook Reader、汉王、易博士书、Kindle、FLEPia、Sony Reader等。前三位是Kindle、汉王和Bambook系列阅读器。据NextGen最新报告,从2008年到201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将保持124%的年复合增长率,2013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5亿美元[2]。
智能手机发展势头最强劲,成为移动阅读领域的主要载体。他们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英语Application的简称)进入阅读界面,进行在线浏览或下载阅读。艾瑞咨询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度,阅读类APP占安卓应用下载的5.6%,成为紧追游戏类APP的第二大主流应用[3]。主要有:云中书城、熊猫阅读、口袋阅读、红袖添香手机站、天翼阅读、联通沃阅读、中国移动阅读、当当阅读、淘宝阅读、京东LeBook、苏宁阅读、豆瓣读书、百度文库、超星阅读、凤凰开卷、网易云阅读、安卓书城等。
二、内容与功能
数字阅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图书、报刊、漫画、论文、音视频等。
目前数字阅读网站上篇幅最大的是原创的和已出版的网络小说;阅读量最大的也是此类,多为内容浅显的奇幻、武侠、穿越、言情类。据某项调查,88.8%的用户读过网络小说,仅20%的人觉得其整体质量好,30.7%直言整体质量差。阅读原因有“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56.7%),“作者想象力丰富”(53.3%)和“可以随时随地阅读”(52.9%)[4]。
其次是数字报刊,多为新闻、时尚、娱乐、数码、养生类等。
专业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研究著作主要分布于各学术网站,被高校、科研、部分行政机构的用户支持。
较之文字类电子书,音视频类缓慢增长,如时下流行的“幕课”,听书节目等,教材出版商也积极制作相关音视频读物。
读者通过各种终端,在飞机、火车、午餐、睡前等零碎时间里享受数字阅读,所读篇幅一般不长,内容浅显,故被称为“浅阅读”。
现在,很多阅读器和App软件都有批注功能,字体、颜色都可选,利于读者标注。网络评论功便于读者发表意见,是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利于发布者根据读者意向,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读物。
三、技术与系统
目前,数字阅读方面的技术有:内容制作、整合和标引技术,包括数据加工与存储、信息标引、语义分析、多媒体制作发布及内容资源嵌入式聚合等技术;数字内容的多渠道发布技术,包括多终端呈现、多屏无缝连接技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和合成技术;营销与用户服务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
具体讲,电子墨水技术使数字阅读画面更逼真,更适于户外阅读和文本渲染。部分设备内置阅读灯,晚上不开灯也能看书,屏幕上方均匀分布光线,避免光线直射眼睛。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虽可保护内容,但大都很快被破解。
目前的操作平台主要有:Windows、Linux、iOS、Windows Phone、BlackBerry、Symbian和Android等。前两个用于电脑,后四个分别是苹果、微软、黑莓、诺基亚设备的操作系统,Symbian已停产。Android目前用户群最大,被三星平板和小米、索尼手机等多数智能手机使用。据统计,目前活跃的5亿部智能机中,Android占75.3%,iOS占16.9%,微软WP占3.9%[5]。
目前,很多网站的软硬件平台之间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链接,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更是提出了“三屏双媒”的无缝阅读技术,即在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之间,畅读图书和有声内容。
四、用户体验
电子书的兴起,对众多宅男宅女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可足不出户地享受多样化阅读。但其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用户反映,电子书的质量不高,相似度高,界面不够精简,分类不清晰;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价位标准不统一,广告插件多,翻页速度慢,字体选择少,耗电量大,出版数据不规范、完整,如出版日期缺失、关键词模糊,不利于读者准确筛选等。 很多用户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查看资讯,真正学习、研究的不多,移动阅读者尤甚。且国内未形成对数字阅读付费的习惯,据调查,国内用户对电子书的承受价格低于2011年。
五、问题与建议
综上,数字阅读的问题如下,在此,笔者参考各方意见,给出对应建议。
(一)内容:质量整体不高,参差不齐,相似度太高,界面不够简洁,分类不清晰。建议:网络作家要加强经典文学阅读和理论修养,内容发布商要引入专业的文献审校人员和编目人员,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内容是阅读的王道,只有提高内容质量,改善阅读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数字读者。
(二)平台:广告插件或恶意代码使设备出现大量非定制内容,甚至泄露用户隐私。建议: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设计、发布恶意软件和劣质阅读器的机构和个人;用户要从正规渠道和官网上获取数字读物,安装软件注意检查权限,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慎重保存账号、密码。
(三)版权:不够清晰,盗版猖獗,正版电子书获取渠道少,定价标准不统一,不能充分尊重作者和出版方的版权。建议:完善立法,加大政策宣传,加强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合理定价,打击盗版;也可完善用户体验,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善用户的付费习惯,保障作者和出版方的合理利益。
(四)政策:关于数字出版物的制作生产、出版发行、经营管理没有完善的政策,缺乏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机制。建议:不断探索完善数字出版方面的政策,建立试点,从产品自身、参与者、行业内出发,建立监管机制,规范数字阅读市场,在法律、行政方面形成良好的外部保障,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改变目前“陪嫁丫环”的地位,才能使数字阅读的发展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在未来,无论数字阅读设备间是否趋于融合,也无论数字阅读的内容如何更新、效果如何逼真,传播优秀文化,提高人类文明程度,促进人类精神进步和心灵成长始终是阅读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数字阅读研发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参考文献:
[1] 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2]http://www.ednchina.com/ART_71529_16_20037_OT_9d21ef52.HTM?jumpto=view_welcomead_1379703814828
[3] http://wireless.iresearch.cn/16/20120426/170755.shtml
[4]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10102.html
[5] http://soft.zol.com.cn/397/3970008.html
【关键词】数字阅读 电子书 出版发行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MP5、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2013年初组织实施了第十次全民阅读调查项目,主要调查18~70周岁的国民在2012年的阅读情况,并与2011年进行了对比[1]。主要内容如表1:
由此看出,数字阅读发展迅速。较于纸质图书,人均阅读电子书数增长很快。数字阅读正逐步深入人心,改变着传统的阅读方式。业内人士称,“在线读者”已过时,更切合实际的是“数字读者”。本文将对数字阅读的现象、模式等进行分析,力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终端设备
数字阅读须依托数字设备来实现,目前此类设备基本为:(见表2)
综合分析,MPEG设备、手持游戏机、传统设备的读物都只是该平台为吸纳用户而引入的辅助内容。因此,本文仅对专业的数字阅读终端进行分析。
电脑、PAD连接了网络平台,聚合了广大数字阅读的门户网站,更是开展数字阅读的主阵地。
阅读器是数字阅读的定制设备,主要有ONYX BOOK、Bambook、OPPO Enjoy、小欧电子书、翰林电子书、Wefound、福昕电子书、Readius、Astak Mentor、BeBook Reader、汉王、易博士书、Kindle、FLEPia、Sony Reader等。前三位是Kindle、汉王和Bambook系列阅读器。据NextGen最新报告,从2008年到201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将保持124%的年复合增长率,2013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5亿美元[2]。
智能手机发展势头最强劲,成为移动阅读领域的主要载体。他们通过智能手机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APP(英语Application的简称)进入阅读界面,进行在线浏览或下载阅读。艾瑞咨询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度,阅读类APP占安卓应用下载的5.6%,成为紧追游戏类APP的第二大主流应用[3]。主要有:云中书城、熊猫阅读、口袋阅读、红袖添香手机站、天翼阅读、联通沃阅读、中国移动阅读、当当阅读、淘宝阅读、京东LeBook、苏宁阅读、豆瓣读书、百度文库、超星阅读、凤凰开卷、网易云阅读、安卓书城等。
二、内容与功能
数字阅读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图书、报刊、漫画、论文、音视频等。
目前数字阅读网站上篇幅最大的是原创的和已出版的网络小说;阅读量最大的也是此类,多为内容浅显的奇幻、武侠、穿越、言情类。据某项调查,88.8%的用户读过网络小说,仅20%的人觉得其整体质量好,30.7%直言整体质量差。阅读原因有“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56.7%),“作者想象力丰富”(53.3%)和“可以随时随地阅读”(52.9%)[4]。
其次是数字报刊,多为新闻、时尚、娱乐、数码、养生类等。
专业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研究著作主要分布于各学术网站,被高校、科研、部分行政机构的用户支持。
较之文字类电子书,音视频类缓慢增长,如时下流行的“幕课”,听书节目等,教材出版商也积极制作相关音视频读物。
读者通过各种终端,在飞机、火车、午餐、睡前等零碎时间里享受数字阅读,所读篇幅一般不长,内容浅显,故被称为“浅阅读”。
现在,很多阅读器和App软件都有批注功能,字体、颜色都可选,利于读者标注。网络评论功便于读者发表意见,是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也利于发布者根据读者意向,提供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读物。
三、技术与系统
目前,数字阅读方面的技术有:内容制作、整合和标引技术,包括数据加工与存储、信息标引、语义分析、多媒体制作发布及内容资源嵌入式聚合等技术;数字内容的多渠道发布技术,包括多终端呈现、多屏无缝连接技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和合成技术;营销与用户服务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等。
具体讲,电子墨水技术使数字阅读画面更逼真,更适于户外阅读和文本渲染。部分设备内置阅读灯,晚上不开灯也能看书,屏幕上方均匀分布光线,避免光线直射眼睛。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内容数字版权加密保护)技术虽可保护内容,但大都很快被破解。
目前的操作平台主要有:Windows、Linux、iOS、Windows Phone、BlackBerry、Symbian和Android等。前两个用于电脑,后四个分别是苹果、微软、黑莓、诺基亚设备的操作系统,Symbian已停产。Android目前用户群最大,被三星平板和小米、索尼手机等多数智能手机使用。据统计,目前活跃的5亿部智能机中,Android占75.3%,iOS占16.9%,微软WP占3.9%[5]。
目前,很多网站的软硬件平台之间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链接,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更是提出了“三屏双媒”的无缝阅读技术,即在手机、电视、电脑等屏幕之间,畅读图书和有声内容。
四、用户体验
电子书的兴起,对众多宅男宅女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可足不出户地享受多样化阅读。但其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
用户反映,电子书的质量不高,相似度高,界面不够精简,分类不清晰;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价位标准不统一,广告插件多,翻页速度慢,字体选择少,耗电量大,出版数据不规范、完整,如出版日期缺失、关键词模糊,不利于读者准确筛选等。 很多用户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查看资讯,真正学习、研究的不多,移动阅读者尤甚。且国内未形成对数字阅读付费的习惯,据调查,国内用户对电子书的承受价格低于2011年。
五、问题与建议
综上,数字阅读的问题如下,在此,笔者参考各方意见,给出对应建议。
(一)内容:质量整体不高,参差不齐,相似度太高,界面不够简洁,分类不清晰。建议:网络作家要加强经典文学阅读和理论修养,内容发布商要引入专业的文献审校人员和编目人员,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内容是阅读的王道,只有提高内容质量,改善阅读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数字读者。
(二)平台:广告插件或恶意代码使设备出现大量非定制内容,甚至泄露用户隐私。建议: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设计、发布恶意软件和劣质阅读器的机构和个人;用户要从正规渠道和官网上获取数字读物,安装软件注意检查权限,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慎重保存账号、密码。
(三)版权:不够清晰,盗版猖獗,正版电子书获取渠道少,定价标准不统一,不能充分尊重作者和出版方的版权。建议:完善立法,加大政策宣传,加强对数字版权的保护,合理定价,打击盗版;也可完善用户体验,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改善用户的付费习惯,保障作者和出版方的合理利益。
(四)政策:关于数字出版物的制作生产、出版发行、经营管理没有完善的政策,缺乏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机制。建议:不断探索完善数字出版方面的政策,建立试点,从产品自身、参与者、行业内出发,建立监管机制,规范数字阅读市场,在法律、行政方面形成良好的外部保障,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改变目前“陪嫁丫环”的地位,才能使数字阅读的发展更健康,更有生命力。
在未来,无论数字阅读设备间是否趋于融合,也无论数字阅读的内容如何更新、效果如何逼真,传播优秀文化,提高人类文明程度,促进人类精神进步和心灵成长始终是阅读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数字阅读研发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参考文献:
[1] http://cips.chinapublish.com.cn/chinapublish/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2]http://www.ednchina.com/ART_71529_16_20037_OT_9d21ef52.HTM?jumpto=view_welcomead_1379703814828
[3] http://wireless.iresearch.cn/16/20120426/170755.shtml
[4] http://www.199it.com/archives/110102.html
[5] http://soft.zol.com.cn/397/397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