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玩具到宠物食品,再到牙膏,在外界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潜在危险普遍感到担忧之际,让我们来看看德国人对生产和产品所持的与众不同的认真态度。
德国人的认真闻名世界,所倡导的“秩序精神”构成了他们民族性格特有的一部分。人们开口闭口经常说的一个词是“ordnung”,它的基本意思为“秩序”,引伸义包含“规定、规则、条例”,都与纪律有关。有趣的是,诸如“你没事吧?”“你还好吗?”一類表示关切的问候用语,在德文中也变成了“Alles in ordnung”(一切就绪)。由此可见,德国人何等地重视秩序和纪律。这种循规蹈矩、办事踏实和遵守纪律的严谨作风体现在各个方面。
德国人在自我评价定位时,很多人认为他们都像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只要每一个小零件都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那么整体运转就能如设计者规定的那样非常地有效率。正因为如此,每个零件必须“自律”,定期做做“保养”,擦擦“油泥”。
“野蛮”的试用
德国人制造的机械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种声誉获取的背后,肯定有着无数的真实故事,来充分说明这点。
欧盟各成员国联手合作,成功地研制出一种大型新客机,然后被送往各成员国进行试飞。试飞是飞机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一些国家的厂商沿用传统的做法,在机舱的醒目位置贴着写有“精心保养”和“小心爱护”等一类字样的纸条。他们认为,只有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才能让乘客处处小心行事,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可是新客机在德国试飞时,出现的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制造商们将那些提醒乘客怎样小心和如何爱护的纸条撕得干干净净,强调的是每一位前来试坐的乘客可以随心所欲,对机舱中所有的设施进行“破坏方式”地使用。比如说,要上厕所,开门时无论怎样生拉硬拽,乃至于拼命摔打,都不为过。在座位上坐定后,尽可能地左右摇晃,即使有本事将其拆卸下来,也不会加以怪罪。对于开关、按钮或者能转动的部位,鼓励乘客使尽全身力气去扭动或者开闭。像抽水马桶和餐具等日用品,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通过如此“粗暴野蛮”的试用,让新客机里那些易损易坏的部位充分地暴露出来。以便制造商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和改进,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新客机的安全飞行。
德国人非常讲诚信,在进行产品试验时,当然是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他们爱较真,有时甚至固执到了旁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在德国人看来,一件产品是否拥有最大的安全系数,关键在于生产厂家。如果产品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哪怕顾客再怎样小心爱护,也同样会出问题,甚至危及财产和生命。
鸡蛋有“身份证”
即使像鸡蛋这样小的产品,德国人也一点不马虎。德国市场上销售的鸡蛋通常用硬纸盒包装,见不到散装的。最令人惊讶的是,盒里每一只鸡蛋都有说明“身份”的红色编码。例如,“2-NL-4315402”。这组编码很有讲究:其中第一个数字必定是0、1、2、3当中的一个,用来表示产蛋母鸡不同的饲养方式。“0”为绿色鸡蛋,“1” 是露天饲养场放养的母鸡下的蛋,“2”表示蛋是圈养的母鸡下的蛋,“3”则告之这是在笼子里饲养的生长环境最差的母鸡下的蛋。第二部分是鸡蛋出产国的标志,像“NL”为荷兰,“DE”是德国。至于第三部分的那一长串数字,则是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舍或鸡笼的编号。
通过红色编码,消费者对鸡蛋的生产地一目了然,从母鸡的饲养方式可了解到蛋的营养价值或质量高低,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选购。如果发现鸡蛋质量有问题,可以根据编码“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生产商。这种别具一格的“身份证”,不但确保了每一只鸡蛋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养鸡行业的标准化管理。
像德国人的这种日常消费,很多时候都是一丝不苟的,强调安全。据说,在不少德国家庭,都备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将木质或竹质一类的废弃物加以粉碎。有的人更是严谨精细,想得更周到。他们在外面吃饭,牙签用完后从不随便丢弃,而是带回家中,用粉碎机加以粉碎。他们认为,让锋利的牙签留在餐桌的盘碟里极为不妥:一是服务员将牙签装入垃圾袋里,很有可能把袋子戳破,溢漏出来的脏东西会弄脏环境;二是猫、狗等吃了里面裹着牙签的残羹剩饭,万一卡住了喉咙怎么办,岂不是虐待了动物;三是清洁工有可能被牙签刺破手,使皮肤出血感染,那就更麻烦了。
“难缠”的德商
一次,我国一家工厂想接一位德商的棉布袋订单。对方要求棉布袋的材料必须是本色棉布,两面的图案需用6种颜色印刷,而且对袋子的尺寸和提手的针脚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德商没有当场与这家工厂的厂长签约,而是提出在做出符合标准的样品后,再谈今后的合作。
回到厂里,厂长组织力量人工缝制。德商3天之后收到棉布袋样品,经过检查认为不合格:一是对照规定的尺寸,多出了两毫米的误差;二是在提手接头处的位置,少缝纫了两道交叉的斜线。第二次的样品又被德商退了回来,他对改用漂白棉布很不理解。厂长解释说,漂白棉布能给人以洁净美观之感,增加的成本可以由厂方承担。你猜猜德商如何回答,他一边摇头一边连说了3个“No”,理由是漂白棉布多出了一道加工程序,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与原来的本色棉布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他要求厂长严格按规定,再次拿出样品。就这样,反反复复做了5次,样品才最后过关。在签订合同时,德商还附了一份关于品质的具体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面对如此较真的德商,厂长未敢有半点懈怠。第一批货交付后,德商还算满意,于是工厂随后又接下了一笔大单,开足马力生产。不料,第二批货当中竟然有一半“不合格”。厂长百思不得其解,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认真检查,会出什么纰漏呢?原来,苛求的德商在将本色棉布袋两面的图案对着光照的时候,发现没有百分之百地重合,错位5个毫米。对于别国商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什么质量问题。可是在德商眼里,就是不合格。
从德国人对生产和产品所持的与众不同的认真态度,可以看出他们特有的安全观念和质量观念。在令人钦佩的同时,也给人极大的启示。认识上的不同源自观念上的不同,如果我们能将观念加以改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源头抓起,那么长期困扰我们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德国人的认真闻名世界,所倡导的“秩序精神”构成了他们民族性格特有的一部分。人们开口闭口经常说的一个词是“ordnung”,它的基本意思为“秩序”,引伸义包含“规定、规则、条例”,都与纪律有关。有趣的是,诸如“你没事吧?”“你还好吗?”一類表示关切的问候用语,在德文中也变成了“Alles in ordnung”(一切就绪)。由此可见,德国人何等地重视秩序和纪律。这种循规蹈矩、办事踏实和遵守纪律的严谨作风体现在各个方面。
德国人在自我评价定位时,很多人认为他们都像是大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只要每一个小零件都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那么整体运转就能如设计者规定的那样非常地有效率。正因为如此,每个零件必须“自律”,定期做做“保养”,擦擦“油泥”。
“野蛮”的试用
德国人制造的机械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种声誉获取的背后,肯定有着无数的真实故事,来充分说明这点。
欧盟各成员国联手合作,成功地研制出一种大型新客机,然后被送往各成员国进行试飞。试飞是飞机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一些国家的厂商沿用传统的做法,在机舱的醒目位置贴着写有“精心保养”和“小心爱护”等一类字样的纸条。他们认为,只有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才能让乘客处处小心行事,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可是新客机在德国试飞时,出现的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制造商们将那些提醒乘客怎样小心和如何爱护的纸条撕得干干净净,强调的是每一位前来试坐的乘客可以随心所欲,对机舱中所有的设施进行“破坏方式”地使用。比如说,要上厕所,开门时无论怎样生拉硬拽,乃至于拼命摔打,都不为过。在座位上坐定后,尽可能地左右摇晃,即使有本事将其拆卸下来,也不会加以怪罪。对于开关、按钮或者能转动的部位,鼓励乘客使尽全身力气去扭动或者开闭。像抽水马桶和餐具等日用品,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通过如此“粗暴野蛮”的试用,让新客机里那些易损易坏的部位充分地暴露出来。以便制造商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和改进,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新客机的安全飞行。
德国人非常讲诚信,在进行产品试验时,当然是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他们爱较真,有时甚至固执到了旁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在德国人看来,一件产品是否拥有最大的安全系数,关键在于生产厂家。如果产品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哪怕顾客再怎样小心爱护,也同样会出问题,甚至危及财产和生命。
鸡蛋有“身份证”
即使像鸡蛋这样小的产品,德国人也一点不马虎。德国市场上销售的鸡蛋通常用硬纸盒包装,见不到散装的。最令人惊讶的是,盒里每一只鸡蛋都有说明“身份”的红色编码。例如,“2-NL-4315402”。这组编码很有讲究:其中第一个数字必定是0、1、2、3当中的一个,用来表示产蛋母鸡不同的饲养方式。“0”为绿色鸡蛋,“1” 是露天饲养场放养的母鸡下的蛋,“2”表示蛋是圈养的母鸡下的蛋,“3”则告之这是在笼子里饲养的生长环境最差的母鸡下的蛋。第二部分是鸡蛋出产国的标志,像“NL”为荷兰,“DE”是德国。至于第三部分的那一长串数字,则是产蛋母鸡所在的养鸡场、鸡舍或鸡笼的编号。
通过红色编码,消费者对鸡蛋的生产地一目了然,从母鸡的饲养方式可了解到蛋的营养价值或质量高低,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选购。如果发现鸡蛋质量有问题,可以根据编码“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生产商。这种别具一格的“身份证”,不但确保了每一只鸡蛋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养鸡行业的标准化管理。
像德国人的这种日常消费,很多时候都是一丝不苟的,强调安全。据说,在不少德国家庭,都备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将木质或竹质一类的废弃物加以粉碎。有的人更是严谨精细,想得更周到。他们在外面吃饭,牙签用完后从不随便丢弃,而是带回家中,用粉碎机加以粉碎。他们认为,让锋利的牙签留在餐桌的盘碟里极为不妥:一是服务员将牙签装入垃圾袋里,很有可能把袋子戳破,溢漏出来的脏东西会弄脏环境;二是猫、狗等吃了里面裹着牙签的残羹剩饭,万一卡住了喉咙怎么办,岂不是虐待了动物;三是清洁工有可能被牙签刺破手,使皮肤出血感染,那就更麻烦了。
“难缠”的德商
一次,我国一家工厂想接一位德商的棉布袋订单。对方要求棉布袋的材料必须是本色棉布,两面的图案需用6种颜色印刷,而且对袋子的尺寸和提手的针脚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德商没有当场与这家工厂的厂长签约,而是提出在做出符合标准的样品后,再谈今后的合作。
回到厂里,厂长组织力量人工缝制。德商3天之后收到棉布袋样品,经过检查认为不合格:一是对照规定的尺寸,多出了两毫米的误差;二是在提手接头处的位置,少缝纫了两道交叉的斜线。第二次的样品又被德商退了回来,他对改用漂白棉布很不理解。厂长解释说,漂白棉布能给人以洁净美观之感,增加的成本可以由厂方承担。你猜猜德商如何回答,他一边摇头一边连说了3个“No”,理由是漂白棉布多出了一道加工程序,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与原来的本色棉布袋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他要求厂长严格按规定,再次拿出样品。就这样,反反复复做了5次,样品才最后过关。在签订合同时,德商还附了一份关于品质的具体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面对如此较真的德商,厂长未敢有半点懈怠。第一批货交付后,德商还算满意,于是工厂随后又接下了一笔大单,开足马力生产。不料,第二批货当中竟然有一半“不合格”。厂长百思不得其解,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认真检查,会出什么纰漏呢?原来,苛求的德商在将本色棉布袋两面的图案对着光照的时候,发现没有百分之百地重合,错位5个毫米。对于别国商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什么质量问题。可是在德商眼里,就是不合格。
从德国人对生产和产品所持的与众不同的认真态度,可以看出他们特有的安全观念和质量观念。在令人钦佩的同时,也给人极大的启示。认识上的不同源自观念上的不同,如果我们能将观念加以改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源头抓起,那么长期困扰我们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