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的要求,双方在人际交往中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十分重要,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真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人格素养和生存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 “口语交际”教学 交际情境 双向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学好语文,“口语交际”不可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以及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想道德、审美情操……因此,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
过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听、说、读、写”。如今《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说、读、写”合并为“口语交际”,但“口语交际”注重双向互动,因此在表达时仍是将听和说分开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口语交际”,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可急功近利
学生从初步的入门到以后的提高需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学段的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状态下上升。如听说方面,第一阶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把握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第四学段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二、启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
1、选择适合的话题,即选材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要选一些贴近少年儿童的体裁,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
如“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家乡、介绍一处名胜古迹。
如“独白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相声、说广告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和观后感。
如“交往类”,道歉、做客、祝贺、待客、接打电话、推荐与自我推荐、当导游等。
如“表演类”,演童话剧、演小剧本、主持节目等。
如“讨论类”,……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办?小小建议,小小讨论,小小辩论会等等。
让学生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明天和将来,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
①启发学生走向情境
“小学生出外旅游行不行?”出门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感受大自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我们的情操,也可以培养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②让学生看情境表演
在班上找一名同学,背上提包(道具可用书包代替),让这名学生扮演外出旅游者的角色,讲述出外旅游的感受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应急措施。
三、努力实现口语交际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不能变成“独角戏”。例如道歉或学会劝阻。
四、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1、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口语交际的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2、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
如:成立小剧组,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学校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去社区采访、当导游员;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程 “口语交际”教学 交际情境 双向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学好语文,“口语交际”不可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以及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想道德、审美情操……因此,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
过去,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听、说、读、写”。如今《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说、读、写”合并为“口语交际”,但“口语交际”注重双向互动,因此在表达时仍是将听和说分开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口语交际”,达到预期效果呢?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不容忽视:
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不可急功近利
学生从初步的入门到以后的提高需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结合,学段的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状态下上升。如听说方面,第一阶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的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要求“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把握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第四学段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二、启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
1、选择适合的话题,即选材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要选一些贴近少年儿童的体裁,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
如“介绍类”,自我介绍、介绍我的家乡、介绍一处名胜古迹。
如“独白类”,说小笑话、说故事、说相声、说广告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和观后感。
如“交往类”,道歉、做客、祝贺、待客、接打电话、推荐与自我推荐、当导游等。
如“表演类”,演童话剧、演小剧本、主持节目等。
如“讨论类”,……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办?小小建议,小小讨论,小小辩论会等等。
让学生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明天和将来,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
2、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
①启发学生走向情境
“小学生出外旅游行不行?”出门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感受大自然,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我们的情操,也可以培养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②让学生看情境表演
在班上找一名同学,背上提包(道具可用书包代替),让这名学生扮演外出旅游者的角色,讲述出外旅游的感受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应急措施。
三、努力实现口语交际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不能变成“独角戏”。例如道歉或学会劝阻。
四、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1、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
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口语交际的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2、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
如:成立小剧组,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工作;当学校广播员、电视小记者,在校园、去社区采访、当导游员;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班队活动。
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