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导方向。教学点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借助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探索教学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式教学。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技术;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93-01
目前,“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导方向。作为农村的主要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点也要适应当前发展主流,逐步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同时,由于教学点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记忆、理解能力比城区学生相对较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借助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探索教学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式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更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愉悦成功的学习体验。例如,《荷叶圆圆》通过课件展示荷叶图片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然后教师根据图片提问,引导学生对荷叶颜色和形状的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学习主体。教育技术可以让教学点老师从传统黑板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例如,在《荷叶圆圆》一课中,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出语感和美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仿说词语和进行想象: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答案:摇篮)。那么,“摇篮”是做什么用的?想象一下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地摇着摇篮,会有什么感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想象和思考。
本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角色扮演”,并且由老师将这个过程进行拍摄。学生将文中青蛙和荷叶的故事演绎出来,加深了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迁移。学生只有完全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才能够理解词句和读准字音,进而默契合作扮演好相关角色。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直观演示,击破难点
教学点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以富于童趣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教学重难点变得更加通透易懂,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荷叶圆圆》一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首先,通过课件抛出以下问题:荷叶是蜻蜓的停机坪?能不能说是蝴蝶的停机坪呢?為什么?启发学生对“停机坪”一词的意思和用法进行思考和想象。接着,课件展示:蜻蜓是怎样荷叶玩的呢?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播放动画:小朋友齐做动作(立、展开)。最后,教师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做词语搭配练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等建立“荷叶”与“歌台”、“摇篮”、“凉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巩固。
四、深切体验,德育渗透
当前学生德育的重要性突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学点教师通过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比如,在《荷叶圆圆》这节课中,教师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制作的荷叶和小鱼儿形象,荷叶为小鱼儿提供凉伞,让小鱼儿享受清凉,从而让学生知道体验到其中的和谐互助,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点基本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大都来自于具体形象的感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运用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打造可视化课堂,直观呈现教学中的重难点,渗透德育,拓宽学生思维,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青青,陈涛.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培训实效性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6(07).
[2]雷励华,左明章.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
作者简介:姚娟(1981-),女,广东省阳江市人,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调查研究一以阳江市30个教学点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ZQJK025)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技术;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93-01
目前,“互联网+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主导方向。作为农村的主要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点也要适应当前发展主流,逐步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同时,由于教学点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记忆、理解能力比城区学生相对较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借助教育技术进行授课,可以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探索教学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式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更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愉悦成功的学习体验。例如,《荷叶圆圆》通过课件展示荷叶图片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视觉注意。然后教师根据图片提问,引导学生对荷叶颜色和形状的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学习主体。教育技术可以让教学点老师从传统黑板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例如,在《荷叶圆圆》一课中,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大声朗读,读出语感和美感,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仿说词语和进行想象: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答案:摇篮)。那么,“摇篮”是做什么用的?想象一下宝宝躺在摇篮里,妈妈轻轻地摇着摇篮,会有什么感觉?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想象和思考。
本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角色扮演”,并且由老师将这个过程进行拍摄。学生将文中青蛙和荷叶的故事演绎出来,加深了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迁移。学生只有完全掌握了课文的内容,才能够理解词句和读准字音,进而默契合作扮演好相关角色。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直观演示,击破难点
教学点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制作和播放教学课件,以富于童趣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教学重难点变得更加通透易懂,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荷叶圆圆》一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首先,通过课件抛出以下问题:荷叶是蜻蜓的停机坪?能不能说是蝴蝶的停机坪呢?為什么?启发学生对“停机坪”一词的意思和用法进行思考和想象。接着,课件展示:蜻蜓是怎样荷叶玩的呢?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播放动画:小朋友齐做动作(立、展开)。最后,教师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做词语搭配练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等建立“荷叶”与“歌台”、“摇篮”、“凉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巩固。
四、深切体验,德育渗透
当前学生德育的重要性突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学点教师通过教育技术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比如,在《荷叶圆圆》这节课中,教师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制作的荷叶和小鱼儿形象,荷叶为小鱼儿提供凉伞,让小鱼儿享受清凉,从而让学生知道体验到其中的和谐互助,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点基本是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大都来自于具体形象的感知,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运用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打造可视化课堂,直观呈现教学中的重难点,渗透德育,拓宽学生思维,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青青,陈涛.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培训实效性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6(07).
[2]雷励华,左明章.面向农村教学点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1).
作者简介:姚娟(1981-),女,广东省阳江市人,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点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调查研究一以阳江市30个教学点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ZQJK02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