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案例妙设计,教学课堂增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zhengh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巧妙设计,情境中体验感悟真知"、"精心选取、整合课程资源"、"做好探究的任务驱动、重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引领思维参与"等角度就"妙设计,增效率"阐述了如何从教学设计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品教学 案例描述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9-01
  一、案例描述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二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要求通过本课的交流与学习,学生要体会到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框共设两目--"代代相传的精神","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每一目内容思路很清晰,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教材以传统文化中反映艰苦奋斗的素材,设计探究活动引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教材又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辉历史"为素材,设计探究活动引出"艰苦奋斗--强大的精神力量";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设计了"新时期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为了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理想,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第二目"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教材以"两代'铁人'"为素材,设计探究活动,引出艰苦奋斗的内涵,以"艰苦奋斗,从我做起"为落脚点进行探究,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目内容的设计意图很明确,引导学生感悟与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艰苦奋斗,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启发学生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第二目内容设计意图更明确,就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解读,以及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积极践行。
  近来,我有机会听了这样一节公开课。该课大致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点题:《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设疑导思、感悟道理,根据教材原有的设计思路,不断设计问题,呈现观点、总结生成目标;--理论升华、指导践行。
  表面上看,该课教学设计流畅、课堂结构完整、课堂气氛还算活跃,并且适时的联系现实,但是听起来我总感觉未做到"化繁为简",没有集中力量攻克"重点",突破"难点"。"妙设计,增效率",我认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认真学习、掌握课标,依据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教材全面的分析,将课堂教学作些调整。重新"包装"设计,整合教学资源;设计探究讨论活动,做好思想的引领,深度的思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更有时间、空间
  去感悟体会道理。有了这个想法,我认真分析教材,整合了资料,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二、课后反思
  反思一:巧妙设计,"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情境中体验感悟真知。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生是主体,是影响教育的对象,道德教育应更新观念,走开放式教育道路,服务于学生,创造丰富的让人置身其中的活动和情境,唤醒学生丰富的道德体验。体验是与感动同时出现的,进一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德育的实效。
  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记住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学时淡化教育痕迹,把知识融入生活,给生活注入知识,从而设计出参与性强的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让人置身其中的活动和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在情境中悟,在应用中思,以此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与"寻找篇"、"解读篇"、"传承篇"各个环节的设置,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无一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真知,促进自己发展。
  我们的老师应该学会放手、敢于放手,相信有舍便有得。我们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有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形成正确认识的能力与水平,课的"巧妙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真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反思二:精心选取、整合课程资源,提高使用价值。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素质教育就需要在多边互动中整合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育生命力;新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有用活教材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创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
  例如:"寻找篇": "谈古论今,寻找'艰苦奋斗'的足迹"环节,整合了教材和学生的经验,话题变得更加紧凑、简洁明了,主题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在"解读篇"中,我们选取了"黄伯云"人物介绍的视频,"黄伯云"材料的选取,是整合教材和学生经验的有效之举。联系实际,生活再现,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富有吸引力,感性而富有生命力的素材,给学生一种心灵的净化、精神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升华。同时,利用素材设置探究活动,很有效的解读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学生在看、思、说等过程中,不断领悟、感悟、升华。典型有效的探究活动,为学生争取了时间、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三:做好探究的任务驱动、重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引领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素养。
  重视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善于从情境冲突中发掘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所设计问题必须切口小,指向明确,深浅适度,并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和实际意义。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环节中,学生带着"你如何理解'艰苦奋斗'?新时期,我们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吗?"。设置导向性问题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思维参与。
  在"解读篇"中,在播放"黄伯云事迹影视资料"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请认真欣赏,记住看到了什么?同时想到了什么?2、你对艰苦奋斗精神又是怎么理解的?带着问题思考,从富有吸引力、富有生命力的素材中,感悟、升华。在传承篇中,结合学生生活设计:今天,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传承艰苦奋斗民族精神呢?问题切口小,指向明确,具有现实意义。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48-01  言语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好。为了让孩子们想说、爱说、会说,需要创设一个愉悦、欢快的氛围,让他们说得有趣、说得有理,这样才能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语言思维的灵敏性、周密性,为写作、口语交际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好"补充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1-01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观念要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要着手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对我们的课堂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短短的40分钟里,我们要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达到有效性。
期刊
【摘要】现在许多老师在谈论学生时,感慨万千,颇多无奈,甚至对“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句话产生了怀疑,学生厌学难管己成为大家的共识。细究其因,发现导致孩子目前这种状况的纠症除了社会、家庭的因素外,教师也有一部分责任,少数教师自身的消极情绪及不良言行,污浊了学生的思想,扭曲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众望 榜样 公平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靠传授形成的,而是在数学活动中靠学生去体验的。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提供空间、合作探究,体验数学的形成过程、应用价值、感受成功体验的乐趣。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52-01  体验是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体验,就是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现状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差,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人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深感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学习兴趣 实物仪表 实验 互动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6-02  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校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为切入点,通过机制的建设,着重探讨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关键词】红色资源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0JDSZ306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65-02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经常给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如此良性循环,将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心理学家把这种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由于英语课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师生的直接接
期刊
【摘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学形式的创新性讨论一直在国内颇受争议,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强,关键原因在于学生厌倦了传统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产生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消极的问题,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创新方式,意在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思路,改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期刊
【摘要】通俗的说,音乐课总是"夹生",是目前一线音乐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音乐课未让学生获得应有的双基能力。因此,双基教学是学生学好音乐非常重要的动力因素,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关键。本文从围绕双基让学生"兴"起来、让学生"疑"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赏"起来四方面阐述了如何不让音乐课"夹生"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音乐课堂 双基教学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