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儿的体液分布情况。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慢性肾衰竭行MHD的9例患儿和171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透析前后分别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量MHD患儿透析前后和健康儿童的水负荷(OH)、总体水(TBW)、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并分别计算其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
【机 构】
:
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儿的体液分布情况。
方法以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因慢性肾衰竭行MHD的9例患儿和171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透析前后分别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量MHD患儿透析前后和健康儿童的水负荷(OH)、总体水(TBW)、细胞外液(ECW)、细胞内液(ICW),并分别计算其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ECW%和ICW%)。
结果MHD患儿仅ICW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透析后OH、TBW、ECW、ECW%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ICW%较透析前升高;透析患儿透析前ECW%高于健康对照组,透析后低于健康对照组,ICW%透析前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MHD患儿存在体液分布异常,主要表现为ECW%显著增加;普通血液透析方法的主要作用是除去多余的ECW,而对ICW无明显影响;多频生物电阻抗法可以对透析患儿的容量状况提供客观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引进并评价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翻译英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并将形成的中文版应用于154例早产儿,测量其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17,评分者间总分一致性系数ICC为0.917(P<0.01),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为0.927(P<0.01)。量表的结构合理,可以经口奶瓶
目的研究糖原累积病Ⅰa型(GSDⅠa)患儿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单位基因(G6PC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及饥饿试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结果,拟诊出48例肝糖原累积病(LGSD)患儿;应用PCR反应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疑似LGSD患儿的G6PC基因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进行突变检测。采用5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以排除基因多态性;使用DN
目的分析沈阳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沈阳市随机抽取3个区27所学校的7~17岁儿童及青少年5800例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调查出生体质量等一般情况。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正式确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WGOC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并比较巨大儿、低出生体质
目的总结晚期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探讨晚期HB的临床疗效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8月北京同仁医院儿科收治的40例经病理确诊及分期明确的晚期HB患儿(男29例,女11例;发病年龄3个月~11岁6个月,中位年龄1.9岁)的病例资料,根据美国儿童肿瘤组织肝母细胞瘤国际分期分为Ⅲ期15例,Ⅳ期25例,采用多科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结果随访至2012年8月,中位随访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剂量多巴胺对提高低血压早产儿血压的效果及对后期脑功能的影响。方法诊断明确的56例低血压早产儿,先予10 mL/kg的9 g/L盐水扩容1次,然后随机分为A组(小起始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B组(大起始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每组28例。2组多巴酚丁胺剂量均为2.5 μg/(kg·min)。A组多巴胺起始剂量为2.5 μg/(kg·min),B组多巴胺起始剂量为5.0 μg/(k
单纯乳腺早发育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患儿除乳腺发育外,不伴有其他性发育的征象。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患儿预后不一,大多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转为中枢性性早熟。对单纯乳腺早发育的患儿应坚持临床随访,特别是对乳腺持续不消退、进行性增大或消退后复现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LH峰值在3.5~4.5 IU/L(免疫化学发光法)时,应注意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生长速率、骨龄、第二性征
目的探讨以大量腹水为首发症状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及胃镜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该病积累经验。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例EG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胃镜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儿均为EG浆膜病变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明显增多(5.1×109/L~20.6×109/L),患儿腹
由于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及侵袭性操作的增多,镇痛、镇静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儿科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呈高发性、难预见性、多变性的趋势。现主要阐述近年来镇静、镇痛在儿科中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管理和监护,以及常用药物选择,为儿科医师提供有关镇痛、镇静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期的治疗主要包括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治疗和抗生素等药物疗法,近来营养治疗被认为对儿童IBD的诱导缓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加强临床管理对长期缓解及预防复发起关键作用。
目的比较Duke标准、St Thomas标准、Duke修改标准及国内制定的"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标准建议"(简称国内标准)对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结果,以评估国内标准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IE的45例患儿,以手术、病理或尸检资料为金标准,按Duke标准、St Thomas标准、Duke修改标准及国内标准分别行诊断分组,并行诊断价值评估,比较4种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