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小学课程中品德與社会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的课程,要让小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要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但是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渐渐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和这门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也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需要我们好好研究、好好实践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希望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也希望这项课程的教学效果能够有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生活化 优势 不足
随着新型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把课程的教学回归于生活,以生活中发生的时事为出发点,找寻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之间的联系。然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和课本相差甚远,教学方法与生活化需求不匹配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得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有新的突破。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我们对于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班级和没有实施的班级做了一个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施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班级上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强,在课堂上氛围非常热烈,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积极地表现自己。这主要是由于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老师注重传授知识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而是和生活联系紧密,使得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产生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许多教育名家所说,学校教书育人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那些已经存在的知识,而且要让他们产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道路上有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生年纪还比较小,在教育初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这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是教育的本质,更是时代的要求,需要每个老师去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使得在课堂上营造了特殊的情景,学生一边上课一边感受生活,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智慧,自身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还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学生老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使得课堂氛围非常的融洽,师生感情也得到了提升。以往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往往是严厉的、严肃的说教形象,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使得学生更好的和老师接触,渐渐和老师亲近起来,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会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上投入更多的兴趣,主动去学习知识和被动接收知识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时老师经常组织课程相关的活动也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他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以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慢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品质,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能力,在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不断成长。
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不足
1.指导学生方法不当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材料收集任务和书本内容的衔接不够,使得理论没有紧密联系实际,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在收集材料之前缺乏老师的指点,对于材料的鉴别、分类整理都不拿手,导致收集的材料很多都用不上,又浪费了大量的精力,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除此之外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本身就是在探索之中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中,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就会出现时间安排不当而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之中的迫切需求,无法解决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很低,优点也不能有很好的体现,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课堂情境教学细节的捕捉不够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中经常应用的就是情境模拟教学,例如学生模拟采访、小品话剧表演、演讲汇报等,这些模式一般用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还原真实生活的能力有限,往往只是一个情景的模拟和重现,和实际生活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为了使得课堂情境教学的效果更佳,就要求老师能够在过程之中捕捉每一个细节,发现每一个小点上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总结教导,让学生根据指出的问题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要把关注的点放在主题和重点上,而不是学生表演水平的高或低,在表演之下发掘更深层次的道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教育。比如在“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选出一名代表来扮演记者的角色,让这个扮演记者的学生采访几名同学,可以问问同学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或是生活趣事等等,最后进入主题采访这几名学生的学习方法。当采访结束后,老师要出来总结评价,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比如采访进行的非常圆满,某同学的学习方法非常棒,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习某某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的精神,也可以自己查资料或者向同学请教等等。老师的结语不只要关注课程本身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现的礼貌态度、说话方式等素质问题,这些细节正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如果老师对于这些没有总结,那么就失去了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老师一定要注意课堂情境教学细节的捕捉,这样才不会使得活动的内容显得空洞,停留于表面,要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这种新模式,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道德内省。
三、结语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这门学科的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底蕴,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发扬生活化教学的长处,改进生活化教学的不足,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凤.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势及不足[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
[2]文方俊.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好家长,2017(21).
[3]薛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9-00189.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教学生活化 优势 不足
随着新型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把课程的教学回归于生活,以生活中发生的时事为出发点,找寻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之间的联系。然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和课本相差甚远,教学方法与生活化需求不匹配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得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有新的突破。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我们对于实施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班级和没有实施的班级做了一个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实施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班级上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强,在课堂上氛围非常热烈,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积极地表现自己。这主要是由于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老师注重传授知识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而是和生活联系紧密,使得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产生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许多教育名家所说,学校教书育人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那些已经存在的知识,而且要让他们产生学习的自我意识,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道路上有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也是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小学生年纪还比较小,在教育初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这对他们的未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是教育的本质,更是时代的要求,需要每个老师去思考。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使得在课堂上营造了特殊的情景,学生一边上课一边感受生活,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智慧,自身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完善。除此之外,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还使得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学生老师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了解,使得课堂氛围非常的融洽,师生感情也得到了提升。以往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往往是严厉的、严肃的说教形象,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使得学生更好的和老师接触,渐渐和老师亲近起来,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会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上投入更多的兴趣,主动去学习知识和被动接收知识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时老师经常组织课程相关的活动也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他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可以说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慢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品质,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能力,在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不断成长。
二、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不足
1.指导学生方法不当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材料收集任务和书本内容的衔接不够,使得理论没有紧密联系实际,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在收集材料之前缺乏老师的指点,对于材料的鉴别、分类整理都不拿手,导致收集的材料很多都用不上,又浪费了大量的精力,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除此之外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本身就是在探索之中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中,毕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就会出现时间安排不当而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之中的迫切需求,无法解决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很低,优点也不能有很好的体现,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2.课堂情境教学细节的捕捉不够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中经常应用的就是情境模拟教学,例如学生模拟采访、小品话剧表演、演讲汇报等,这些模式一般用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还原真实生活的能力有限,往往只是一个情景的模拟和重现,和实际生活还是有一定差距。因此为了使得课堂情境教学的效果更佳,就要求老师能够在过程之中捕捉每一个细节,发现每一个小点上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总结教导,让学生根据指出的问题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要把关注的点放在主题和重点上,而不是学生表演水平的高或低,在表演之下发掘更深层次的道理,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教育。比如在“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选出一名代表来扮演记者的角色,让这个扮演记者的学生采访几名同学,可以问问同学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或是生活趣事等等,最后进入主题采访这几名学生的学习方法。当采访结束后,老师要出来总结评价,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比如采访进行的非常圆满,某同学的学习方法非常棒,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习某某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的精神,也可以自己查资料或者向同学请教等等。老师的结语不只要关注课程本身的内容,还要关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体现的礼貌态度、说话方式等素质问题,这些细节正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如果老师对于这些没有总结,那么就失去了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老师一定要注意课堂情境教学细节的捕捉,这样才不会使得活动的内容显得空洞,停留于表面,要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这种新模式,使学生在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道德内省。
三、结语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为这门学科的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底蕴,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生活化教学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发扬生活化教学的长处,改进生活化教学的不足,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凤.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势及不足[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
[2]文方俊.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好家长,2017(21).
[3]薛勇.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189-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