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他们的课堂评价语功不可没,精彩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教师该如何使用评价语,创设课堂亮丽的风景呢?
一、评价要情真意切——让评价走进学生心灵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评价,要把握一个“真”字,力行一个“诚”字,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准确、自然、诚恳、热切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不要让“好极了” “你真棒”的廉价肯定充斥课堂,不要让“哦”“嗯”的含糊评价忽悠课堂,不要让 “会思考吗”“太不像话了”等指责入侵课堂,导致课堂评价的失真,学生真情的失落。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的春雨滋润孩子一样。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评价语,生动、真诚,富有感召力,值得我们学习。如: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 “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以上例子都是读的评价语,然而贾老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相应的、客观的评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而且能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因为这些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再加上贾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才会一次比一次好。课堂上,教师能把自己看做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和学生“平等对话”,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必将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评价要有的放矢——借评价引领学生体验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课堂评价时,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横向为纵向,有的放矢,评价语既重情感投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析鼓励学生,又要在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善意地提出否定和指正的意见。
现今课堂上,为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一些教师过分追求评价的量和方式,将评价形式化、功利化。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出现了大量廉价的表扬,“好”声一片。不管孩子书读得怎样,都是“读得不错”,不管孩子的想法如何,都是“说得有道理”“真会思考”,空泛单调的评价,让学生盲目滋生自满情绪,也导致课堂上一个个珍贵的生成点白白流失,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孩子的差异必然会引发学习时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他们的感受,教师不能笼统地给予一个“好”字,而应该立足于某个点,让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喜悦。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秋天的回忆》时,借文中菊花的描写体会“我俩好好儿活”的片段,精彩的评价让学生个性张扬,意气风发,堪称经典。
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生: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
师: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独特理解,这就是创造。好,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生: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掌声)
师:那你就泼泼洒洒地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生:我还想说,像丑菊一样活。
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跟菊花一样,秋风萧瑟,菊花给你的感觉可能不如另一些花那样五彩缤纷,但你的心里——
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众大笑)
师:哎哟,那就不说,读!(该生读。笑声,掌声)
师:你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好好儿活,文中的兄妹俩正像你们一样,懂得了要好好儿活。
这一案例中,窦老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一句句精彩的评价量身现说,加深了学生借菊花感受到的“淡雅、高洁”。学生说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不正是独特体验下情感的升华吗?如果只有一味的“好”“棒极了”,学生的感悟之花会绽放得如此热烈吗?
而对于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正确理解课标提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内涵,敢于否定,善于指正,不然,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认知形成误导。
如有位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深究《赶花》一文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本意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养蜂人工作的艰辛。一学生说:“我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太苦了,我可受不了!”教师马上鼓励道:“很好,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尊重学生的感受固然应该,但这位学生的感受显然是脱离了文本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但教师面对这很明显的情感偏差,却听之任之,未能有的放矢,正确引导,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如果那位教师面对学生的感受,表扬该生说真话,同时进行引导:“是啊,确实太辛苦了。可是养蜂人放弃了吗?他们不放弃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找找原因。”这样,引领学生直接与作者和文本进行情感对话,学生一定会获得全新的体验。
三、评价要情趣盎然——用评价点燃学生情思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一堂好课,需要教师以情激情,以趣燃思,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不断地为课堂“升温”,使学生思维活跃,身心畅快,兴致高涨,情思喷涌,保持“更上一层楼”的激情和动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情趣盎然的评价语让我们拍案叫绝。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困难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幽默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调节剂,对此,于永正老师是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和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教师有情有趣,课堂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平淡为神奇,让学生在精彩的点评中学得自然,学得欢畅,学得扎实。
四、评价要巧妙机智——以评价启迪学生智慧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推动他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笔者曾读过这么一个故事:
两位教师同上《江雪》一诗。课堂上,都遭遇了学生这样的质疑:“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是假的,天这么冷,雪这么大,河面上都结冰了,那老头还怎么钓鱼啊?”
第一位老师让学生研究。几位学生各抒己见后,一只手举起来:“老师,这首诗不是假的。即使河面结了冰,他带一把小铲子,在冰面上凿个窟窿,不是照样能钓鱼吗?你想啊,作者是个大诗人,怎么会是假的?”老师最后总结道:“善于提问是好的,但不能乱提,这首诗哪能是假的呢?”
第二位老师在学生提问时,作思考状。接着轻轻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孩子们陷入了深思,老师顺手发下介绍柳宗元生平的资料。
生甲:老师,我明白了,他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师用力地点点头)
生乙:我觉得他是在欣赏美丽的北国风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老人陶醉在这美景中了。(师微笑着点点头)
生丙:我发现这个老人非常孤独。您看,这几句话的开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师:(走上前去,与生握手)看来,你就是柳宗元的知音呀!
生丁: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春天。你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你不但读懂了诗人的内心,诗人的期盼,诗人的追求,还拥有了一颗诗意的心。
两堂课的教学品质显而易见。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升华。错误,其实正是教学的契机所在。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底蕴,多学习,多阅读,多交流,多修炼,多磨砺,吸取精华,才能厚积薄发,创造灵动、和谐的生命课堂。这正是“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纯功始自然”!
一、评价要情真意切——让评价走进学生心灵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评价,要把握一个“真”字,力行一个“诚”字,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尺度,以准确、自然、诚恳、热切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随时从教师那里了解自己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成绩或存在的问题。不要让“好极了” “你真棒”的廉价肯定充斥课堂,不要让“哦”“嗯”的含糊评价忽悠课堂,不要让 “会思考吗”“太不像话了”等指责入侵课堂,导致课堂评价的失真,学生真情的失落。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温柔的春风抚摸孩子,就像点点的春雨滋润孩子一样。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评价语,生动、真诚,富有感召力,值得我们学习。如: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 “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以上例子都是读的评价语,然而贾老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相应的、客观的评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而且能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因为这些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再加上贾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才会一次比一次好。课堂上,教师能把自己看做和学生平等的一员,和学生“平等对话”,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及时作出回应,热情、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必将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评价要有的放矢——借评价引领学生体验
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课堂评价时,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横向为纵向,有的放矢,评价语既重情感投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析鼓励学生,又要在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善意地提出否定和指正的意见。
现今课堂上,为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一些教师过分追求评价的量和方式,将评价形式化、功利化。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出现了大量廉价的表扬,“好”声一片。不管孩子书读得怎样,都是“读得不错”,不管孩子的想法如何,都是“说得有道理”“真会思考”,空泛单调的评价,让学生盲目滋生自满情绪,也导致课堂上一个个珍贵的生成点白白流失,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孩子的差异必然会引发学习时产生不同的感受,对于他们的感受,教师不能笼统地给予一个“好”字,而应该立足于某个点,让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喜悦。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秋天的回忆》时,借文中菊花的描写体会“我俩好好儿活”的片段,精彩的评价让学生个性张扬,意气风发,堪称经典。
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生: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
师: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独特理解,这就是创造。好,那就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生: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掌声)
师:那你就泼泼洒洒地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生:我还想说,像丑菊一样活。
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跟菊花一样,秋风萧瑟,菊花给你的感觉可能不如另一些花那样五彩缤纷,但你的心里——
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众大笑)
师:哎哟,那就不说,读!(该生读。笑声,掌声)
师:你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好好儿活,文中的兄妹俩正像你们一样,懂得了要好好儿活。
这一案例中,窦老师尊重学生的感受,一句句精彩的评价量身现说,加深了学生借菊花感受到的“淡雅、高洁”。学生说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不正是独特体验下情感的升华吗?如果只有一味的“好”“棒极了”,学生的感悟之花会绽放得如此热烈吗?
而对于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正确理解课标提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内涵,敢于否定,善于指正,不然,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认知形成误导。
如有位教师带领学生细读深究《赶花》一文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想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本意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养蜂人工作的艰辛。一学生说:“我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太苦了,我可受不了!”教师马上鼓励道:“很好,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尊重学生的感受固然应该,但这位学生的感受显然是脱离了文本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但教师面对这很明显的情感偏差,却听之任之,未能有的放矢,正确引导,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如果那位教师面对学生的感受,表扬该生说真话,同时进行引导:“是啊,确实太辛苦了。可是养蜂人放弃了吗?他们不放弃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课文,找找原因。”这样,引领学生直接与作者和文本进行情感对话,学生一定会获得全新的体验。
三、评价要情趣盎然——用评价点燃学生情思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一堂好课,需要教师以情激情,以趣燃思,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不断地为课堂“升温”,使学生思维活跃,身心畅快,兴致高涨,情思喷涌,保持“更上一层楼”的激情和动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情趣盎然的评价语让我们拍案叫绝。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上气不接下气地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困难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算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断断续续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学生读“有气无力”)
幽默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调节剂,对此,于永正老师是这样总结自己的经验的:“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融融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和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教师有情有趣,课堂上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平淡为神奇,让学生在精彩的点评中学得自然,学得欢畅,学得扎实。
四、评价要巧妙机智——以评价启迪学生智慧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推动他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区域。
笔者曾读过这么一个故事:
两位教师同上《江雪》一诗。课堂上,都遭遇了学生这样的质疑:“老师,我觉得这首诗是假的,天这么冷,雪这么大,河面上都结冰了,那老头还怎么钓鱼啊?”
第一位老师让学生研究。几位学生各抒己见后,一只手举起来:“老师,这首诗不是假的。即使河面结了冰,他带一把小铲子,在冰面上凿个窟窿,不是照样能钓鱼吗?你想啊,作者是个大诗人,怎么会是假的?”老师最后总结道:“善于提问是好的,但不能乱提,这首诗哪能是假的呢?”
第二位老师在学生提问时,作思考状。接着轻轻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孩子们陷入了深思,老师顺手发下介绍柳宗元生平的资料。
生甲:老师,我明白了,他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师用力地点点头)
生乙:我觉得他是在欣赏美丽的北国风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老人陶醉在这美景中了。(师微笑着点点头)
生丙:我发现这个老人非常孤独。您看,这几句话的开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师:(走上前去,与生握手)看来,你就是柳宗元的知音呀!
生丁: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春天。你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师:你不但读懂了诗人的内心,诗人的期盼,诗人的追求,还拥有了一颗诗意的心。
两堂课的教学品质显而易见。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负有引导的责任,要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升华。错误,其实正是教学的契机所在。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提升自己的底蕴,多学习,多阅读,多交流,多修炼,多磨砺,吸取精华,才能厚积薄发,创造灵动、和谐的生命课堂。这正是“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纯功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