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设计在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察,更是对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的能力提升。本文总结了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特点,提出了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和校企两盒指导校外设计两种创新模式。
【关键词】毕业设计;企业;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3-02
前言
毕业设计在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察,更是对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的能力提升。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培养方式等,都关系到毕业设计的实质性成果。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核。对于企业而言,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如何、成绩如何,关系到学生到单位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因此,创新高校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对学生和企业都有重大意义。
1 高校毕业设计培养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在教学培养计划中的价值,主要分为硬性目标和软性目标,同时实现两种目标,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都有积极意义。
1.1 硬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硬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相应学分。在当前我国各类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环节所占学分比例非常大,学生只有完成毕业设计后才能获得该环节学分,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要求后,方可获得学位证。
第二,完成相关的工作量。我国高校毕业设计通常以工作量进行评价,毕业设计的工作量通常包括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写作、外文翻译等,三项工作共同完成后方可获得毕业答辩资格。三项指标的核心是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题目适合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完成相关任务,否则,将没有资格参加毕业答辩[1]。
1.2 软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软性指标主要指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培养目的,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主要通过图纸设计来锻炼,通常包括手绘图纸和计算机绘图,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生的二维绘图能力和三维绘图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随着各类分析软件的开发,很多学校还将一些与行业相关的软件通过辅修课的方式,纳入学习计划中。具备设计能力的 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从事基本的设计工作,满足企业的基本设计需求。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看图能力。对于工科类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环节还要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图纸作为工科生的信息传递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掌握扎实的看图能力才能够指导生产。
第三,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岗位管理能力。相关岗位管理能力是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中最为软性的目标,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目标,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库存管理、采购等,这些岗位对设计能力和看图能力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能够熟悉设计流程、生产加工流程、行业质量标准等,这类管理岗位通常要求学生把专业背景和企业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因此岗位管理能力是对学生的软性综合能力的概述,也是目前企业中最急需的能力[2]。
2 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
我国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主要是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方式,两种培养模式的主体都是校内老师,所以学生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也都是校内老师的课题,题目更加贴近学校,而与校外企业没有关系[3]。
2.1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是指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校内老师指定的,并且指导老师是校内老师,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要在学校内完成。这种培养模式下,校内老师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课题情况,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更充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更高。同时,学生所在院系,还能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统一的控制,能够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按时完成。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校内老师的课题大多数是学术研究类的课题,即使老师的课题是横向课题,但是课题的具体内容也不会完全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与今后的工作缺乏延续性。其次,校内老师在课题数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学生跟随的老师不同,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到的东西差别性也很大,从而打破了平时公开课同一老师指导下的公平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开始拉开差距。
2.2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由校内老师指导,而学生的设计场地是在校外,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工作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到企业见习,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能够尽早解决就业问题,对所在院系的就业率非常有利,所以学校普通支持这类模式。但是从学生培养质量看,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学生在企业边实习边做设计,在时间上没有充分的保障,目前高校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下学期,整个毕业设计时间大概有三个半月时间,如果学生到企业后没有很好的自律性,很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毕业设计,从而达不到毕业条件。其次,校外设计解决缺乏老师的指导,将学生完全推向企业后,对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缺乏老师的指导,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毕业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工作,比如制图标准细节问题,如果老师亲自给学生面对面修改图纸,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而在企业中学生独立设计,尽管最后老师帮助其指出了图纸错误,但是在毕业设计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通常会忽略这些细节指导。
3 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企业用人现状,加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作用,使毕业设计不仅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阶段,还成为学生与企业工作充分结合的阶段,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期就能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毕业设计阶段及时进行知识的弥补和完善。 3.1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矛盾的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下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稳定的指导资源,还能够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种模式实行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通常这些题目都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既能服务企业生产需要,又能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内容的了解。企业具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学生在企业参加毕业设计,能够将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工艺、质检等流程完全对接,更加全面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求企业与学校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规范,保证学生的必要设计按照学校的进度要求完成。
3.2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但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由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承担,在指导任务分配方面,校外老师主要指导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撰写等,而校内老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外文翻译,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生产优势、设计优势,学校的教学优势、管理优势,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由于企业都有固定的生产任务,学生要想采用这种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首先取得企业的就业协议,这样企业与学校之间才会有共同利益,学校希望学生就业来提供就业率,企业希望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获得全面提升,为企业招揽具有全面能力的员工。
4 结论
通过对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的分析,总结了校内
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特点,提出了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和校企两盒指导校外设计两种创新模式,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获得最大利益,也从根本上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2.
[2]张枝军.工学结合环境下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22 .
[3]杨嘉谟;丁一刚;陈金芳;周玉新;吴高安.论毕业设计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J].化工高等教育.2002,04.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261
【关键词】毕业设计;企业;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3-02
前言
毕业设计在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察,更是对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的能力提升。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培养方式等,都关系到毕业设计的实质性成果。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核。对于企业而言,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如何、成绩如何,关系到学生到单位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因此,创新高校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对学生和企业都有重大意义。
1 高校毕业设计培养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在教学培养计划中的价值,主要分为硬性目标和软性目标,同时实现两种目标,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都有积极意义。
1.1 硬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硬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相应学分。在当前我国各类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环节所占学分比例非常大,学生只有完成毕业设计后才能获得该环节学分,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要求后,方可获得学位证。
第二,完成相关的工作量。我国高校毕业设计通常以工作量进行评价,毕业设计的工作量通常包括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写作、外文翻译等,三项工作共同完成后方可获得毕业答辩资格。三项指标的核心是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题目适合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完成相关任务,否则,将没有资格参加毕业答辩[1]。
1.2 软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软性指标主要指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培养目的,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主要通过图纸设计来锻炼,通常包括手绘图纸和计算机绘图,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生的二维绘图能力和三维绘图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随着各类分析软件的开发,很多学校还将一些与行业相关的软件通过辅修课的方式,纳入学习计划中。具备设计能力的 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从事基本的设计工作,满足企业的基本设计需求。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看图能力。对于工科类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环节还要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图纸作为工科生的信息传递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掌握扎实的看图能力才能够指导生产。
第三,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岗位管理能力。相关岗位管理能力是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中最为软性的目标,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目标,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库存管理、采购等,这些岗位对设计能力和看图能力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能够熟悉设计流程、生产加工流程、行业质量标准等,这类管理岗位通常要求学生把专业背景和企业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因此岗位管理能力是对学生的软性综合能力的概述,也是目前企业中最急需的能力[2]。
2 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
我国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主要是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方式,两种培养模式的主体都是校内老师,所以学生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也都是校内老师的课题,题目更加贴近学校,而与校外企业没有关系[3]。
2.1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是指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校内老师指定的,并且指导老师是校内老师,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要在学校内完成。这种培养模式下,校内老师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课题情况,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更充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更高。同时,学生所在院系,还能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统一的控制,能够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按时完成。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校内老师的课题大多数是学术研究类的课题,即使老师的课题是横向课题,但是课题的具体内容也不会完全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与今后的工作缺乏延续性。其次,校内老师在课题数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学生跟随的老师不同,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到的东西差别性也很大,从而打破了平时公开课同一老师指导下的公平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开始拉开差距。
2.2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由校内老师指导,而学生的设计场地是在校外,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工作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到企业见习,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能够尽早解决就业问题,对所在院系的就业率非常有利,所以学校普通支持这类模式。但是从学生培养质量看,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学生在企业边实习边做设计,在时间上没有充分的保障,目前高校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下学期,整个毕业设计时间大概有三个半月时间,如果学生到企业后没有很好的自律性,很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毕业设计,从而达不到毕业条件。其次,校外设计解决缺乏老师的指导,将学生完全推向企业后,对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缺乏老师的指导,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毕业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工作,比如制图标准细节问题,如果老师亲自给学生面对面修改图纸,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而在企业中学生独立设计,尽管最后老师帮助其指出了图纸错误,但是在毕业设计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通常会忽略这些细节指导。
3 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企业用人现状,加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作用,使毕业设计不仅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阶段,还成为学生与企业工作充分结合的阶段,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期就能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毕业设计阶段及时进行知识的弥补和完善。 3.1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矛盾的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下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稳定的指导资源,还能够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种模式实行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通常这些题目都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既能服务企业生产需要,又能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内容的了解。企业具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学生在企业参加毕业设计,能够将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工艺、质检等流程完全对接,更加全面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求企业与学校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规范,保证学生的必要设计按照学校的进度要求完成。
3.2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但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由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承担,在指导任务分配方面,校外老师主要指导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撰写等,而校内老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外文翻译,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生产优势、设计优势,学校的教学优势、管理优势,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由于企业都有固定的生产任务,学生要想采用这种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首先取得企业的就业协议,这样企业与学校之间才会有共同利益,学校希望学生就业来提供就业率,企业希望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获得全面提升,为企业招揽具有全面能力的员工。
4 结论
通过对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的分析,总结了校内
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特点,提出了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和校企两盒指导校外设计两种创新模式,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获得最大利益,也从根本上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2.
[2]张枝军.工学结合环境下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22 .
[3]杨嘉谟;丁一刚;陈金芳;周玉新;吴高安.论毕业设计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J].化工高等教育.2002,04.
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