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而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几个主要原因,探讨了这些学生在成绩落后这个表观现象背后的心理问题。教师应从心理上把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多些鼓励赞美,少些指责埋怨,引导大学生渡过心理难关。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因素;罗森塔尔效应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9-01
高校既是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适应平台,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因而也尤为重要。除了一般的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受到更多关注。一个期队的众多学生中,总有些学生不用心学习,成绩很差甚至面临重修、降级的可能。对这些“学困生”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成绩”这个表象问题上,背后的心理因素更值得教师投入精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 “学困生”成绩落后的原因
导致学生放弃学习的原因无外乎下面几种:
1.1 学习模式的转变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往往无法摆脱高中学习模式的惯性思维,即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完成,并且同样的内容往往会复习很多次,而大学的学习模式恰恰与之相悖。大学课堂知识容量相对巨大得多,需要学生额外查阅的内容也很多,而且任课教师无法长时间监督学生的学习。无法完成学习方式转换的学生可能会无法适应。加上高考前学业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产生亟需放松的倦怠心理。这些都使他们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出现成绩落后的情况。
1.2 角色的转化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从学习能力上讲都是优秀的,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高中时期往往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佼佼者。到了大学,这些往日的“精英”在失去了足够的关注度和“光环”之后很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加上学习方式的问题,导致了这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1.3 失去学习目标是多数学生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高中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即高考,而到了大学很多学生会产生失去学习动力的感觉,习惯了被动学习后学生们很难主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加上如今很多拜金、过度物质化风气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对于大学课程学习对自身可能起到的作用,部分学生会出现质疑,进而主动放弃。
1.4 家庭因素使部分学生压力重重
无论是经济困难,或是家庭内部的变故,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都是压力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心里相对脆弱的学生群体,面对这些外在因素轻者可能影响成绩,重者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时也会因为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勤工俭学工作中而导致专业课学习受到相应的影响。
2 “学困生”背后的心理问题
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表观因素如上所述,而其背后往往都存在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并且最终会导致相似的心理问题产生。有调查显示,心理障碍是很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第一位原因[1],且成绩落后也会使很多学生进一步产生心理负担,进而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而这种消极的心理不仅仅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过分的自我否定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处事和人际关系方面也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情况。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孤僻等挫折心理,这些学生可能会将重心转移至虚拟的网络空间,从虚拟社交中体验现实中无法得到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大学生出现“网瘾”现象的根本原因。而很多教师和家长却往往只看到“孩子因迷恋网络而成绩下滑”这个表观现象,进而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网络,岂知网络只是这些学生寻求认同感的一个载体而已,单纯的“断网”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不会起到根本的作用。
3 针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
网络中流行一篇名为《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的博文,文章以一个多动症孩子的角度讲述了一位单身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这位母亲凭借母爱本能地将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2]应用到孩子的教育理念之中,这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同样值得借鉴。
简单的讲,就是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树立信心,学会肯定自己,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体现出教师期待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卡耐基曾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那些在学习上看似毫无“潜力”的学生恰恰需要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对于他们来说,过多的说教意义微乎其微,因为步入大学的学生们对这些“大道理”已经“免疫”,甚至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
3.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对于大学生而言,成绩落后显然是最为普遍的挫折之一,在挫折面前采取何种心态,是战胜挫折的前提。老师要逐步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挫折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的心理效果会截然相反。“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很直观的表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性这个特点。卡耐基在调查各界名人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0%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3]。面对存在挫折感的学生,教师依然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教育理念,多用鼓励的语言,要让学生能够面对挫折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每名学生都有潜在的进取心。耐心倾听“学困生”们的心声,就会发现,他们其实一直在努力,试图战胜自己的惰性、自卑等缺点,只是大多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面对“学困生”,要将他们看做一个个“个体”而非“群体”,须知每个个体都存在不同的特点,只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准确的把握他们的内心变化,分析他们各自产生成绩落后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发挥教师的作用。
盲目的指责和说教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内心的动态,有针对性的用心挖掘他们的优点,多些表扬鼓励,少些指责埋怨。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称赞,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平稳度过大学初期适应阶段,并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人格。反之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不论这个学生现在多么“差”,也要多加鼓励,最大限度地给他们能够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赞美,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这样才能引导他们逐渐步入成功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谭斌,何宇芬.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动学习影响的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21(2).12-14.
[2]张奇.高等教育心理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3.
[3]王敏,陈文斌.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初探.教育探索,2013,6.140-141.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因素;罗森塔尔效应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19-01
高校既是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适应平台,对于本科生的教育因而也尤为重要。除了一般的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受到更多关注。一个期队的众多学生中,总有些学生不用心学习,成绩很差甚至面临重修、降级的可能。对这些“学困生”的关注,不能仅仅停留在“成绩”这个表象问题上,背后的心理因素更值得教师投入精力,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 “学困生”成绩落后的原因
导致学生放弃学习的原因无外乎下面几种:
1.1 学习模式的转变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往往无法摆脱高中学习模式的惯性思维,即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完成,并且同样的内容往往会复习很多次,而大学的学习模式恰恰与之相悖。大学课堂知识容量相对巨大得多,需要学生额外查阅的内容也很多,而且任课教师无法长时间监督学生的学习。无法完成学习方式转换的学生可能会无法适应。加上高考前学业压力过大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产生亟需放松的倦怠心理。这些都使他们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出现成绩落后的情况。
1.2 角色的转化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落差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从学习能力上讲都是优秀的,特别是重点大学的本科生,高中时期往往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佼佼者。到了大学,这些往日的“精英”在失去了足够的关注度和“光环”之后很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加上学习方式的问题,导致了这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1.3 失去学习目标是多数学生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
高中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即高考,而到了大学很多学生会产生失去学习动力的感觉,习惯了被动学习后学生们很难主动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加上如今很多拜金、过度物质化风气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对于大学课程学习对自身可能起到的作用,部分学生会出现质疑,进而主动放弃。
1.4 家庭因素使部分学生压力重重
无论是经济困难,或是家庭内部的变故,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都是压力的重要来源,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心里相对脆弱的学生群体,面对这些外在因素轻者可能影响成绩,重者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时也会因为把过多精力投入到勤工俭学工作中而导致专业课学习受到相应的影响。
2 “学困生”背后的心理问题
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表观因素如上所述,而其背后往往都存在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并且最终会导致相似的心理问题产生。有调查显示,心理障碍是很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第一位原因[1],且成绩落后也会使很多学生进一步产生心理负担,进而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而这种消极的心理不仅仅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过分的自我否定还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处事和人际关系方面也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情况。部分学生甚至出现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孤僻等挫折心理,这些学生可能会将重心转移至虚拟的网络空间,从虚拟社交中体验现实中无法得到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大学生出现“网瘾”现象的根本原因。而很多教师和家长却往往只看到“孩子因迷恋网络而成绩下滑”这个表观现象,进而把全部责任都推给网络,岂知网络只是这些学生寻求认同感的一个载体而已,单纯的“断网”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不会起到根本的作用。
3 针对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
网络中流行一篇名为《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的博文,文章以一个多动症孩子的角度讲述了一位单身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这位母亲凭借母爱本能地将教育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2]应用到孩子的教育理念之中,这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同样值得借鉴。
简单的讲,就是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树立信心,学会肯定自己,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体现出教师期待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卡耐基曾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那些在学习上看似毫无“潜力”的学生恰恰需要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对于他们来说,过多的说教意义微乎其微,因为步入大学的学生们对这些“大道理”已经“免疫”,甚至只能引起他们的反感。
3.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对于大学生而言,成绩落后显然是最为普遍的挫折之一,在挫折面前采取何种心态,是战胜挫折的前提。老师要逐步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挫折同许多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的心理效果会截然相反。“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句很直观的表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性这个特点。卡耐基在调查各界名人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由于他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0%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3]。面对存在挫折感的学生,教师依然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教育理念,多用鼓励的语言,要让学生能够面对挫折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每名学生都有潜在的进取心。耐心倾听“学困生”们的心声,就会发现,他们其实一直在努力,试图战胜自己的惰性、自卑等缺点,只是大多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面对“学困生”,要将他们看做一个个“个体”而非“群体”,须知每个个体都存在不同的特点,只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才能准确的把握他们的内心变化,分析他们各自产生成绩落后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发挥教师的作用。
盲目的指责和说教并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有充分掌握学生内心的动态,有针对性的用心挖掘他们的优点,多些表扬鼓励,少些指责埋怨。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给予称赞,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平稳度过大学初期适应阶段,并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人格。反之最残酷的伤害莫过于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伤害,不论这个学生现在多么“差”,也要多加鼓励,最大限度地给他们能够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赞美,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这样才能引导他们逐渐步入成功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谭斌,何宇芬.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动学习影响的研究.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21(2).12-14.
[2]张奇.高等教育心理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3.
[3]王敏,陈文斌.大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初探.教育探索,2013,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