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祭风“赫柏”仪式中的东巴舞蹈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纳西族以东巴文化著称,丽江市塔城乡署明村是东巴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民族文化生态村。本文通过对署明村一个东巴做的的小祭风“赫柏”仪式的田野调查,对仪式的过程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并对仪式的舞蹈作了相应阐述。
  【关键词】:纳西族;东巴舞蹈;仪式
  引言
  东巴教的仪式是由大中小仪式穿插交错、有机组合而成的综合性仪式,仪式过程的环节较为复杂,几乎要将各种祈福仪式和驱鬼仪式逐个做一遍,现在在村落中还能够见到的仪式主要有《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求寿》等。其中,祭风“赫拉里克”仪式是村落中有人不正常死亡时东巴为死者做的仪式,而小祭风“赫柏”仪式是家中有人生病、梦兆不详、牲畜感染瘟疫等等不详之事时,请少数东巴做的较小的祭祀。
  一、一个古老的纳西族村落——署明村
  云南省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滇西北中部,地跨北纬25 59'~27 56',东经99 23'~101 3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1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3.5公里。全区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總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总面积7.7%。全市现有纳西、彝、白、普米等22个少数民族。塔城乡位于丽江市玉龙县西北角的金沙江畔。西北面与维西塔城、德钦拖顶毗邻,东面与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木高村隔江相望,南面与古镇巨甸下亨土村接壤。塔城乡的署明村是个著名的东巴文化之乡,是丽江著名的“东巴圣地”和“歌舞之乡”。
  二、德高望重的东巴
  和明,1933年出生于塔城乡署明村,纳西族人,熟悉东巴文化典籍、仪式、经书等系统的东巴文化,尤其是东巴舞蹈,是塔城乡所有东巴中跳的最好的。会一百多种东巴舞蹈,自己手写并翻译了大量的东巴经书和舞谱,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外各种东巴文化的传播活动,并担任东巴文化传习学校的教师,为传播东巴文化做出了大量贡献。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东巴文化继承人,其中,笔者接触最多的就是和明老东巴的徒弟之一——杨诚晟。
  杨诚晟,塔城乡署明村人,纳西族,15岁开始跟随老东巴和明学习东巴文化,白天做农活,晚上学习系统的东巴文化,十几年的坚持,他已经是年轻一辈的东巴中优秀的人才。与他同期学习的弟子一共有六人,其中两位是和明爷爷的两位孙子。笔者借住和明爷爷家中有幸相见,不过他们多数时间在丽江市打工,已经不靠做东巴生存。
  三、祭祀仪式的过程
  (一)时间:2015年7月19日下午(时间有规定,必须要下午或者晚上搞,上午不能搞,因为它是驱鬼的仪式,早上鬼还没出来。)
  (二)原因:村里的83岁的老人(奶奶)生病了。经东巴的占卜,算出她家里有鬼。需要做一个小的祭风仪式,仪式过程中有跳舞,跳的优麻护法神舞。战神舞有很多种,驱鬼除秽时主要跳:优麻战神舞。
  (三)舞蹈前的准备:木牌画(这种小仪式木牌上是可以不画东西的,但是大的仪式木牌上是要画上鬼神的)、树枝、鸡等等事物准备好,然后开始念经,互通鬼神。然后请战神,来打乱,然后东巴们边跳(优麻战神舞)边全部砍掉插在地上的木牌画树枝等,就是驱鬼的意思了。像小祭风这样的小仪式就不用跳东南西北中央五个战神舞了。(如果是大的仪式就要先跳五个战神舞,分别为:东方大神、南方大神、西方大神、北方大神以及中间大神;此外,还要分别跳五位大神的坐骑舞,东方大神为老虎舞、南方大神为青龙舞、西方大神为豪猪舞、北方大神为大象舞、中间大神为大火鹏鸟舞。通过跳坐骑舞将五方大神请出来之后,才可以做余下的舞蹈部分。)
  (四)过程:首先要在家里面火塘边念两本经书,意为请求神灵,准备做法事,然后才去外面,不在家里,在看不见家的地方做仪式。意为将鬼或者一些不好的东西带走,找不到回来的路,再不回这个家作乱。到外面做仪式也要先念经书,要念四五本,请鬼的、除鬼的、烧香的、加威力的、给风鬼的。或者将鬼与家人分开的,请每个神的经书等等,与在家里念得不同。念完经后要杀一只鸡,做一顿饭吃。
  (五)仪式参与人员:杨诚晟、和秀山(和明爷爷的徒弟之一),生病老人的家里人。杨与和只负责念经和做仪式,其他的做饭及琐事则由病人的家人去做。女人也可以参加,想去就去,没有忌讳,但是儿子或者家庭的主人必须要去。病人是不需要到场的。现场必须煮一顿饭,不需要多丰盛,只简单的煮些稀饭,而且必须要吃完,实在吃不完的也不可以带走,而是要倒在现场,不准带回来。现场的东西都不带回来。不然就将鬼又带回去了。
  (六)仪式结束:还是回到病人家中。意思将她的灵魂带回来,或者说喊回来。病人的家属在家里准备一些饭菜,吃的饭菜没有特殊讲究,平常家里吃的样式。但其实还是会煮些肉,算是招待东巴。仪式到这里就算是做完了。仪式做完之后老人身体已经恢复了,可以正常走路,甚至是做些农活。
  (七)服装与道具
  1、五佛冠
  五佛冠或作五福冠、五福冠,在署明一代称五福冠。由五片莲瓣形的布筋(或银片、竹制漆胎片)组成,每片画一神像或宗教图形,用布带相联系于头部。源出佛教,后被东巴教吸收。传说明朝已有,清代广泛使用,至今仍是东巴冠的基本形制。五佛冠的五佛绘制各地不一,署明村的五佛从左至右分别是“东、南、中、西、北”五方大神。据东巴云,“带起五佛冠,才有神仙像”其意同佛家对菩萨顶礼膜拜,好让“法力附身”以便显扬神仙威力的潜在意识分不开。
  2、法衣
  东巴专门用于法仪的衣服叫做法衣,其主要形制有四种:第一,长衫马褂;第二,麻布或者火草布、棉布(也有用绸缎缝制的)禅领长裳,外缠彩结带饰,纳西固有特点较浓。第三,生活装,多因经济贫困,无力缝制东巴服,故此。第四,跳神舞蹈的特殊服饰如铠甲、鱼皮龙衣等,但近现代多以画或绣的方法代替,很少用铁、皮等实物去做。
  3、道具
  念珠、板铃、长刀、法螺、法杖头、降魔杵、板鼓等。
  4、舞蹈动作的呈现
  跳吐齿优麻神舞时,扬手抬足,向前跳五步,左吸腿两次,右吸腿两次,对着正前砍三刀(意为杀鬼);原地做一次旋转的动作;在神的面前走三步,朝左边原地(单腿跳着)旋转一次,跺一脚,压住鬼;朝右边原地(单腿跳着)旋转一次,跺一脚,压住鬼。像吐齿优麻那样跳一下,把鬼压下去。
  因为是小仪式,所以做仪式的东巴并没有穿正式的服装也没有带五佛冠,但是道具是需要的,道具是一把刀。主要是为了砍掉那些插在地上的木牌、树枝等,意为杀掉鬼。另一个主要道具是鼓。念经的时候必须边敲鼓边念经,跳舞的时候则是一个人敲鼓,一个人跳舞。东巴的服饰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近现代社会中,主要形式还有五佛冠、法衣、饰品、道具。
  四、结论
  纳西族先民崇拜自然、山川、河流,相信“万物有灵”,凡遇到较大的或者重要的事情,例如丧葬、嫁娶等都要请东巴去念经、跳神。其中,东巴舞也就成为东巴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东巴舞是程式化、规范化的。东巴艺人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方可掌握其规律。东巴教没有职业教徒,但东巴艺人有师承关系,一般是贫苦的劳动人民拜师学习或者家传。由此,东巴舞作为东巴文化中的珍贵遗产,能世代相传,保留至今。
  参考文献:
  [1]杨福泉.纳西族文化史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杨德鋆 和发源 和云彩. 纳西族古代舞蹈和舞谱 [M]
  [3]申明淑. 中国纳西族东巴舞谱研究 [M] 学苑出版社2007.
  [4]陈申.云南民族舞蹈研究[M].民族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蘩漪与美狄亚代表着中西方的叛逆女性形象,她们的性格是趋向极端的:不是爱便是恨。但蘩漪在复仇中表现出病态、妥协;美狄亚则更显得清醒与坚定。  【关键词】:蘩漪;美狄亚;比较;复仇  《雷雨》与《美狄亚》都属于家庭悲剧,剧中的女主人公蘩漪和美狄亚,都 代表着中西方复仇女性形象。她们是中、西方少有的,最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之一。从蘩漪的身上可以看到美狄亚的影子,性格中都有着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
期刊
【摘要】:苏轼,北宋“三苏”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书、画理论影响深远,本文围绕《寒食帖》以及谢赫六法论的观点和自我的习书画心得加以展开阐述。  【关键词】:苏轼;寒食帖;情感表达;书法理念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期刊
引言:我们总是高估自己,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事实上,你也很平常很平凡。所以,在你趾高气昂时,记得提醒自己;在你忘乎所以时,注意自己的举止;在你骄傲放纵时,记得收敛自己的言行举止。  知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尴
期刊
【摘要】:莫泊桑先生的《我的叔叔于勒》特意截取了“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放大镜般地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于勒变穷时的不同表现。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态皆是心理,它折射出人物复杂的人生和人性。小说从“我”的外视角来叙述,更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关键词】:小说 ; 《我的叔叔于勒》;故事;心理  一、小说是故事  (一)叙述顺序,起波澜  从课文顺序上看: 盼于勒——赶于勒——赞
期刊
【摘要】:一直对北宋山水画很着迷,本文通过研究北宋山水画的流派,对三个主要流派进行了对比,梳理出三种不同的画风,加之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观感,可以说理论与实践并行。  【关键词】:雄厚;压迫感;行旅  一.范宽其人  范宽(约950-1031)北宋山水画师,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因个性温厚,卓有大度,关中人习称性缓为宽,故名。其画初学李成(916-967)、荆浩(
期刊
【摘要】: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入罪化的一个根本前提,在于传统刑法无法满足此类行为的规范评价要求。就当前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现状而言,入罪化的迫切性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强烈。虽然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有极大差异性,但网络犯罪在现实中却具有映射性。网络增加了人的认识范围和活动领域,可网络空间的利益多数仍是现实空间中利益的延伸,差别只在于表现形式不同。可以说,传统刑法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适用并未陷入困
期刊
【摘要】:《跳舞的熊》出自盖伊·范德海格的短篇小说集《走下坡路的男人》(Man Descending)。本文根据新历史主义的观点,运用文化诗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分析文学本文中的社会存在,揭开《跳舞的熊》故事表象下复杂的社会权力关系网以及老年人在这种社会关系中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跳舞的熊;社会权力;社会关系  《走下坡路的男人》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的主角是一群走在人生道路的下坡路上的男人,“范德海
期刊
【摘要】:《重探摇滚》主要围绕种族二分法、风格特点,以及摇滚音乐与摇滚文化、政治、商业的关系等方面来讨论摇滚音乐,并与流行音乐进行对比,检视赋予其特有性格的表演者与作品。  【关键词】:通俗音乐;摇滚;原真性;商业性  《重探摇滚》(Keir Keightley)这篇文章以时间的脉络勾勒出摇滚文化的出现,以及它在发展和改变历程中所呈现的最鲜明特征。摇滚不仅是种音乐,更是一种文化。摇滚的特点:严肃性
期刊
【摘要】:李云雷先生的《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中国故事》系统地研究了新世纪文学中涌现的一支新兴文学潮流—“底层文学”,恰当地处理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下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立足实际,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李云雷;底层文学;中国故事  新世纪以来,新的“市场化”、“传媒化”、“大众化”潮流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化领域,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精神世界更是潜移默化地“被改变”着
期刊
【摘要】:中国史学史,何谓史学?史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问。而梁启超先生也曾说:“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其专述中国先民之活动,供现代中国国民之资鉴者,则曰中国史。”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伟大的意义,而且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