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写作素材妙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tk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課文内容资源
   一部分学生的头脑中,认为課文学习与作文训练是语文的两大板块,前者是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后者是写作水平提高,二者关联不大,甚至是毫无瓜葛。为此,他们在作文选材时,极力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課外读物中搜寻,却很少从学过的課文中提取需要的素材。他们殊不知,如此,会与许多精典材料“擦肩而过”。
   比如,我们初中语文課本中有很多发人深省、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它们犹如一粒粒闪着光芒的碎金散落在各册语文課本中。
   陈太丘与友期行,正午已过而友不至,太丘扬长而去。当朋友来了责问时,年仅七岁的陈元方反驳道:“你与别人有约而失信,这是不守信用啊!”这一番话直教友人无地自容。陈元方虽是童言无忌,却对诚信做了最明确的诠释。
   方仲永五岁时,便大显神才,后来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指物作诗立就,文采飞扬。于是仲永与其父飘飘然了,四处拜谒展示。到十二、三岁时,仲永终于沦为“众人”。由此可见,后天教育与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平庸与伟大,全在为与不为之间。
   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引用这些琅琅上口而又蕴含深刻的小故事,远远要比空洞苍白的抒情、议论有内涵,也比那些信口造来的故事有说服力。同时写出来的文章也能给人一种博古通今的厚实感,还节省了很多遣词造句、搜集材料的时间。由此看来,課文不仅是我们阅读的范本,更是精典材料的储存库。写作时如果学会从中撷英取华,那么我们的作品定会流光溢金,闪烁出哲理与智慧的火花。
   二、課堂练习资源
   課堂上,我们往往会做很多阅读练习题,这些小文章大都选自名篇佳作,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写作意图,因而应用更为广泛。
   比如我们做过的《子罕辞玉》一文,大意是:几千年前,当有人拿一块硕大明洁的美玉去贿赂宋国宰相子罕时,遭子罕拒绝。贿赂者以为子罕不识货,就对他说:“这块美玉可是经过玉匠鉴定过的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啊!”子罕却掷地有声地答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都应该各安其宝啊!”
   好一个“不贪为宝”,这不正体现着一个人的高贵心灵吗?这样高贵的心灵面前,天下任何财宝都为之黯然。这个小故事可在多种话题中引用,如“高贵的心灵、财富、选择、拒绝”等,只要在引用中用上个性化的导向语言,再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材。
   如果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止把这些阅读材料当做习题来对待,不是做完题目就草草了之,而是在做题之余,细细品读这一篇篇美文,把其中的美词佳句留在心中,那么我们的写作能力定会在阅读练习中得到升华提高,真正做到读写一体化发展。
   三、課文语言表达资源
   我们課文中选取的文学作品,都是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真金,这些名家大师的经典作品,在结构安排与语言运用上,都很别致精巧。像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开篇就挥笔直奔主题,让一种挥之不去的哀伤笼罩了全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处,“我读父亲来信时,泪眼朦胧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很好地与开头遥相呼应,把父子间那种真挚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为文章营造出极大地感染力,读来真是“余音绕梁”,久久不能忘怀。
   在学完这篇文章后,一个学生心领神会,随后在写一篇回忆祖母的文章中,就巧妙地模仿了这种回忆性散文结构,在结尾处动情地写道:望着祖母坟头袅袅升起的香烟和随风遍地飘落的纸灰,我又仿佛看到了她老人家那饱经沧桑的面孔和颤巍巍的一双小脚。唉!我竟再不能与她相见了!
   读了这篇习作,我颇受启发。学生能喜爱上某部作品,并模仿着这篇文章表达特点去写,这就是初学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在多次的模仿写作过程中,对文字慢慢产生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对人生逐渐生发出个人的感受时,文章一定会逐步摆脱仿造的痕迹,逐步走上有个人特色的创作之路。可以说模仿是个性化创作的开端。
   为此,我们課上应有意识引领学生了解課文结构特点,把握语言运用规律。这就等于先让学生尝试着用旧衣裁新衣,等技艺熟练后,你给他一块大而好的布料,他就敢下手了,而且一定能做出一件令人满意的新衣。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为将来形成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并运用到生活工作中的。在学生长大后,他们对我们課堂上讲授的知识点或许已经淡忘,但长期文学熏陶形成的听说读写习惯与能力,却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如果我们在課内学习时,能在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借鉴与发扬,在写作过程中巧用課内资源,这不正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就了一条坦途吗?
其他文献
又到幼儿园招生时。  各名牌幼儿园竞相打出华丽的招生广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切为了孩子”“圆你孩子重点大学梦”…… 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撩拨得心痒痒的。于是走路子,塞票子,非把孩子挤进去,似乎孩子送进这些幼儿园,就赢在了起跑线,就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重点”下去。  与这些华丽的宣传相匹配的是昂贵的收费。很多幼儿园,只要挂上省级、国际化的名牌,收费一下子就跳上四位数,上千元,不要以为这是一学期
期刊
一、读写结合,注重积累   散文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作家文人尚且如此,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扎实的中学生来说,要写好作文就更要广泛阅读,加强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了。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和做饭一样,没有丰富多彩的词汇,生动充实的
期刊
在有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但发展就其它的内涵而言,应该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提升
期刊
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而多媒体技术正是由于它能集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为一体,形式新颖多样,动感效果强,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深得师生的喜爱。它代表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加强教学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但在平常的
期刊
一、读,能体会情感   初中的语文课文大多充满着鲜明、强烈、健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课文,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朗读的过程中,心、眼、口联动,会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文本的情感通过声音实现传递和强化。   二、读,能获得情趣   《课标》要求“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作文教学这一区域的现状:作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一整套科学的、规律性的、阶梯性的作文系统训练模式。   良好的作文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符合规律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那么要对作文分阶段训练,应注意哪两点呢?我想,这两点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
期刊
一、积累素材,教学作文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
期刊
写作文,要使文章精彩、富有表现力,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必须用一些表现手法。初中语文学习中,谈到写作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正反对比、正侧面烘托;抑扬结合、虚实结合、以小见大、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平中见奇、悬念伏笔、首尾呼应;铺垫衬托、一线串珠、明暗结合等。下面,谈谈几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一、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又叫首尾呼应。其作用就是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
期刊
新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个“新面孔”,它新颖有趣,是学生最喜爱上的课,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又是最难把握的。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对这方面的认识、做法。  一、实际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内容过于单一。例如,在组织教学《走进
期刊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这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慧,使他们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农村孩子,他们的基础差,知识面不广,所学知识都是课本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