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时必会疑心顿起,而疑心又会促使学生积极去探个究竟。教师为此除了运用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去探究外,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让他们有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
一、开展讨论式的探究活动
讨论活动就是通过对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等问题的讨论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主要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方式。一般来说,同桌讨论由于范围最小、人数最少,且同桌之间彼此熟悉,所以讨论最容易组织和展开,课堂利用的效率最高。缺点是由于范围和人数的局限,讨论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同桌讨论多适宜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每小组以前后左右4-6人为宜,这种小范围的讨论比较灵活,学生的情绪比较放松,差生可以消除自卑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课堂利用的效率也比较高,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或临时遇到的“冷场”则可采取这种办法,我组织课堂讨论时,多采用这种讨论形式;全班集体讨论:这种讨论,适宜于重难点问题或有重大争议的问题,通过全班同学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消除疑问,并使问题得到深化和提高。
二、开展课堂辩论式的探究活动
开展辩论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起思维碰撞,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欲望。课堂辩论活动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辩论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整合,以达到共享为目的,以教师的精心设计为引导,突出辩论活动中小组间竞争、合作等交流方式,重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和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
三、开展调查走访式的探究活动
调查活动是以教师精心设计为内容,以调查活动为形式,把学生引领到课外,让自然、社会成为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料,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教材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宣扬我党的方针政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所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责任。为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实现教材与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的巧妙结合,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并具有现实性。例如:针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点,我组织学生就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方面的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1.调查、收集资料。首先列出收集的具体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尽可能使用政府网站分组采集并记录人口、资源、环境、县财政收支状况、人均收入等相关数据。
2.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3.制定发展方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要求根据上述调查情况对本县发展“号脉”所发现的情况,给我县发展“对症下药”,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地方实际制定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方案。由于这一问题与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家乡发展息息相关,学生探究热情高涨,经过几番讨论交流后他们分别拿出自己的成果。
4.分析论证与评估。我把两组方案交给全班进行讨论评估,大家一致认为两种方案各具特色,都充分考虑到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一组着重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来壮大县域经济;另一组则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偏重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特色经济。既立足本县的实际又具有现实可行性,体现了对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两组方案各自形成方案雏形,在實施中订正,使之完善,也可合二为一,以整合而成方案雏形。分析和评估既是上列三个环节的小结和综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基础和开端,学生通过自身互评和教师点评,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一次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可从中取长补短、整合优化、提升成果,从而获得了一次由“探究”到“创新”的过程化训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四、开展社会实践的探究活动
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等,实现教材生活化。所以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上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必须密切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经常让学生到社会上参观访问,让学生走出“小课堂”,到“大课堂”中去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上自主地、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这一过程中受到教育。
除以上所列活动形式外,还包括演讲、出黑板报或手抄报、撰写小论文等的探究形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实际情况选取多种活动的形式同时进行。不过,不管选取哪种活动方式,探究活动的着眼点都应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要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活动热情,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成功带来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开展讨论式的探究活动
讨论活动就是通过对一些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等问题的讨论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主要采用了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方式。一般来说,同桌讨论由于范围最小、人数最少,且同桌之间彼此熟悉,所以讨论最容易组织和展开,课堂利用的效率最高。缺点是由于范围和人数的局限,讨论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同桌讨论多适宜于动动脑筋相互启发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小组讨论:每小组以前后左右4-6人为宜,这种小范围的讨论比较灵活,学生的情绪比较放松,差生可以消除自卑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课堂利用的效率也比较高,对于难度不大的问题或临时遇到的“冷场”则可采取这种办法,我组织课堂讨论时,多采用这种讨论形式;全班集体讨论:这种讨论,适宜于重难点问题或有重大争议的问题,通过全班同学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消除疑问,并使问题得到深化和提高。
二、开展课堂辩论式的探究活动
开展辩论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起思维碰撞,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欲望。课堂辩论活动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辩论的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整合,以达到共享为目的,以教师的精心设计为引导,突出辩论活动中小组间竞争、合作等交流方式,重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竞争和合作的现代学习意识。
三、开展调查走访式的探究活动
调查活动是以教师精心设计为内容,以调查活动为形式,把学生引领到课外,让自然、社会成为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料,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教材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宣扬我党的方针政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所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责任。为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实现教材与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的巧妙结合,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并具有现实性。例如:针对我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点,我组织学生就我县新农村建设在经济建方面的情况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1.调查、收集资料。首先列出收集的具体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尽可能使用政府网站分组采集并记录人口、资源、环境、县财政收支状况、人均收入等相关数据。
2.整理资料:指导学生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3.制定发展方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要求根据上述调查情况对本县发展“号脉”所发现的情况,给我县发展“对症下药”,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地方实际制定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方案。由于这一问题与每一位学生的生活环境、家乡发展息息相关,学生探究热情高涨,经过几番讨论交流后他们分别拿出自己的成果。
4.分析论证与评估。我把两组方案交给全班进行讨论评估,大家一致认为两种方案各具特色,都充分考虑到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中一组着重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来壮大县域经济;另一组则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因地制宜偏重于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特色经济。既立足本县的实际又具有现实可行性,体现了对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两组方案各自形成方案雏形,在實施中订正,使之完善,也可合二为一,以整合而成方案雏形。分析和评估既是上列三个环节的小结和综合,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基础和开端,学生通过自身互评和教师点评,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一次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可从中取长补短、整合优化、提升成果,从而获得了一次由“探究”到“创新”的过程化训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四、开展社会实践的探究活动
社会实践探究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等,实现教材生活化。所以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上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必须密切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经常让学生到社会上参观访问,让学生走出“小课堂”,到“大课堂”中去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上自主地、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参与实践这一过程中受到教育。
除以上所列活动形式外,还包括演讲、出黑板报或手抄报、撰写小论文等的探究形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实际情况选取多种活动的形式同时进行。不过,不管选取哪种活动方式,探究活动的着眼点都应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要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活动热情,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和成功带来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