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米尔·汗2017年的新作《神秘巨星》延续了他近年来持续关注的社会现况话题——印度女性,继口碑力作《摔跤吧爸爸》后,再度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他对社会沉疴力求改变的决心。影片讲述了一位从小在男尊女卑、“家暴”家庭生活中长大的女孩尹希娅,在生活和梦想之间的矛盾纠葛,有文盲母亲的全力支持与工程师父亲的竭力反对,也有身边伙伴们的鼎力陪伴和社会名人的好心帮助。导演在讲述逐梦主线的同时,把印度社会中屡见不鲜的各种争议类话题引入其中,如家暴、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无用论等,试图以点带面,痛揭华衣之下的丑陋驳痕,使得故事的层次更为丰满,矛盾更为复杂,情节更为生动和揪心。笑中有泪,将沉重话题带入日常生活,把思考浸入近3小时的欢乐中,故事核心却无比沉重。
阿米尔·汗从一位普通角色成长为印度演技派代表的国宝级演员这一路,自觉承担起了社会公众人物的社会道德意识,并为印度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显疾有着扛大旗的主体自觉,显示了一位电影人多方位的自身价值和社会意义。整部影片在追梦主线下,探讨女性生存的权利和地位,并以“母爱”为引申点,在灾难化情节的构建中,将印度典型的“圣母形象”塑造进对女性的理想化期待中。而多层次男性形象的架构,展示了导演对印度父权社会未来发展多样可能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印度社会的男女平等的愿景给予了信心和希望。而拥有如此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电影人,即使因袭旧陈而采用了惯常形式和套路,但影片的承载和宽厚,往往小概率让喜爱他的观众失望。
一、“圣母”形象的灾难化塑造
印度是一个充满宗教信仰的国度,宗教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印度最关键的宗教是印度教,上溯可至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此后吸收了诸多其他宗教教义,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印度人民信仰的印度教。印度教在综合了多种信仰之后,也呈现了复杂多面性。《神秘巨星》作为一部典型印度电影,扎根印度社会的现况投射,自然不能避免的是宗教观的侵涉。除了无处不在的宗教仪式,诸如穆斯林黑袍、斋月习俗、“神保佑你”等意象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了影片的核心人物——母亲,并赋予这个母体与母题典型印度宗教化的寓意,以宗教中的“圣母形象”,来打磨人物的核心精神,起到影片关键的精神统领作用。其余的女权主义表达和女性形象塑造,不外乎可看作是“圣母形象”的旁支捏塑,以更好完善对这一形象的诠释。
母爱与母性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各类文艺形式的青睐和称颂。“圣母形象”的塑造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经历了漫长时间线上的变迁,其内涵形态也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向人间,成为集人道情怀于一体的拥有情感的母性集大成。作为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加之印度教包容吸收的特征,“圣母形象”融入宗教的信仰之中不难理解。此外,印度自己的神话体系中,就已经存在一位圣母形象,名为悉多,是史诗《罗摩衍那》中集落难王子与救世英雄形象于一体的男主人公罗摩的妻子,罗摩亦是日后印度教崇奉的神。这部伟大的印度经典,对本族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悉多至今被尊奉为妇女的“坚贞楷模”及“道德最高典范”。学者就以悉多为主角,归纳印度关于理想女性特征的形塑,总结其一在于印度文艺中,圣母的形象大多是体态丰腴者。“印度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黑公主、莎维德丽等女性的体态即有丰肤之美……以悉多为典范的印度古代女性的体态美,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1]并由此审视古代印度人对女性的基础审美,“女性身体以丰满圆润富于魁力为美”。[2]《神秘巨星》中,导演欲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他所需选取的角色要求就需要符合印度传统审美对一位光辉母亲的习惯性认知。于是我们发现,影片中的母亲外形是深谙印度理想女性的模板。在这样丰满体态之下,人物体内满溢的是女性充满生命力的美,是女性性别、繁衍生息等原始能力在艺术方面的崇拜。
除了外在之美,影片更着重内在“圣母”的塑造。正如伟大经典在塑造完美女性悉多时,极尽一切精神伦理美德于一具躯体之内,该部影片同样将印度民族关于女性的美好期待,放置在这样一位母亲的形象内。她是宽容忍让的,面对丈夫的跋扈凶蛮,她选择隐忍,温顺以待;她是忠贞的,面对丈夫的糟糕与生活的困难,她内心坚守的原则是从一而终;她又是善良贤淑、智慧聪颖的,她相夫教子,对儿女平等,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满足,偶尔为了孩子反抗丈夫的意志,是一种和善的狡黠与可爱。如此完美的母亲,堪称女性品性与德行吻合正法的典型。她身上充满了阳光正面的生活原力,并将这份原力给予自己的孩子,为他们营造贫穷却美好的精神生活。内在与外在相辅相成的“圣母形象”,符合印度人民审美的一切完备。与此同时,为了烘托这个人物的珍贵,导演选择用灾难化的表现手法,去展示理想女性中的完美属性,升华其导领者般的精神存在。最令人不忍睹的是丈夫的家暴,长久以来持续的人格侮辱与践踏,被蔑视的家庭地位,且于她而言不可逃离的苦难命运。“蚁侄描写悉多历尽了苦难的人生和苦涩的爱情故事,归根结底是出于‘现世人生是苦难’这样一种盛行于古代印度社会的观念。”[3]而影片的苦难,来自于家庭中的绝对权威父亲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压抑,透视的是整个印度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苦难。以苦难形塑品格的艺术观念和社会认知,在这部电影中依旧延续。在苦难中愈显难能可贵的母亲,在影片中是孕育的象征,不仅仅是儿女的孕育,更是梦想的孕育,幸福的孕育,和一切与美好和生命力相关的孕育。
《神秘巨星》延续了“圣母精神”在现代印度社会的延续,然而这一形象在表现印度普适价值观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男性视角对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完美女性人物标杆的期待。
二、 多层次男性视角下的女权抗争
《神秘巨星》虽然一再强调印度女性自省与解放的社会话题,但是在影片中不难发现所有女性形象的树立难以摆脱男性视角的挟持。包括上一节论述的“圣母形象”的塑造,以及全片以母爱精神之伟大来强调女性的重要性和对男女平权的人道主義关怀,无一不包含着传统父权社会中,对女性主体的规范和准则。或者可以说,该部影片是男性视角下女权主义的反抗,他所表现的高度是即使立于男性视角的创作,导演依旧完成了对男性主体意识的超越,和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包容和认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对男权的定义不仅仅囿于父权社会下男强女弱的男女不平等,更是思考了在男权压抑下小至家庭单位的欺压,大至阶级、种族与社会整体的欺压。换一种角度而言,即高压的男权社会,导致的被压迫群体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女性群体,还影响到高呼平权社会、追求自由解放的新观念的男性主体。此时男性视角下的女权抗争,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解读。《神秘巨星》通过塑造了多层次的男性人物形象,将印度父权社会的压迫,呈现在影片的非女性主体中,将女性主义提高到更为宽泛普世的汲汲需求。 电影首先运用间接表现手法,通过母亲一出场时的脸上带伤来刻画一位家暴男权的父亲形象。同时,更是采取大量前期的心理烘托,如家庭中擁有唱歌天赋并希望参与歌手大赛的女儿提起父亲是恐惧与胆怯的,与母亲商榷时母亲虽竭力支援却也胆战心惊的模棱两可,以及父亲即将回家时开门前的低气压围绕……这些场景都将一位强势绝对权威的父亲形象从侧面形成了铺垫,角色尚未出场而形象已经渲染固化。接下来导演安排实体形象出现时,借助观众的前期映像进一步强化父亲的极度压抑、喜怒无常的暴力面。因为饭不好吃而打翻饭碗训斥母亲到毫无尊严,因为卖了嫁妆为女儿购置电脑而引发一场残忍的家暴,对儿子极尽疼爱对女儿却采取不闻不问的冷暴力……影片将小家庭的绝对男权表现得压抑、惊恐、暴力和无望。而更是通过这种强烈的极端对比,把母亲的仁慈、善良、隐忍、宽和凸显地更为伟大,把“圣母形象”的光辉借助苦难进一步提升和强化。把男权社会下的黑暗面,与女性美好的光影面融合表现,一步步引出影片的主旨。
而在这样令人绝望的传统男权掌控下,导演在呈现社会现实时,也安插了几个性格迥异的男性存在。一是暗恋女主尹希娅的少年钦腾,他从小与单亲母亲生活,父亲缺乏的成长环境,让他避免了父权对他的过多干扰,而是更为懂得欣赏女性的闪光点,理解女性的心理,并尝试用自己的力量给予身边女性宽慰。他对于女主的成长或者说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弥补和取代了女性从小缺失的父亲关怀。他对初恋近乎崇拜式的欣赏,对女主近乎无条件的付出,甚至不计前嫌、不惧流言与世俗眼光的紧紧追随,让我们看到了印度新生代男性另一种发展的可能。钦腾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呵护与奉献,将女性的存在视为一种感恩和幸福。他强大的内心和健全的三观,在冰冷的父权形象下,是对冰冷的绝对权威的一种暖意解构,而他的正向成长,更是展现了导演对下一代印度社会主导者改变社会现况的期待和善意。
另一位男性是女主可爱的小弟弟古杜。和钦腾由母亲抚养受到单方面影响不同,他生活在绝对父权和卑微女权的家庭中,他享受父亲的宠爱,也感受母亲与姐姐的疼惜。年纪尚小的他,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他会因目睹父亲殴打妻子而万分震惊,会在姐姐无措害怕时勇敢地紧紧抱住对方,也会偷偷帮助姐姐隐瞒事实,并悄悄地粘补好破碎的电脑……他出自内心对家人好,但这份好更多意义上,如父亲对姑姑的好,是源自血缘或者亲缘地位的付出,正如母亲在婉拒女儿的离婚建议时说道,如果离婚了,古杜在爸爸抚养下长大,就很可能会成为他爸爸一样的人。导演在这个形象设定时,加入自己的用心,他不仅给影片安插了一种可能性,一方面表达离婚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也思考在家暴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与观念的发展方向。其实不难发现,在女主角尹希娅的身上,已经或明或隐带上了父亲的影子、略带急躁的性格、对母亲时而的不屑、以暴力发泄的方式处理矛盾与不满……影片正是通过多层次男性的塑造,给印度社会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女性角色的出路、男女平等观念的生长提供了男性视角下的诸多方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电影人在改变社会的道路,不断思考与前行的责任担当和主体自觉。
结语
影片的最后,领奖台上的尹希娅揭开影题谜底,真正的巨星不是光辉耀人的台上获奖者,而是背后默默支持前行的母亲。而这位伟大的母亲终于选择离开父权家庭的束缚。可是母亲离开家庭,应该往哪里去?电影没有给她一个答案,也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出走的娜拉会去往何方?这一问题需要整个印度社会的思考与前行。
阿米尔·汗从一位普通角色成长为印度演技派代表的国宝级演员这一路,自觉承担起了社会公众人物的社会道德意识,并为印度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显疾有着扛大旗的主体自觉,显示了一位电影人多方位的自身价值和社会意义。整部影片在追梦主线下,探讨女性生存的权利和地位,并以“母爱”为引申点,在灾难化情节的构建中,将印度典型的“圣母形象”塑造进对女性的理想化期待中。而多层次男性形象的架构,展示了导演对印度父权社会未来发展多样可能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印度社会的男女平等的愿景给予了信心和希望。而拥有如此自觉意识和责任担当的电影人,即使因袭旧陈而采用了惯常形式和套路,但影片的承载和宽厚,往往小概率让喜爱他的观众失望。
一、“圣母”形象的灾难化塑造
印度是一个充满宗教信仰的国度,宗教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印度最关键的宗教是印度教,上溯可至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此后吸收了诸多其他宗教教义,逐步发展成为现在印度人民信仰的印度教。印度教在综合了多种信仰之后,也呈现了复杂多面性。《神秘巨星》作为一部典型印度电影,扎根印度社会的现况投射,自然不能避免的是宗教观的侵涉。除了无处不在的宗教仪式,诸如穆斯林黑袍、斋月习俗、“神保佑你”等意象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了影片的核心人物——母亲,并赋予这个母体与母题典型印度宗教化的寓意,以宗教中的“圣母形象”,来打磨人物的核心精神,起到影片关键的精神统领作用。其余的女权主义表达和女性形象塑造,不外乎可看作是“圣母形象”的旁支捏塑,以更好完善对这一形象的诠释。
母爱与母性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各类文艺形式的青睐和称颂。“圣母形象”的塑造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经历了漫长时间线上的变迁,其内涵形态也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向人间,成为集人道情怀于一体的拥有情感的母性集大成。作为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加之印度教包容吸收的特征,“圣母形象”融入宗教的信仰之中不难理解。此外,印度自己的神话体系中,就已经存在一位圣母形象,名为悉多,是史诗《罗摩衍那》中集落难王子与救世英雄形象于一体的男主人公罗摩的妻子,罗摩亦是日后印度教崇奉的神。这部伟大的印度经典,对本族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悉多至今被尊奉为妇女的“坚贞楷模”及“道德最高典范”。学者就以悉多为主角,归纳印度关于理想女性特征的形塑,总结其一在于印度文艺中,圣母的形象大多是体态丰腴者。“印度最早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黑公主、莎维德丽等女性的体态即有丰肤之美……以悉多为典范的印度古代女性的体态美,以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1]并由此审视古代印度人对女性的基础审美,“女性身体以丰满圆润富于魁力为美”。[2]《神秘巨星》中,导演欲塑造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他所需选取的角色要求就需要符合印度传统审美对一位光辉母亲的习惯性认知。于是我们发现,影片中的母亲外形是深谙印度理想女性的模板。在这样丰满体态之下,人物体内满溢的是女性充满生命力的美,是女性性别、繁衍生息等原始能力在艺术方面的崇拜。
除了外在之美,影片更着重内在“圣母”的塑造。正如伟大经典在塑造完美女性悉多时,极尽一切精神伦理美德于一具躯体之内,该部影片同样将印度民族关于女性的美好期待,放置在这样一位母亲的形象内。她是宽容忍让的,面对丈夫的跋扈凶蛮,她选择隐忍,温顺以待;她是忠贞的,面对丈夫的糟糕与生活的困难,她内心坚守的原则是从一而终;她又是善良贤淑、智慧聪颖的,她相夫教子,对儿女平等,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满足,偶尔为了孩子反抗丈夫的意志,是一种和善的狡黠与可爱。如此完美的母亲,堪称女性品性与德行吻合正法的典型。她身上充满了阳光正面的生活原力,并将这份原力给予自己的孩子,为他们营造贫穷却美好的精神生活。内在与外在相辅相成的“圣母形象”,符合印度人民审美的一切完备。与此同时,为了烘托这个人物的珍贵,导演选择用灾难化的表现手法,去展示理想女性中的完美属性,升华其导领者般的精神存在。最令人不忍睹的是丈夫的家暴,长久以来持续的人格侮辱与践踏,被蔑视的家庭地位,且于她而言不可逃离的苦难命运。“蚁侄描写悉多历尽了苦难的人生和苦涩的爱情故事,归根结底是出于‘现世人生是苦难’这样一种盛行于古代印度社会的观念。”[3]而影片的苦难,来自于家庭中的绝对权威父亲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压抑,透视的是整个印度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苦难。以苦难形塑品格的艺术观念和社会认知,在这部电影中依旧延续。在苦难中愈显难能可贵的母亲,在影片中是孕育的象征,不仅仅是儿女的孕育,更是梦想的孕育,幸福的孕育,和一切与美好和生命力相关的孕育。
《神秘巨星》延续了“圣母精神”在现代印度社会的延续,然而这一形象在表现印度普适价值观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男性视角对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于完美女性人物标杆的期待。
二、 多层次男性视角下的女权抗争
《神秘巨星》虽然一再强调印度女性自省与解放的社会话题,但是在影片中不难发现所有女性形象的树立难以摆脱男性视角的挟持。包括上一节论述的“圣母形象”的塑造,以及全片以母爱精神之伟大来强调女性的重要性和对男女平权的人道主義关怀,无一不包含着传统父权社会中,对女性主体的规范和准则。或者可以说,该部影片是男性视角下女权主义的反抗,他所表现的高度是即使立于男性视角的创作,导演依旧完成了对男性主体意识的超越,和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包容和认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中,对男权的定义不仅仅囿于父权社会下男强女弱的男女不平等,更是思考了在男权压抑下小至家庭单位的欺压,大至阶级、种族与社会整体的欺压。换一种角度而言,即高压的男权社会,导致的被压迫群体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女性群体,还影响到高呼平权社会、追求自由解放的新观念的男性主体。此时男性视角下的女权抗争,有了更为广泛的含义解读。《神秘巨星》通过塑造了多层次的男性人物形象,将印度父权社会的压迫,呈现在影片的非女性主体中,将女性主义提高到更为宽泛普世的汲汲需求。 电影首先运用间接表现手法,通过母亲一出场时的脸上带伤来刻画一位家暴男权的父亲形象。同时,更是采取大量前期的心理烘托,如家庭中擁有唱歌天赋并希望参与歌手大赛的女儿提起父亲是恐惧与胆怯的,与母亲商榷时母亲虽竭力支援却也胆战心惊的模棱两可,以及父亲即将回家时开门前的低气压围绕……这些场景都将一位强势绝对权威的父亲形象从侧面形成了铺垫,角色尚未出场而形象已经渲染固化。接下来导演安排实体形象出现时,借助观众的前期映像进一步强化父亲的极度压抑、喜怒无常的暴力面。因为饭不好吃而打翻饭碗训斥母亲到毫无尊严,因为卖了嫁妆为女儿购置电脑而引发一场残忍的家暴,对儿子极尽疼爱对女儿却采取不闻不问的冷暴力……影片将小家庭的绝对男权表现得压抑、惊恐、暴力和无望。而更是通过这种强烈的极端对比,把母亲的仁慈、善良、隐忍、宽和凸显地更为伟大,把“圣母形象”的光辉借助苦难进一步提升和强化。把男权社会下的黑暗面,与女性美好的光影面融合表现,一步步引出影片的主旨。
而在这样令人绝望的传统男权掌控下,导演在呈现社会现实时,也安插了几个性格迥异的男性存在。一是暗恋女主尹希娅的少年钦腾,他从小与单亲母亲生活,父亲缺乏的成长环境,让他避免了父权对他的过多干扰,而是更为懂得欣赏女性的闪光点,理解女性的心理,并尝试用自己的力量给予身边女性宽慰。他对于女主的成长或者说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弥补和取代了女性从小缺失的父亲关怀。他对初恋近乎崇拜式的欣赏,对女主近乎无条件的付出,甚至不计前嫌、不惧流言与世俗眼光的紧紧追随,让我们看到了印度新生代男性另一种发展的可能。钦腾对女性的尊重和理解、呵护与奉献,将女性的存在视为一种感恩和幸福。他强大的内心和健全的三观,在冰冷的父权形象下,是对冰冷的绝对权威的一种暖意解构,而他的正向成长,更是展现了导演对下一代印度社会主导者改变社会现况的期待和善意。
另一位男性是女主可爱的小弟弟古杜。和钦腾由母亲抚养受到单方面影响不同,他生活在绝对父权和卑微女权的家庭中,他享受父亲的宠爱,也感受母亲与姐姐的疼惜。年纪尚小的他,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他会因目睹父亲殴打妻子而万分震惊,会在姐姐无措害怕时勇敢地紧紧抱住对方,也会偷偷帮助姐姐隐瞒事实,并悄悄地粘补好破碎的电脑……他出自内心对家人好,但这份好更多意义上,如父亲对姑姑的好,是源自血缘或者亲缘地位的付出,正如母亲在婉拒女儿的离婚建议时说道,如果离婚了,古杜在爸爸抚养下长大,就很可能会成为他爸爸一样的人。导演在这个形象设定时,加入自己的用心,他不仅给影片安插了一种可能性,一方面表达离婚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也思考在家暴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与观念的发展方向。其实不难发现,在女主角尹希娅的身上,已经或明或隐带上了父亲的影子、略带急躁的性格、对母亲时而的不屑、以暴力发泄的方式处理矛盾与不满……影片正是通过多层次男性的塑造,给印度社会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女性角色的出路、男女平等观念的生长提供了男性视角下的诸多方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电影人在改变社会的道路,不断思考与前行的责任担当和主体自觉。
结语
影片的最后,领奖台上的尹希娅揭开影题谜底,真正的巨星不是光辉耀人的台上获奖者,而是背后默默支持前行的母亲。而这位伟大的母亲终于选择离开父权家庭的束缚。可是母亲离开家庭,应该往哪里去?电影没有给她一个答案,也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出走的娜拉会去往何方?这一问题需要整个印度社会的思考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