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将思维导图当做一种辅助自主学习的工具,它可以以图画的形式连点成面,形成辐射性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图画列举的方式全面但简单形象的构建出来,形成较为完善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认知结构;建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基础学科,知识系统性强,知识点分散。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教学,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降低学习的记忆难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现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坚持用开放性的眼光看待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却十分的有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思维导图可以借助图文并重的方式,将不同主题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用层级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在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记忆的链接,思维导图可以借助人左右脑的技能,通过记忆、阅读等方面的规律,帮助人们在艺术与科学、逻辑与猜想之间取得平衡的发展,有效开发人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直观,众所周知,放射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思考方式,进入到大脑当中的信息、资料等都可以变成一个思考的中心,由此中心出发延伸出无数个点,每一个小点和主题可以形成联结,每一个联结又可以向外无限地延伸,进而形成一个放射性的立体结构,这就可以看作是个人的信息库。思维导图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应用在思考、学习等方面,对人脑的发散思维开展很有帮助,能够打开学生的抽象思维,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认知结构的概述
要了解认知结构线索,首先要了解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指学生在某一学科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德国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曾指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奥苏贝尔也指出:学习就是把新概念、新信息不断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过程。高考地理试题往往选取新材料、新情境,且设问的视角和方式也较为新颖。笔者把试题涉及的新情境知识与认知结构知识建立的有效链接,称为“认知结构线索”,认为利用认知结构线索,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解题的重要思维能力。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重视地理知识间的特色与联系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确保导图的主体清晰明了,结构分明,确立思维导图每一层级的中心时都需要抓住知识点独具的特色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大块分为了自然、人文、区域三大地理知识体系,在讲解自然地理部分时,要着重于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与变化规律等,让学生先掌握自然地理的关键要素,然后可以将自然地理对人文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列举的方式展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各自的特点展现出来,再寻找各自知识体系中互有影响的部分,区域地理亦是同理。
(二)借助思维导图系统化整理地理知识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可以将各个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各个知识点变得系统和结构化,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作为节点,把知识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另外导图主要是借助图形和各种颜色对于知识进行呈现的,这样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化,给到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和好感。目前高中地理备课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可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势,并且可以把正确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可以自己来使用导图进行知识的复习。而且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导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导图框架,方便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针对大气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导图绘制,通过绘制让学生能够把各个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关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遇到了真正的地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搜集出需要的信息,从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备考的效果。
(三)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维
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涉及的水循环过程是从形式与地区两个视角引入的。如果单以教材中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叙述这一节的知识点,容易让学生对水循环在不同地区间的不同形式产生混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逻辑梳理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水循环在不同地区间的不同循环形式。针对这节课涉及的水循环三种形式,可以分别从海陆间、陆地内和海上内循环设计三个思维导图,待学生分别对这三种形式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将其综合,整理为一个思维导图。整理结束后,教师依据整理好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从头开始重温这一小节的知识逻辑,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思维导图具有形象、具体、灵活等特点,可以轻松将地理学科的知识展现出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考视域。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思维逻辑,因此,应当积极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辅助架构认知结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兵.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50):93-94.
[2]秦海平.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應用与思考[J].新智慧,2020(30):8+10.
[3]李林洁.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1):153.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认知结构;建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高中地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也是基础学科,知识系统性强,知识点分散。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教学,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降低学习的记忆难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现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坚持用开放性的眼光看待思维导图这种教学工具,并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却十分的有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特征。思维导图可以借助图文并重的方式,将不同主题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用层级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在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要素之间建立起一个记忆的链接,思维导图可以借助人左右脑的技能,通过记忆、阅读等方面的规律,帮助人们在艺术与科学、逻辑与猜想之间取得平衡的发展,有效开发人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直观,众所周知,放射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思考方式,进入到大脑当中的信息、资料等都可以变成一个思考的中心,由此中心出发延伸出无数个点,每一个小点和主题可以形成联结,每一个联结又可以向外无限地延伸,进而形成一个放射性的立体结构,这就可以看作是个人的信息库。思维导图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应用在思考、学习等方面,对人脑的发散思维开展很有帮助,能够打开学生的抽象思维,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认知结构的概述
要了解认知结构线索,首先要了解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指学生在某一学科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德国拓扑心理学家K.勒温曾指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奥苏贝尔也指出:学习就是把新概念、新信息不断地融入已有认知结构过程。高考地理试题往往选取新材料、新情境,且设问的视角和方式也较为新颖。笔者把试题涉及的新情境知识与认知结构知识建立的有效链接,称为“认知结构线索”,认为利用认知结构线索,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解题的重要思维能力。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一)重视地理知识间的特色与联系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确保导图的主体清晰明了,结构分明,确立思维导图每一层级的中心时都需要抓住知识点独具的特色与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大块分为了自然、人文、区域三大地理知识体系,在讲解自然地理部分时,要着重于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与变化规律等,让学生先掌握自然地理的关键要素,然后可以将自然地理对人文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列举的方式展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各自的特点展现出来,再寻找各自知识体系中互有影响的部分,区域地理亦是同理。
(二)借助思维导图系统化整理地理知识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可以将各个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让各个知识点变得系统和结构化,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些知识点作为节点,把知识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另外导图主要是借助图形和各种颜色对于知识进行呈现的,这样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化,给到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兴趣和好感。目前高中地理备课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认识,可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势,并且可以把正确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可以自己来使用导图进行知识的复习。而且每个人的思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导图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导图框架,方便学生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时,针对大气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导图绘制,通过绘制让学生能够把各个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关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遇到了真正的地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的搜集出需要的信息,从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备考的效果。
(三)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维
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涉及的水循环过程是从形式与地区两个视角引入的。如果单以教材中文字的方式向学生叙述这一节的知识点,容易让学生对水循环在不同地区间的不同形式产生混淆。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逻辑梳理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水循环在不同地区间的不同循环形式。针对这节课涉及的水循环三种形式,可以分别从海陆间、陆地内和海上内循环设计三个思维导图,待学生分别对这三种形式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将其综合,整理为一个思维导图。整理结束后,教师依据整理好的思维导图,带领学生从头开始重温这一小节的知识逻辑,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思维导图具有形象、具体、灵活等特点,可以轻松将地理学科的知识展现出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考视域。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地理思维逻辑,因此,应当积极将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辅助架构认知结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兵.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0(50):93-94.
[2]秦海平.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應用与思考[J].新智慧,2020(30):8+10.
[3]李林洁.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