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是通过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进化和生态等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传统讲解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难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而直感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直感手段,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近年来,笔者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有效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图形、动画等综合处理来制作课件,将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1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整合的优点
1.1 信息技术能引起无意注意
兴趣是无意注意的源泉,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认为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因为动态的事物更能引起注意的转移。
1.2 信息技术能加快信息加工
加涅认为,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储存与提取3个阶段。首先要有环境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接收器,接收器将收到的信息传递至感觉登录器,这一段时间,绝大多数信息未能受到注意,只有一小部分信息被注意选择而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才能到达“反应发生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刺激对信息量获得的多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多。
信息技术整合于高中生物教学,能给学生比较强烈的刺激。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难点突破时要注意巧用“组块”理论,就是在记忆中把许多小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尽管记忆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信息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一些信息组织成块,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
2 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特点,选择与设计多媒
体课件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发展都很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
3.1 创设实验情境
任何实验都是实验者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实验过程是实验者思维激发和碰撞的过程。在实验开始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声、色、图、文等媒体信息渲染气氛,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严密地探究实验过程。
3.2 学习实验内容
以实验为中心、以实验带动知识点是新课标最明显的特点。因此,实验内容的学习不仅对于完成整个实验至关重要,而且是以实验带动知识点的佐证。
3.3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演示实验既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演示实验的一部分;既可通过演示实验传授生物学新知识,也可以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或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失败或者无法使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可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
4 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用信息技术来演示教学内容和实验,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光合作用过程等现实无法展示的内容。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就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教学中不能盲目把信息技术应用成实验的替代品,因为实验比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来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的确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而抛弃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应用的场所。现代信息技术较先进,但也非万能,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选用。只有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
传统讲解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难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而直感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直感手段,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近年来,笔者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有效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图形、动画等综合处理来制作课件,将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1 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整合的优点
1.1 信息技术能引起无意注意
兴趣是无意注意的源泉,高中生物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认为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因为动态的事物更能引起注意的转移。
1.2 信息技术能加快信息加工
加涅认为,学习与记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储存与提取3个阶段。首先要有环境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接收器,接收器将收到的信息传递至感觉登录器,这一段时间,绝大多数信息未能受到注意,只有一小部分信息被注意选择而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才能到达“反应发生器”。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刺激对信息量获得的多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刺激越强,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多。
信息技术整合于高中生物教学,能给学生比较强烈的刺激。信息技术能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难点突破时要注意巧用“组块”理论,就是在记忆中把许多小单位组合成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尽管记忆同时出现的一系列信息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把一些信息组织成块,就可以大大提高记忆能力。
2 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特点,选择与设计多媒
体课件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发展都很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
3.1 创设实验情境
任何实验都是实验者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实验过程是实验者思维激发和碰撞的过程。在实验开始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声、色、图、文等媒体信息渲染气氛,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严密地探究实验过程。
3.2 学习实验内容
以实验为中心、以实验带动知识点是新课标最明显的特点。因此,实验内容的学习不仅对于完成整个实验至关重要,而且是以实验带动知识点的佐证。
3.3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演示实验既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演示实验的一部分;既可通过演示实验传授生物学新知识,也可以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或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失败或者无法使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可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
4 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用信息技术来演示教学内容和实验,如细胞的增殖分化、光合作用过程等现实无法展示的内容。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就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教学中不能盲目把信息技术应用成实验的替代品,因为实验比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来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的确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而抛弃传统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其优缺点,在生物课上都有其应用的场所。现代信息技术较先进,但也非万能,应根据不同的内容恰当选用。只有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