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成才的前提,实践是登高的阶梯,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因材施教,分层达标,用画展刺激学生,用荣誉发展学优生,用温暖关怀学困生,给予学生登高的“梯子”,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探索实践,创造创新,成为奇才和怪才。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让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这样虽然完成了美术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违背了美术课程标准,特别是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此,我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回顾教学实践,参加了多次新课程培训,并深入钻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美术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一、敢与“悲鸿”争伯仲
  江苏宜兴是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徐悲鸿、尹瘦石、钱松、吴冠中等书画大师的杰出成就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最好老师。
  1.名人名作的介绍与欣赏。初一新生入学伊始,我说:“我们江苏的宜兴,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名人荟萃,号称‘教授之乡’,同时也是‘书画之乡’。”介绍现代书画大师:钱松,专攻山水,曾任江苏画院院长;尹瘦石,书画兼长,闻名遐迩;吴冠中,中西合璧,独树一帜;徐悲鸿,泼墨奔马,扬名世界……他们无一不从兴趣开始,一步步脚踏实地地攀登,终于登临“一览众山小”的境地。他们的书,一字千金;他们的画,万贯难求。同时向学生展示大师作品的复制品,让学生欣赏、景仰,并激励他们,作为江苏人的后代、跨世纪的青少年,应该立志成为钱松、尹瘦石、吴冠中、徐悲鸿的第二、第三。
  2.身临其境,感受熏陶。组织学生前往德育教育基地,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尹瘦石纪念馆,瞻仰大师塑像,了解大师的生平和成才道路,欣赏他们的不朽之作,直接接受艺术氛围的熏陶,对书画感兴趣,树信心,长雄心,沿着艺术大师的道路,持之以恒,奋力攀登。
  二、让学生“一举成名”
  初中学生喜欢表扬,喜欢出风头,我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的展览,有效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
  1.初期成果展。每学期的第一堂美术课,我带领学生进入“书画展览室”,让初一新生参观欣赏出自本校师生之手的作品。作品中,有师生参加展览获奖的作品,有考取美专、美院的学生的作品,有高一级以上学生的作品。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又使学生感到美术可亲可近。特别是一些同学看到自己的哥哥姐姐或熟悉认识的人的作品在展览之列,更是自豪、羡慕不已。这样,以直观的形象、无声的语言,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堂习作展。课堂习作展大都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一是在学生作画时,教师巡视指导时发现佳作,及时向学生展示。这样,既激励了作画者本人,又鼓舞了作画能力较差的同学;二是在课间结束前挑选部分作品集体展览,先学生评,后教师归纳,多讲成绩,少讲不足;尽量以褒为主,一切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三是将批阅后的佳作在下堂美术课升始予以展览、传阅,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始终对学好美术有信心。
  3.校刊画廊展。在重大节庆和校园艺术节期间,学校校刊画廊举办“主题创作展”。目的有二:一是根据主题需要,教师带头创作示范画,并构思内容,重点在美术特长生、兴趣小组中展开,再集思广益,初展样品,在全校发动推广,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掀起创作热潮。二是为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设置,激发他们欣赏名画、收集佳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兴趣。举办形式多样的美术展览,使较多的学生“一举成名”,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对书画的兴趣,发展了特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优劣同温暖
  由于遗传、天赋等原因,造成了学生美术能力存在优劣之分。教师给予他们不同的辅导,一样的温暖,旨在达到相同的目的——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1.发展美术特长生的兴趣。谦逊、踏实、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是美术特长生不断进步的基础。美术特长生比一般学生天赋更优秀。平时因为家长、亲友甚至老师的看重和宠爱,他们容易自高自大,不思进取,削弱进取心,淡化兴趣。指导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正确疏导,使其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学海无涯的道理,引导他们不浪费天赋,正确合理开发。要登上无限风光的顶峰,必须有浓厚的登高兴趣,然后百折不回地攀登,才有可能最终到达。积极鼓励指导特长生参加各类比赛,开阔视野,增强向更高层次冲击的动力。
  2.培养“困难户”的兴趣。一些绘画基础差或美术天赋不佳的同学,不是冷待或“丢包袱”,而是将“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他们是美术素质的“困难户”,甚至是“特困户”,必须给他们解“困”送“温暖”。我经常在他们身边逗留,具体指导,甚至协助构图制作,一有成功之处就立即表扬,“润物细无声”。
  四、登高的阶梯是实践
  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实践。除了课堂习作外,还要让学生参与学校校刊、画廊、班级板报、墙报及手抄报的设计与刊出。
  1.让美术特长生参与学校校刊、画廊的刊出与设计,让他们给美术字勾边,给文章空白处插花。
  2.让更多同学参与班级板报、墙报及手抄报的设计刊出,定期评比、表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既提高了他们的设计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兴趣和荣誉感。
  五、只有异想天开,才能一鸣惊人
  时代在突飞猛进,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各方面的奇才、怪才。牛顿没有异想天开,不可能发现地球引力。只有异想天开,才能有一鸣惊人的创造。通过新课程培训和自己的深入钻研,我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形象思维,异想天开地创造,使审美能力与世界与时代接轨。
  1.教完《我为校园添色彩》中的学生装设计,学生对男女职业款式和色彩搭配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我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重点辅导一个班进行时装表演。我只拟了一个主题《春夏秋冬的旋律》,各种职业、各个季节的服饰由同学自己留心观察,选择最富代表性、最具时代感的充满活力的款式表演,引起了轰动,既巩固了新课程知识,延伸了形象思维与创新意识,又给同学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
  2.展示《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时,一位同学展示出的作品是方形的盘子方形的碗,引起了全班哄堂大笑。这个同学脸红脖子粗地辩白:“这样的盘子、碗在菜橱里、冰箱里就好安排了,不占地方。”同学们都止笑转而思考了。教师此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保护了这种异想天开,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
  总之,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育人过程。美术教师要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总结,积极培养受教育者的兴趣,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使其技能技巧得到更充分、更完美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学生之间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的有效性。  关键词: 科学课堂实验 学生互评 有效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课程要从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价内容体系,包括:科学探究;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认识四个方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科学课程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  一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
摘 要: 在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创造音乐、发展音乐,教师就要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和观念,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音乐、生动地表现音乐、大胆地创造音乐,从而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音乐 教学方式 兴趣爱好  本文围绕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将多媒体有效应用到音乐教学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与基础教育结合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医学发展迅速,尤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更突出,教学效果更佳。  关键词: 病理学 多媒体教学 重要性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同时病理学也是一门形态科学,着重从形态学角度阐述病变器官、组织大体特点和镜下特点,从而阐述疾病发生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研究工作形式,是指教师针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具体特点,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从而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更是一种交流经验的好方法。下面我就“说课”说什么、怎么说谈谈看法。  一、说教材  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