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歌唱活动是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能促进他们的感性经验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 养。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小学生唱歌很生硬,缺乏表现力。 那如何让小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更具表现力呢?
带着这个问题本文从小学生理解歌词入手,通过教师范唱、学
生模仿唱 、教师引导唱、律动辅助唱和舞台表演唱六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小学生在歌唱活动中表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歌唱活动 情境 理解 情感 表现能力 音乐素质
《小学生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培养兴趣入手,发展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 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小学生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学生唱起歌来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她们不懂得如何在歌唱的过程中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要带感情色彩去唱歌。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那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歌曲的
表现力呢?在一年级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歌词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一年级小学生不能到位地演唱歌曲,跟他们对歌词的理解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好歌词所
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我觉得先要从歌词下手。歌词是学生与歌曲 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学生有 着直接的影响。但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 力,如果单纯的只是让学生朗读歌词就失去了歌曲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
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像在教授歌曲《买菜》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小朋友们,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我们一起跟奶奶去菜市场去买菜吧。瞧!菜市 场的菜可真多呀!鸡蛋圆溜溜的;青菜绿油油的;还要母鸡咯咯叫,
鱼儿蹦蹦跳。我和奶奶买了这么多的菜拿也拿不动!”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中,如歌曲《好朋友来啦》,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唱起来积极性就会非常的高。
二、范唱感染,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学生们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
师们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在歌曲
《亮火虫》的范唱中,我先让孩子们回忆一下萤火虫飞的时候的样子,是一闪一闪的亮亮的,飞的时候是快乐的开心的。并通过丰富的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孩子们带着幸福的快乐的表情深情愉
悦的演唱。这样就让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学唱歌曲、急于表达的欲望。
三、模仿演唱,提高小学生表现的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唱可以使学生们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
提高。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会反复播放要学的歌曲让学生先熟悉旋律。在孩子们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在音乐活动实践中的模仿演唱,反复进行齐唱练习以达到目的。
四、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 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如歌曲《听听谁在唱》的引导语:沙沙沙、沙沙沙天空下起了小雨,是谁在唱歌呀?
(小雨在唱歌)呱呱呱、呱呱呱是谁在歌唱啊(青蛙在歌唱)。过
渡语;你们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
感动,感受到了你们对大自然的爱,是啊,大自然是神奇的,她赋予了我们美的享受,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回馈大自然。有这么多充满
深情的话语来渲染,孩子们演唱时会更加地投入。
五、辅助律动,让幼兒在歌唱实践中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
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们初步学唱歌曲后,如果能引导他们用动作加以表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粉刷匠》这个活动中,在学生们学唱歌曲后,我就 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刷刷房顶、刷刷窗户等一系列动作的编排,使他们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热爱劳动的感情寄托在演唱当中。
六、创设舞台,培养学生们的表现能力
在每次教授歌曲之后,我们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表演的舞
台,让他们能在舞台上大胆的进行表演唱,并及时的给予鼓励。这
样,学生们才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喜爱歌唱。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只能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活动,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
音乐教育,不仅能学到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戴晓林.关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22):160+168.
[1]刘静.试析如何实现小学音乐趣味歌唱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30-231.
歌唱活动是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能促进他们的感性经验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 养。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小学生唱歌很生硬,缺乏表现力。 那如何让小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更具表现力呢?
带着这个问题本文从小学生理解歌词入手,通过教师范唱、学
生模仿唱 、教师引导唱、律动辅助唱和舞台表演唱六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小学生在歌唱活动中表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歌唱活动 情境 理解 情感 表现能力 音乐素质
《小学生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从培养兴趣入手,发展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 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小学生特别是乡镇学校的学生唱起歌来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她们不懂得如何在歌唱的过程中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要带感情色彩去唱歌。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那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歌曲的
表现力呢?在一年级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歌词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一年级小学生不能到位地演唱歌曲,跟他们对歌词的理解非常重要。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好歌词所
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我觉得先要从歌词下手。歌词是学生与歌曲 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学生有 着直接的影响。但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 力,如果单纯的只是让学生朗读歌词就失去了歌曲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
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像在教授歌曲《买菜》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小朋友们,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我们一起跟奶奶去菜市场去买菜吧。瞧!菜市 场的菜可真多呀!鸡蛋圆溜溜的;青菜绿油油的;还要母鸡咯咯叫,
鱼儿蹦蹦跳。我和奶奶买了这么多的菜拿也拿不动!”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中,如歌曲《好朋友来啦》,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唱起来积极性就会非常的高。
二、范唱感染,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学生们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
师们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在歌曲
《亮火虫》的范唱中,我先让孩子们回忆一下萤火虫飞的时候的样子,是一闪一闪的亮亮的,飞的时候是快乐的开心的。并通过丰富的表情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孩子们带着幸福的快乐的表情深情愉
悦的演唱。这样就让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学唱歌曲、急于表达的欲望。
三、模仿演唱,提高小学生表现的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唱可以使学生们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
提高。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会反复播放要学的歌曲让学生先熟悉旋律。在孩子们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在音乐活动实践中的模仿演唱,反复进行齐唱练习以达到目的。
四、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 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如歌曲《听听谁在唱》的引导语:沙沙沙、沙沙沙天空下起了小雨,是谁在唱歌呀?
(小雨在唱歌)呱呱呱、呱呱呱是谁在歌唱啊(青蛙在歌唱)。过
渡语;你们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
感动,感受到了你们对大自然的爱,是啊,大自然是神奇的,她赋予了我们美的享受,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回馈大自然。有这么多充满
深情的话语来渲染,孩子们演唱时会更加地投入。
五、辅助律动,让幼兒在歌唱实践中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
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们初步学唱歌曲后,如果能引导他们用动作加以表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粉刷匠》这个活动中,在学生们学唱歌曲后,我就 引导他们通过劳动,刷刷房顶、刷刷窗户等一系列动作的编排,使他们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热爱劳动的感情寄托在演唱当中。
六、创设舞台,培养学生们的表现能力
在每次教授歌曲之后,我们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表演的舞
台,让他们能在舞台上大胆的进行表演唱,并及时的给予鼓励。这
样,学生们才会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喜爱歌唱。
总之,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只能遵循他们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活动,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
音乐教育,不仅能学到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戴晓林.关于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策略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22):160+168.
[1]刘静.试析如何实现小学音乐趣味歌唱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