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投资收益率的研究是教育经济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那么教育对经济社会、以及个人带来的种种利益也就更加复杂、难以计量。本文试图在厘清教育收益内容的基础上,对教育收益内容的量化进行简要分析,为之后的教育收益率估算方法的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教育收益;明瑟收益率;净现值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81-01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在说明教育投资对个人收入的增加和整个社会的收益有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引导国家和个人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不管是国家还是受教育个人都有更强的愿望投资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间,教育确实对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教育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随着近几年 “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人们开始质疑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到底有没有作用,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能不能去量化。因此,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些贡献的大小怎么去衡量,便成了教育经济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育收益概念新的分析
关于教育收益的传统认识,大多数教育经济学专家和学者、大部分文献和专著认为教育收益是指教育投资的最终产品在市场上为受教育的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收益,这些收益往往被局限为可以量化的货币效益。
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更倾向于这样一个更为全面的教育收益的理解:教育收益是指因受教育者增加相应的教育年限而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效果和利益,这些收益包括教育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教育的個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教育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教育的即时收益和延期收益、教育过程中的收益和教育最终产品的收益等。更有文献提出教育收益还包括因接受教育而发生的情感上的收益、荣誉和地位的收益等。总之,教育收益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其外延也是十分广泛的。
二、教育收益内容的量化问题
教育收益的量化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是教育收益率估算的两大难题之一。本文按照教育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的分类方法,对教育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
(一)教育个人收益的量化分析
教育的个人收益也就是教育投资给个人带来的工资收入、情感、地位、荣誉感、就业机会增加等方面的收益。
1.教育投资的工资收益:
教育投资的工资收益是受教育者因增加教育年限而增加的那部分收入,是教育个人收益中最易量化的一种收益形式。对其量化往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一定教育年限的受教育者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电话或网络访谈得到这一样本群体的工资收入数据,并结合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按着一定的工资增长率、失业率以及教育对收入贡献的系数加以优化调整。最后用调整后的工资去除接受下一级教育的受教育者所能得到的工资,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增加教育投资的工资收益。
2.教育投资的情感收益
情感收益往往是指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或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爱情和友情的收益,以及自我情绪和心理的调控能力、审美能力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这部分收益现在尚没有衡量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3.受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可以量化的货币收益
受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不被视为教育的收益。但是有些收益确实是因为接受了教育而产生的,在计量教育收益时应尽可能考虑在内,至少要承认这一收益的存在。本文认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因教育而产生的货币收益有以下几种:
(1)在校期间因正在接受的教育而获得的兼职所产生的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在读学生因其素质高、纪律性很强、容易管控、学习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原因,往往乐于被很多企业单位接受。例如:很多厂家在学生假期大量的招收学生假期工;很多企业单位也往往乐于接受在读学生去本单位实习;以及很多家教招聘都明文规定要求在读大学生等,可以表明这些兼职工作的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正在接受教育,那么因这些兼职而获得的收入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因教育而获得的收入。
(2)奖学金、助学金。
奖学金是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因学习成绩优秀或科研成果突出而获得的,用于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货币形式的奖励。助学金则是学生在读期间因家庭困难,在如果继续依靠自己和家庭的收入就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学校给予贫困学生的,帮助顺利完成学业的无偿性货币援助。鉴于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是学生在就读期间因受教育而获得的无偿性货币收入,那么这部分收益也应该计入受教育者个人的收益。
(3)荣誉和地位上的收益
古今中外都有这样一种不变的现象:一个人所接受的学问和知识越多,越被世人尊敬,其话语权就越大,其社会地位往往就越高。这种现象就是教育所带来的个人荣誉和地位上的收益。虽然这种收益很难找到量化的标准,但也必须要明确。
(二)教育的社会收益的量化分析
教育对社会所带了的收益是与教育的个人收益相对而言的。教育的社会收益主要是指个人因接受教育而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利益,对社会收益的衡量,往往基于教育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或NDP贡献率,这个贡献率就被成为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教育的社会收益的内涵与个人收益的内涵一样,也十分复杂,既包括经济、社会方面的收益,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收益。本文则按照货币形式的社会收益和非货币形式的社会会收益这一分类形式对社会收益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
1.货币形式的教育社会收益
货币形式教育的社会收益也就是狭义上的社会会受益,即因增加受教育年限而增加的经济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
2.非货币形式的教育收益
非货币形式的教育收益主要由以下几类:教育因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给社会带来的收益;教育可以大幅度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教育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教育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国际荣誉感和综合国力。
由于教育收益内涵的复杂性和教育收益外延的不断扩展,以及教育投资者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了教育收益内容量化的困难性。鉴于本人能力有限,仅对教育收益内容的作出以上分析。
参考文献:
[1]曹兆文.对“教育收益”的再认识[J]. 现代教育科学,2006(02):20-23.
[2]王玉昆.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七) [J]. 中小学管理,1996(10):38-40.
[3]林日荣.教育经济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5-167.
[4]王玉昆.教育经济学[M].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143-167.
【关键词】教育收益;明瑟收益率;净现值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181-01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在说明教育投资对个人收入的增加和整个社会的收益有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引导国家和个人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不管是国家还是受教育个人都有更强的愿望投资教育。在过去几十年间,教育确实对个人的经济收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教育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随着近几年 “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人们开始质疑教育对个人和国家到底有没有作用,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能不能去量化。因此,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贡献,这些贡献的大小怎么去衡量,便成了教育经济学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一、教育收益概念新的分析
关于教育收益的传统认识,大多数教育经济学专家和学者、大部分文献和专著认为教育收益是指教育投资的最终产品在市场上为受教育的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种种收益,这些收益往往被局限为可以量化的货币效益。
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更倾向于这样一个更为全面的教育收益的理解:教育收益是指因受教育者增加相应的教育年限而为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效果和利益,这些收益包括教育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教育的個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教育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教育的即时收益和延期收益、教育过程中的收益和教育最终产品的收益等。更有文献提出教育收益还包括因接受教育而发生的情感上的收益、荣誉和地位的收益等。总之,教育收益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其外延也是十分广泛的。
二、教育收益内容的量化问题
教育收益的量化问题一直困扰着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是教育收益率估算的两大难题之一。本文按照教育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的分类方法,对教育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
(一)教育个人收益的量化分析
教育的个人收益也就是教育投资给个人带来的工资收入、情感、地位、荣誉感、就业机会增加等方面的收益。
1.教育投资的工资收益:
教育投资的工资收益是受教育者因增加教育年限而增加的那部分收入,是教育个人收益中最易量化的一种收益形式。对其量化往往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一定教育年限的受教育者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电话或网络访谈得到这一样本群体的工资收入数据,并结合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按着一定的工资增长率、失业率以及教育对收入贡献的系数加以优化调整。最后用调整后的工资去除接受下一级教育的受教育者所能得到的工资,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增加教育投资的工资收益。
2.教育投资的情感收益
情感收益往往是指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或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爱情和友情的收益,以及自我情绪和心理的调控能力、审美能力的增加所带来的收益。这部分收益现在尚没有衡量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3.受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可以量化的货币收益
受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不被视为教育的收益。但是有些收益确实是因为接受了教育而产生的,在计量教育收益时应尽可能考虑在内,至少要承认这一收益的存在。本文认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因教育而产生的货币收益有以下几种:
(1)在校期间因正在接受的教育而获得的兼职所产生的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在读学生因其素质高、纪律性很强、容易管控、学习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原因,往往乐于被很多企业单位接受。例如:很多厂家在学生假期大量的招收学生假期工;很多企业单位也往往乐于接受在读学生去本单位实习;以及很多家教招聘都明文规定要求在读大学生等,可以表明这些兼职工作的获得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正在接受教育,那么因这些兼职而获得的收入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因教育而获得的收入。
(2)奖学金、助学金。
奖学金是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因学习成绩优秀或科研成果突出而获得的,用于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货币形式的奖励。助学金则是学生在读期间因家庭困难,在如果继续依靠自己和家庭的收入就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学校给予贫困学生的,帮助顺利完成学业的无偿性货币援助。鉴于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是学生在就读期间因受教育而获得的无偿性货币收入,那么这部分收益也应该计入受教育者个人的收益。
(3)荣誉和地位上的收益
古今中外都有这样一种不变的现象:一个人所接受的学问和知识越多,越被世人尊敬,其话语权就越大,其社会地位往往就越高。这种现象就是教育所带来的个人荣誉和地位上的收益。虽然这种收益很难找到量化的标准,但也必须要明确。
(二)教育的社会收益的量化分析
教育对社会所带了的收益是与教育的个人收益相对而言的。教育的社会收益主要是指个人因接受教育而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利益,对社会收益的衡量,往往基于教育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或NDP贡献率,这个贡献率就被成为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教育的社会收益的内涵与个人收益的内涵一样,也十分复杂,既包括经济、社会方面的收益,也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收益。本文则按照货币形式的社会收益和非货币形式的社会会收益这一分类形式对社会收益的内容进行量化分析。
1.货币形式的教育社会收益
货币形式教育的社会收益也就是狭义上的社会会受益,即因增加受教育年限而增加的经济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
2.非货币形式的教育收益
非货币形式的教育收益主要由以下几类:教育因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给社会带来的收益;教育可以大幅度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教育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能力的增强,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教育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发展;教育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国际荣誉感和综合国力。
由于教育收益内涵的复杂性和教育收益外延的不断扩展,以及教育投资者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导致了教育收益内容量化的困难性。鉴于本人能力有限,仅对教育收益内容的作出以上分析。
参考文献:
[1]曹兆文.对“教育收益”的再认识[J]. 现代教育科学,2006(02):20-23.
[2]王玉昆.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七) [J]. 中小学管理,1996(10):38-40.
[3]林日荣.教育经济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5-167.
[4]王玉昆.教育经济学[M].华文出版社,2005年版:14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