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形结合”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教学思想,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将其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对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大有裨益。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数学思维;教學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056-02
“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将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借以直观化、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高中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解题脉络,理顺解题思路。
1 有效创建“数形结合”的教学情境
开展情境化教学要以理论内容为出发点,结合教师在课下所收集和整理的各种素材,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同“数形结合”结合起来,以便为学生建构一个挖掘数学潜能、锻造数学思维的良好平台[1]。
要想成功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课件作为情境设计的载体。要构建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平台,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优势。如学习“平面向量”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以“数形结合法”为辅助,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向量”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再也不必一知半解地抠理论的字眼,而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向量模拟计算过程,进而将数学教材上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加以有效地点拨,使学生一边读着教材理论定义,一边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图形,帮助其解决相当一部分关于向量的难题,以确保教学收获实实在在的效果[2]。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情境化教学中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拿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子,在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活中未知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总体而言,依托多媒体教学情境法不失为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需要在制作课件上下功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兴趣为主要目标。
2 数转为形的方法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包含较多的计算数量关系等内容。假若是单纯的数量计算,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单调,理解亦显得吃力。然而,假若将数转化为形,那就别有一番景象。鉴于此,数学教师要有效导引学生将各种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以便将文字叙述的题干转化为数学“图形语言”,利用这一“数学语言”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同时,利用数学图形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积极稳妥地帮助学生高效解答数学问题[3]。
如有这样一道题:关于x的方程:2x2-3x-2k=0在(-1,1)内有一个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由于本题需要函数图像解题,故需要首先准确画出函数图像,进而用“数形结合”的思路解答。首先,原方程变形为2x2-3x=2k,可令一个函数:y=2x2-3x和y=2k,原问题就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在区间内的交点个数问题。第一个函数便是如上图所示的抛物线,要用y=2k去截该抛物线,可见,随着k值变化,易知:2k=或-1≤2k<5时,只有一个公共点,故k=或-≤k<,达到了将数(实根)转化为形(交点)。
3 形转化为数的方法策略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抽象的高中数学题时,往往需要构建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坐标系,接着把题干中的各种数据“转移”到该坐标系中,使各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经由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教师唯有加强学生对坐标系绘制的训练,使其依照题意寻求各坐标之间的间距,才能更快速、准确地完成题目解答。
在学习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方面的内容时,数学教师要学会将抽象的图形直观化,引导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在脑海中回忆和调动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断寻求解答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快速解答[4]。如遇到高中几何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证明题或者应用解答题时,教师要告诫学生学会“形转化为数”的解题思维,学会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如“某个图形中的任意两条线是否平行,其夹角能否呈90°的直角,求夹角大小”等问题,这类几何题完全可以先把立体几何的图形向量化。也就是说,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不是单向的应用,而是双向的互动转化,既可以根据题目解答的需要将数转化为形,同时亦可以根据灵活性和技巧性的原则,将形转化为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时游刃有余。再如,在学习“方程”有关的知识点后,为巩固将“形”转化为“数”的解题思想,教师不妨给学生设置相关例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梳理以“形”化“数”的思维。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0且a≠1,方程a∣x∣=x+a有两个相异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是____?为帮助学生织密“数形结合”的思维网络,教师可引入“以形化数”思想。这样既能全面量化并落实教学目标,亦能激励并引导广大学生根据图形展开有效的思考,进而运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答案。
4 结语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教与学中的常见方法。作为教师,需要明确该思想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学意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数转形、以形转数等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数形结合”的应用能力,进而不断地丰富其解题思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申自强.“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2019(17).
[2]袁先军.数形结合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
[3]江兆宇.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
[4]文兴奎.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关键词】“数形结合”;高中数学;数学思维;教學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056-02
“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将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借以直观化、立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高中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解题脉络,理顺解题思路。
1 有效创建“数形结合”的教学情境
开展情境化教学要以理论内容为出发点,结合教师在课下所收集和整理的各种素材,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同“数形结合”结合起来,以便为学生建构一个挖掘数学潜能、锻造数学思维的良好平台[1]。
要想成功创设教学情境,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课件作为情境设计的载体。要构建真正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平台,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优势。如学习“平面向量”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情境,并以“数形结合法”为辅助,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向量”的知识。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再也不必一知半解地抠理论的字眼,而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所展示的向量模拟计算过程,进而将数学教材上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加以有效地点拨,使学生一边读着教材理论定义,一边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图形,帮助其解决相当一部分关于向量的难题,以确保教学收获实实在在的效果[2]。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情境化教学中要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拿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子,在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更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生活中未知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总体而言,依托多媒体教学情境法不失为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手段。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需要在制作课件上下功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兴趣为主要目标。
2 数转为形的方法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包含较多的计算数量关系等内容。假若是单纯的数量计算,学生会感到数学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单调,理解亦显得吃力。然而,假若将数转化为形,那就别有一番景象。鉴于此,数学教师要有效导引学生将各种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以便将文字叙述的题干转化为数学“图形语言”,利用这一“数学语言”理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同时,利用数学图形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积极稳妥地帮助学生高效解答数学问题[3]。
如有这样一道题:关于x的方程:2x2-3x-2k=0在(-1,1)内有一个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由于本题需要函数图像解题,故需要首先准确画出函数图像,进而用“数形结合”的思路解答。首先,原方程变形为2x2-3x=2k,可令一个函数:y=2x2-3x和y=2k,原问题就转化为两个函数的在区间内的交点个数问题。第一个函数便是如上图所示的抛物线,要用y=2k去截该抛物线,可见,随着k值变化,易知:2k=或-1≤2k<5时,只有一个公共点,故k=或-≤k<,达到了将数(实根)转化为形(交点)。
3 形转化为数的方法策略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抽象的高中数学题时,往往需要构建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坐标系,接着把题干中的各种数据“转移”到该坐标系中,使各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经由数据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教师唯有加强学生对坐标系绘制的训练,使其依照题意寻求各坐标之间的间距,才能更快速、准确地完成题目解答。
在学习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方面的内容时,数学教师要学会将抽象的图形直观化,引导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在脑海中回忆和调动所学的数学知识,不断寻求解答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快速解答[4]。如遇到高中几何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证明题或者应用解答题时,教师要告诫学生学会“形转化为数”的解题思维,学会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如“某个图形中的任意两条线是否平行,其夹角能否呈90°的直角,求夹角大小”等问题,这类几何题完全可以先把立体几何的图形向量化。也就是说,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时,不是单向的应用,而是双向的互动转化,既可以根据题目解答的需要将数转化为形,同时亦可以根据灵活性和技巧性的原则,将形转化为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时游刃有余。再如,在学习“方程”有关的知识点后,为巩固将“形”转化为“数”的解题思想,教师不妨给学生设置相关例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梳理以“形”化“数”的思维。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0且a≠1,方程a∣x∣=x+a有两个相异实根,求a的取值范围是____?为帮助学生织密“数形结合”的思维网络,教师可引入“以形化数”思想。这样既能全面量化并落实教学目标,亦能激励并引导广大学生根据图形展开有效的思考,进而运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答案。
4 结语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教与学中的常见方法。作为教师,需要明确该思想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学意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数转形、以形转数等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数形结合”的应用能力,进而不断地丰富其解题思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申自强.“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2019(17).
[2]袁先军.数形结合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5).
[3]江兆宇.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
[4]文兴奎.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