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澳、新合作办学模式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到境外合作办学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英国高校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同时,还积极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在境外办学。
  英国高校的境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某所高校和外国高校共同新建一所大学,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另一种是英国某所高校在境外与外国高校联合培养大学生。授课方式也有两种:一是在境外实施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学生在当地读完两年或大部分课程,最后一年或最后一阶段转入英国大学继续就读。因此,只要学生读完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即可获得英国大学颁发的学位和资格证书。以诺丁汉大学为例,该校共有四个校区,其中一个设在马来西亚,各个校区的学生获得的学位证书并没有差别。
  英国政府一贯严格控制境外办学的质量以保证英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1995年10月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高等教育境外合作办学实施准则》,其中特别强调境外办学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如规定学生入学资格、课程设置、学制都必须与英国国内的相应规定保持一致,英国大学必须完全控制考试和评估方法等。到2001年,英国政府提出本国高校开展的所有合作办学项目(含境内外两类),必须经过质量保证署检查达标后,才能实施。
  此外,英国在大力发展境外合作办学的同时,还参与欧盟国家高等教育和研究计划。因为英国政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学习欧洲史、欧洲地理及文化和语言,并取得国外经历,拓宽视野;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计划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多的国际思想,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
  澳大利亚:分时段接受教育
  为了扩大国际影响,澳大利亚高校不断加大对外合作办学的力度,推出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其合作办学方式主要是:部分时段在国外进行、部分时段到国内本校或第三国分校接受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已有许多大学开始通过远程教育方式提供服务,并在国外设立了相应的教育服务机构。创建于1946年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许多学科的学术地位在澳大利亚独占鳌头,该校毕业的科研专家曾多次获得包括诺贝尔奖、马科尼国际奖在内的世界级学术大奖。截止目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已与全球上百所大学签有学术合作协议,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史丹佛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等会。此外,该校参加了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澳洲八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南亚高等教育协会等教育机构。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也是澳洲八校联盟的成员之一,学校共有8个分校且各具特色。其中,6个在澳洲本土,另外两个则是莫纳什大学分别与马来西亚、南非合作成立的海外分校。其中,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目前在校生4000多名,开设有40多种专业及相关课程;莫纳什大学南非分校目前有在校生4000人,开设有20多种专业及相关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分校学生可以在第一年后转去其它分校继续深造或修读部分课程,最后一年再转回本分校;海外分校学生获得的学位证书与总校颁发的一样,没有任何分校字样。此外,莫纳什大学还在意大利普拉托设立了一个中心,作为与欧洲研究中心密切合作的基地,并提供部分本科生到国外学习的机会。
  新加坡:合作办学是主流
  新加坡延续了英联邦国家的教育体制,但新加坡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发展出了独特的教育模式。新加波鼓励所有大学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这样可以让新加坡在很短时间内获得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让本国学生体验到世界领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念。
  新加坡的公立大学共有3所,即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已分别与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旦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合作,在美国、中国、瑞典、印度、以色列等主要创业中心地区设立了7所海外学院,还在中国苏州设立了唯一的直属苏州研究院。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则与40多个国家超过300家学府机构建立了联系网,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新加坡——剑桥伙伴关系,新加坡——斯坦福伙伴关系,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学院,新加坡——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联盟,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盛顿大学及乔治亚理工学院合办的全球教育计划等。
  新加坡私立大学的课程被划分为大专阶段、高级大专阶段、本科阶段,所有新生需要按阶段依次完成所有课程。新加坡所有私立院校可以颁发的最高学历是大专文凭,但在新加坡教育部许可下,学校可以与英、美、澳等国的知名高校“联姻”,当学生完成规定专业课程后,可获得由英、美、澳等国合作院校颁发的学士、硕士学位。同时,学生可以选择全程在新加波私立大学就读,也可以选择在私立大学读一两年后、再到境外合作高校攻读剩余课程。例如,新加坡管理学院通过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的知名高校合作,学院为超过1.4万名在籍学生提供了50多项课程,包括多种研究生、本科生、学位和证书级别的学术课程。再如,新加坡新跃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合作,采用其教学大纲,推出与新加坡本土目前或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息息相关的课程;并聘请该校教授甚至是院长到新加坡任教或管理,以保障其教育教学水准。
其他文献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被媒体问及,如果重回25岁他会做什么。他回答说,他会在回新加坡之前游历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3个地方——美国、中国和印度。这话凸显了新加坡教育下一代的理念核心。教育是这个在714.3平方公里国土上拥有526万城市人口的小岛国家唯一可获得的资源。通过从世界各地吸取发展高等教育的经验,新加坡培养出了追求卓越的文化。大学的国际化、生源的全球化和研究经费的竞争性是新加坡建设世界一流教育体制的核
近日召开的广西教育厅2014年工作会议中获悉,广西将启动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据了解,广西已启动实施高校分类定位规划评议,起草《广西高校定位发展分类评估办法》,高校分类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广西将建立高校分类扶持新机制,筹措建设经费8亿多元,启动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工作,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并启动高职试点举办本科专业。
在学校里,往往会遇到一些看似有“品质问题”的学生,让教师很头疼,无从下手,甚至弄得教师措手不及,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呢?  课堂上遭遇“品质问题”学生  冯老师教授初三年级的语文课,对于经常在课堂中冒出来的一些“插曲”,她很是气愤。  例如,当讲到古文中的“太守自卫也”这句时,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学,某个学生则表现活跃,跟临近座位的学生,左边说说、右边说说,对“自
国务院5月15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这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
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第二期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期间,我们认真聆听了黄文峰、洪成文、赵希斌等八位教授关于在学校管理、高效教学、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讲座。通过现场参观北京市朝阳区新升小学在绿色环保教育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成功探索,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  教育因文化精彩  学校是文明的摇篮,是育人的圣地。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品位,张扬的是一所学校的个性,蕴含
近年来,为了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一校之长,我认为自己不仅应是一个行政执行者,也应是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  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在由专人负责教科室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组成的“双线”科研管理网络,建立
新课标出现后,用最少的时间求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平台。数学课堂的最优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这种使用,应该贯穿于学生的预习,教师的备课,课堂中师生的双向交流,课后学生的作业及反馈,过程性评价等每个环节。最优化的数学课堂要切实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塑造学生数学认知品质;新媒体提供的交
“三学期制”即把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实行夏季学期是国际通行的学制之一,为世界诸多名校采用。这种形式,既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进行访学进修以及开展科研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增加夏季小学期、实行“两长加一短”的三学期制,逐渐在我国许多高校“试水”。  清华:国内最早探索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清华大学就开始探索在六年制或五年制的长学制下,增
熊丙奇,  上海,  教育工作者  韩亚航空客机失事,让海外游学夏令营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舆论普遍批评,公益性的夏令营变味为商业活动,海外游学夏令营乱象纷呈。  其实,海外游学夏令营的乱象,根源就在于对其定位很模糊,究竟是公益,还是商业,大家莫衷一是。这导致其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而受教育者(消费者)对其也不明就里。  夏令营应根据其组织机构的不同,分为公益性质的夏令营和商业性质的夏令营。有关部
大学生无论是“低就”还是“将就” 并不意味着无业可就,这情形恰似车站滞留的旅客,其总会各想各法,最后各回各家。所谓的就业难便是诸多毕业生离校与上岗期间的“滞留”。作为准毕业生,追问大学生就业难时我们总爱把矛头指向政府、社会等,说教育体制不公,社会岗位不够。而大学生只是社会诸多元素中的一元,岂能希冀社会处处为我们着想,各种国家政策向我们倾斜。我们应从内因出发,完善自我,学习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