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一校之长,我认为自己不仅应是一个行政执行者,也应是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
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在由专人负责教科室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组成的“双线”科研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过程的落实。同时,学校开展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
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
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一是校长亲自抓科研,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二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重点课题研究。2010年我承担的《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被确立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现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强班子建设,形成科研“龙头”,带动下级层层落实。
依托主导课题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以校为本,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强化学校品牌的创建,形成特点鲜明的办学特色 依托省级课题《构建七彩学校文化,营造师生成长空间》,我校逐步形成了构建“绿色”文化,奠基生命的发展;构建“金色”文化,升华学生思想等七彩学校文化,真正让学校文化回归到人本,回归到基础,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实践,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质量强校,名师扬校,打造自主生成的课堂,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我校确立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学校主导课题,明确了“教师主导、学生主讲、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优化“课前(课中)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互动答疑——教师点拨纠偏——检测达成——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流程。
努力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我校邀请市县有关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选派教科研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把教科研根植于教育教学之中。
开展校本研究,创设教师成长的空间 我校开展了“六式培训法”,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即菜单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关材料进行教科研理论学习;反思式: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理论学习反思等;网研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科研信息的研讨和论坛;引领式:充分发挥教科研专家、教科研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拓展式:组织教师走出去进行拓展培训;和谐式:教研组学科组之间项目合作、集体攻关。
利用信息化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引导教师搜索、浏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开展业务学习博客论坛活动。我校申请了电化教育课题《网络环境下优化初中课堂教学的试验和研究》,围绕这一课题探索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强引导和激励,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我校针对教师心理开展了符合教师需求的各项活动。一是开展“三自”活动,即自主订购。让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科研的书籍、报刊杂志进行订购。二是探索符合教师成长的评价方式。学校制定了《临沭街道中心中学教科研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设立教科研成果专项奖,评先树优时对教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倾斜。
科研化的教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找准“切入点”,依托课题带动教学研究 我校围绕课堂教学选择课题,主要通过教情调研、学情调研、年级教导会、班级教导会,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让教师大胆探索。
开展和谐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是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共同交流,深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大力实施“12466”教研工程,即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的“一个目标”;教研系列和科研系列“两个系列”;教师个人的专项研究、备课组专题研究等“四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等“六级教研机制”;汇报课、研讨课等“六种课型活动”。三是建立教师帮带责任制。四是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二次备课和反思。
注重教科研活动的整合,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校认真落实县“互动——探究式”和市“35X”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教学策略,确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高效课堂。
努力开创科研兴校新局面
随着科研兴校的一路成长,近年来,我校共有130多位教师在省、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会等活动中共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200余节;接待兄弟学校听课教师860余人;云南、江苏等省内外共十多批考察团先后到我校参观指导。
创新没有止境,今后我将带领我校教师潜心科研兴校,面向未来育人,用优异的成绩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县教体局、街道党工委、各级领导和全街道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中心中学)
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在由专人负责教科室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组成的“双线”科研管理网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保证了过程的落实。同时,学校开展了系统的课题研究工作。
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
我校一直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坚持校长做教育科研的领头人:一是校长亲自抓科研,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二是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承担重点课题研究。2010年我承担的《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被确立为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现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强班子建设,形成科研“龙头”,带动下级层层落实。
依托主导课题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以校为本,文化立校,特色强校,强化学校品牌的创建,形成特点鲜明的办学特色 依托省级课题《构建七彩学校文化,营造师生成长空间》,我校逐步形成了构建“绿色”文化,奠基生命的发展;构建“金色”文化,升华学生思想等七彩学校文化,真正让学校文化回归到人本,回归到基础,回归到生活,回归到实践,促进师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质量强校,名师扬校,打造自主生成的课堂,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我校确立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学校主导课题,明确了“教师主导、学生主讲、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进一步优化“课前(课中)自学——小组合作探究——互动答疑——教师点拨纠偏——检测达成——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流程。
努力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我校邀请市县有关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选派教科研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同时,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把教科研根植于教育教学之中。
开展校本研究,创设教师成长的空间 我校开展了“六式培训法”,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即菜单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关材料进行教科研理论学习;反思式: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理论学习反思等;网研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科研信息的研讨和论坛;引领式:充分发挥教科研专家、教科研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拓展式:组织教师走出去进行拓展培训;和谐式:教研组学科组之间项目合作、集体攻关。
利用信息化平台,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充分利用新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引导教师搜索、浏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开展业务学习博客论坛活动。我校申请了电化教育课题《网络环境下优化初中课堂教学的试验和研究》,围绕这一课题探索信息化平台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强引导和激励,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我校针对教师心理开展了符合教师需求的各项活动。一是开展“三自”活动,即自主订购。让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科研的书籍、报刊杂志进行订购。二是探索符合教师成长的评价方式。学校制定了《临沭街道中心中学教科研评价体系》,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设立教科研成果专项奖,评先树优时对教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倾斜。
科研化的教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找准“切入点”,依托课题带动教学研究 我校围绕课堂教学选择课题,主要通过教情调研、学情调研、年级教导会、班级教导会,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让教师大胆探索。
开展和谐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是教师之间相互协作沟通,共同交流,深入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大力实施“12466”教研工程,即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的“一个目标”;教研系列和科研系列“两个系列”;教师个人的专项研究、备课组专题研究等“四个层次的科研项目”;常规性教研、提高性教研等“六级教研机制”;汇报课、研讨课等“六种课型活动”。三是建立教师帮带责任制。四是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二次备课和反思。
注重教科研活动的整合,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校认真落实县“互动——探究式”和市“35X”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自主生成、多元评价”教学策略,确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互动、过关达标、拓展延伸”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构建高效课堂。
努力开创科研兴校新局面
随着科研兴校的一路成长,近年来,我校共有130多位教师在省、市、县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会等活动中共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200余节;接待兄弟学校听课教师860余人;云南、江苏等省内外共十多批考察团先后到我校参观指导。
创新没有止境,今后我将带领我校教师潜心科研兴校,面向未来育人,用优异的成绩向关心支持我们的县教体局、街道党工委、各级领导和全街道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