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是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关键学生内在的地理素养发展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地理高效教学的认识历程
在新课程改革前,高中教学非常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们对课堂的认识就是要“高效的教”。地理教学就是告诉学生“在哪里”和“有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知识的快速记忆和强化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在课程改革后,我们开始注意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能力”与“素养”,就绝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于是,学生转身一变,成为课堂的主角。我们在地理课堂上看到了小品,听到了歌唱,体会到了丰富多彩,却感受不到地理味;学生则丢掉了课本,丢掉了地图,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中。我们进入了一个矫枉过正的时期。
因此,我们不禁发问:地图与能力有什么关系?地理就是罗列空间知识吗? 课本应该怎么用? 到底应该如何教学?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前后两种课堂的极大反差,激起了教学理念的斗争,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课程改革的起点,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地图的应用,反思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到起点,我们找到了课程标准,认识到知识是承载素质和能力的“蹦床”,没有知识,素质无从“弹”起,而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和“会学”。地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为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加强高效教学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认识到:高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时间内,采用某种形式将学生原来不理解的知识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并内化为能力。因此,要实现高效,就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规律,合理取舍分配,实现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的对接。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即为“服务者”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编码,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习主体——学生,学生将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自我知識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服务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突出地理教育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地理不同于别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联系现今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站在地理学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可以联系目前西安市和咸阳市正在共同打造的“西咸一体化”项目——西咸新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西咸新区的房地产进行调查,探究“西成一体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离不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谈话时,应和蔼可亲、仔细倾听他们的观点,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的,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如果学生答错或不会的,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总之要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问是一门“艺术”
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地理教师在课堂讲课时候,可以运用直观演示、故事、多媒体、动画等手段,使原本抽象问题具体化、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可以用flash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的宇宙空间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地球公转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教师的提问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内容性问题,也可以是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固定的答案的过程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提问目的,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避免只提内容性问题,多进行过程性问题提问。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是面向全体班级学生的,使学生感到有能力回答,有兴趣回答,准备问答,因而学生也会去主动回答。
(四)进行地理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在讲海水运动时,可以先讲二战时德军由于掌握了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海水运动的特点,从而成功逃过英军的监视进入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于洋流运动的方式的理解,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洋流运动对海上航行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还可以编些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比如书本上的变质岩可以利用“石大夜半花片杀英”这样的故事性短句来记住。这样的地理口诀还有很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自己编排,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主动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不能摆出一个知识权威者的姿态,而要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探索,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管理效率。比如,在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时,可以先给出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刚才所总结的知识进行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六)采取多元的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中说明:“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是考试,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并不排斥考试,相反常用考试的手段来测试与评价教学的质量或效果。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科学合理而必要的考试必将刺激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总结,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除考试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
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地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回归到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知识与能力的自然获取过程浓缩成为课堂学习的过程,还原学习的真面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地理高效教学的认识历程
在新课程改革前,高中教学非常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们对课堂的认识就是要“高效的教”。地理教学就是告诉学生“在哪里”和“有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知识的快速记忆和强化训练。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在课程改革后,我们开始注意学习的主体——学生,认识到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能力”与“素养”,就绝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于是,学生转身一变,成为课堂的主角。我们在地理课堂上看到了小品,听到了歌唱,体会到了丰富多彩,却感受不到地理味;学生则丢掉了课本,丢掉了地图,沉浸在活动的兴奋中。我们进入了一个矫枉过正的时期。
因此,我们不禁发问:地图与能力有什么关系?地理就是罗列空间知识吗? 课本应该怎么用? 到底应该如何教学?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前后两种课堂的极大反差,激起了教学理念的斗争,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课程改革的起点,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反思地图的应用,反思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到起点,我们找到了课程标准,认识到知识是承载素质和能力的“蹦床”,没有知识,素质无从“弹”起,而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和“会学”。地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样”“为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加强高效教学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认识到:高效教学就是在课堂时间内,采用某种形式将学生原来不理解的知识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并内化为能力。因此,要实现高效,就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规律,合理取舍分配,实现学生学习需求与教学目标的对接。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即为“服务者”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编码,以恰当的教学方式传递给学习主体——学生,学生将教师传递的信息进行自我知識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服务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突出地理教育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地理不同于别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联系现今所存在的具体问题,站在地理学的角度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比如,可以联系目前西安市和咸阳市正在共同打造的“西咸一体化”项目——西咸新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西咸新区的房地产进行调查,探究“西成一体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离不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谈话时,应和蔼可亲、仔细倾听他们的观点,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的,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如果学生答错或不会的,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总之要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问是一门“艺术”
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从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的动机。地理教师在课堂讲课时候,可以运用直观演示、故事、多媒体、动画等手段,使原本抽象问题具体化、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例如,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可以用flash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的宇宙空间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地球公转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教师的提问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内容性问题,也可以是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没有固定的答案的过程性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提问目的,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避免只提内容性问题,多进行过程性问题提问。提问的难度要适中,是面向全体班级学生的,使学生感到有能力回答,有兴趣回答,准备问答,因而学生也会去主动回答。
(四)进行地理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恰当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在讲海水运动时,可以先讲二战时德军由于掌握了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海水运动的特点,从而成功逃过英军的监视进入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于洋流运动的方式的理解,教师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洋流运动对海上航行产生了哪些影响。教师还可以编些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比如书本上的变质岩可以利用“石大夜半花片杀英”这样的故事性短句来记住。这样的地理口诀还有很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动大脑自己编排,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主动提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不能摆出一个知识权威者的姿态,而要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探索,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管理效率。比如,在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时,可以先给出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而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刚才所总结的知识进行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六)采取多元的评价标准
《课程标准》中说明:“地理学习评价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围不同,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是考试,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并不排斥考试,相反常用考试的手段来测试与评价教学的质量或效果。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科学合理而必要的考试必将刺激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总结,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和有效性。除考试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
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地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回归到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知识与能力的自然获取过程浓缩成为课堂学习的过程,还原学习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