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观察中学会发现
观察是科学课中的最常采用的方式,也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生活小巧门。比如在教《水》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水槽中的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他们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我用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过了一会儿,我让学生寻找“水” 字哪里去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蒸发了。随机总结出水的物理属性:液体水可以变成气体。这时,孩子们情绪高涨,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观察下,他们还发现了液体的水还可以变成固体的冰,固体的冰又可以变成液体的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发现了水的许多特点,还发现了关于节水的生活小常识:“厕所节水、洗衣节水、做饭节水”等一水多用的方法。这不仅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还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了生活,引向了课外,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讨论、辩论中学会发现
讨论和辩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信息的多向传递与撞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使教学实现民主,走向开放,展现出一种课堂生命的灵动,实现课堂的人文关怀。如上《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准备一些他们认为能够装水的东西,然后回忆了前面学过的关于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带来装水的工具和身上的五件宝贝(眼、耳、鼻、嘴、手)来研究关于水的其他特点。20分钟后,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整理出研究结果:“我发现搅动的时候水有气泡。”“我发现水能放大东西。”“筷子放到水里变弯了。”“没形状,有重量”……大家正说得起劲,一个平时学习一般化,不喜欢发言的同学站起来嗫嗫地说:“老师,我发现水有磁力。”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我急忙制止了他们,然后故作惊讶地说:“哦,你真聪明,还发现水有磁力,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磁力是怎么回事?”这个同学已没有了刚才的羞涩和胆怯,大声说:“把这个杯子(指一次性塑料饮水杯)这样放到水里,它就会吸到一起了,所以水有磁力。”其他同学听了后不甘示弱,有一个同学没有举手就站起来说:“老师,那不是磁力,是挤力,是水把杯子给挤瘪了。”另一个同学马上说:“不对,那是吸引力,水与空气相互吸引。”“是水的压力……”看着学生们仍然高高举起的手,我无不遗憾地说:“怎么办呢?已经过了下课的时间了,今天看来是说不完了。这样吧,回去之后把你们研究的结果记录到纸上,就是我们今天的研究报告。”随后,我看了看黑板上的内容接着说:“你们看,我们多了不起,有这么多的发现。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学课中都会得到解答,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好吗,下课吧。”
已经下课了,我看到学生们还围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这节课,我没有裁判,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和训练学生学会了参与讨论,特别是给那些不爱发言和不善发言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愿望,提高了表达能力。
三、在种植、饲养中学会发现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性活动。科学课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增强学习的乐趣。比如在“种大蒜”的活动中,他们发现了大蒜除种在农田和菜园里外,还可以盆栽,也可以“水培大蒜”。甚至也有部分同学在找资料时还发现了培育“萝卜大蒜花蓝”的办法,并试着进行栽培,结果成功了。他们把培育成的“萝卜大蒜花蓝”放在家里当成一种漂亮的室内装饰品。既美化了生活,又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我还让学生在家里饲养了一些金鱼、蚕、鸽子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懂得了一些动物知识。
四、在科学小制作中学会发现
科学小制作是对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在对小灯泡电路进行研究时,做一个小台灯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造,创造就要学会发现。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勇于发现、善于思考,就一定能有所创造。新课改下的科学课正需要这样。
(作者单位 陕西岐山县城关小学)
观察是科学课中的最常采用的方式,也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生活小巧门。比如在教《水》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水槽中的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他们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我用手蘸着水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过了一会儿,我让学生寻找“水” 字哪里去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蒸发了。随机总结出水的物理属性:液体水可以变成气体。这时,孩子们情绪高涨,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观察下,他们还发现了液体的水还可以变成固体的冰,固体的冰又可以变成液体的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发现了水的许多特点,还发现了关于节水的生活小常识:“厕所节水、洗衣节水、做饭节水”等一水多用的方法。这不仅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还将学生的视野引向了生活,引向了课外,使他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讨论、辩论中学会发现
讨论和辩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信息的多向传递与撞击,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可以使教学实现民主,走向开放,展现出一种课堂生命的灵动,实现课堂的人文关怀。如上《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准备一些他们认为能够装水的东西,然后回忆了前面学过的关于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带来装水的工具和身上的五件宝贝(眼、耳、鼻、嘴、手)来研究关于水的其他特点。20分钟后,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整理出研究结果:“我发现搅动的时候水有气泡。”“我发现水能放大东西。”“筷子放到水里变弯了。”“没形状,有重量”……大家正说得起劲,一个平时学习一般化,不喜欢发言的同学站起来嗫嗫地说:“老师,我发现水有磁力。”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我急忙制止了他们,然后故作惊讶地说:“哦,你真聪明,还发现水有磁力,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说说你的磁力是怎么回事?”这个同学已没有了刚才的羞涩和胆怯,大声说:“把这个杯子(指一次性塑料饮水杯)这样放到水里,它就会吸到一起了,所以水有磁力。”其他同学听了后不甘示弱,有一个同学没有举手就站起来说:“老师,那不是磁力,是挤力,是水把杯子给挤瘪了。”另一个同学马上说:“不对,那是吸引力,水与空气相互吸引。”“是水的压力……”看着学生们仍然高高举起的手,我无不遗憾地说:“怎么办呢?已经过了下课的时间了,今天看来是说不完了。这样吧,回去之后把你们研究的结果记录到纸上,就是我们今天的研究报告。”随后,我看了看黑板上的内容接着说:“你们看,我们多了不起,有这么多的发现。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学课中都会得到解答,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好吗,下课吧。”
已经下课了,我看到学生们还围在一起激烈地争论着。这节课,我没有裁判,而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和训练学生学会了参与讨论,特别是给那些不爱发言和不善发言的学生以发言的机会,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愿望,提高了表达能力。
三、在种植、饲养中学会发现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性活动。科学课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从中获得直接感知和技能,增强学习的乐趣。比如在“种大蒜”的活动中,他们发现了大蒜除种在农田和菜园里外,还可以盆栽,也可以“水培大蒜”。甚至也有部分同学在找资料时还发现了培育“萝卜大蒜花蓝”的办法,并试着进行栽培,结果成功了。他们把培育成的“萝卜大蒜花蓝”放在家里当成一种漂亮的室内装饰品。既美化了生活,又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我还让学生在家里饲养了一些金鱼、蚕、鸽子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懂得了一些动物知识。
四、在科学小制作中学会发现
科学小制作是对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也可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在对小灯泡电路进行研究时,做一个小台灯等。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搞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造,创造就要学会发现。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勇于发现、善于思考,就一定能有所创造。新课改下的科学课正需要这样。
(作者单位 陕西岐山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