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标。然而现阶段,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学生欠缺创新能力。因此,本文着力从现代教育教学角度出发,分析阐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实验;创新能力
一、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比较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虽然在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体现。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
探究性实验形象生动、形式多样,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对新知识本身所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探究性实验是以实验为载体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验亲自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激发了学生认识问题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探究实验的特点就是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目的—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设置探究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而不是在教师呆板的灌输中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才能更直观地观察物理中的实验现象,才能培养动手能力,从而使探究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如果只是看过,就特别容易忘记,只有亲自动手,才能获得提升。如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先告诉学生原理,再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实验:一般电源的内阻较小,所以应该把电流表和变阻器先串联,再与电压表并联,再连接电键和电源。另外,如果是旧电池或水果电池实验,内电阻非常大,则应该把变阻器和电压先并联,再与电流表串联,再与电键及电源连接。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掌握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物理课中的大多数探究实验都应该分组进行,每组2~3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从不同信息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变化,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从而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在仿写科学探究报告、设计表格、描绘图像等工作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口头陈述,因为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衡量学生水平的一个标志。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各种观点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环节上,要让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发表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才能使学生学好物理,把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有兴趣的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拓展思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实验;创新能力
一、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比较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虽然在实验中学生也可以获得知识,但掌握的知识难以巩固,无法通过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很难体现。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体现。
探究性实验形象生动、形式多样,需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空间,活化知识结构和训练思维空间,塑造完善品格,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对新知识本身所蕴涵的潜在意义以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挖掘不够,对学生的情感调动不够充分,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探究性实验是以实验为载体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验亲自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激发了学生认识问题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科学知识本身,还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探究实验的特点就是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目的—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模式,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以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实现结果和过程的并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设置探究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这就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而不是在教师呆板的灌输中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才能更直观地观察物理中的实验现象,才能培养动手能力,从而使探究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如果只是看过,就特别容易忘记,只有亲自动手,才能获得提升。如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先告诉学生原理,再让学生进行电路连接实验:一般电源的内阻较小,所以应该把电流表和变阻器先串联,再与电压表并联,再连接电键和电源。另外,如果是旧电池或水果电池实验,内电阻非常大,则应该把变阻器和电压先并联,再与电流表串联,再与电键及电源连接。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掌握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物理课中的大多数探究实验都应该分组进行,每组2~3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或不同学生从不同信息中寻找相关信息。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变化,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从而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在仿写科学探究报告、设计表格、描绘图像等工作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口头陈述,因为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衡量学生水平的一个标志。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想法、各种观点得到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环节上,要让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发表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
总之,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才能使学生学好物理,把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有兴趣的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拓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