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合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吉林省永安县万昌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街为例,阐述景观设计的原则,充分利用万昌现有的农业种植基础,分析场地现状,提出项目的发展定位、结构设计,并对万昌田园综合体民俗文化街景观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打造出一个“中国米镇”田园民俗街区示范项目,使之成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业态组合的目的地,推动永安县可持续发展,为相关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景观设计;田园综合体;文化;规划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及同年7月到吉林省视察时提出的吉林省要“爭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打造绿色大粮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战略方向,全面增强粮食生产、产业协调、科技创新、信息化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改革创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农业金融服务等八个能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万昌镇地处永吉县的最西部,是省级特色小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是万昌大米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区,以绿色优质水稻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对该区域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区域优势,在充分研究当地资源和市场的前提下,强调充分理解当前政策背景,将项目区的旅游发展与现代田园产业相结合,切实关注项目区自身的生态环境需求和原住民的期许,优化原生态基础方案,审慎研究项目区旅游发展的优劣势,为项目区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定位、配套设施建设、景观体系规划和保障措施提供系统化的方案,并强调生态、健康和文化元素在实际建设和运营中的全方位体现。总之,因地制宜,使之成为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业态组合的目的地,打造一个“中国米镇”田园综合体示范性项目。
  项目区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松花江两条支流——岔路河、饮马河滋养的黑土地。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长吉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本文重点进行景观设计分析的民俗文化街位于整体规划地的西北部,周边交通条件较好,是吉林市和长春市城市圈的中间节点,处在长春和吉林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一、万昌民俗文化街现状
  万昌民俗文化街周边土地耕地占比高,靠近镇区,建设用地相对充足。街区范围内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走势,同时交通通达性较高。但内部交通体系不完善,建设标准低,绿化程度不高。房屋建筑多为砖土结构,部分原住村民已迁出,项目范围周边已建成一个安置社区。周边农田基地内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水系贯通,稻田景观优美。
  二、万昌民俗文化街规划难点
  设计范围内地形平坦,街道整体呈现长方形的形状,同时空间未进行合理的利用,未能利用好区域优势,已建成区域规模较小,并且未将地方文化特色展现出来。另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规范性较差,整体功能性不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匮乏。
  三、万昌民俗文化街规划理念
  根据对项目地难点的分析,结合项目地的资源条件,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以项目地丰富的美食文化、农耕文化、烧锅文化、军马文化为主题,合理配备基础设施,搭配景观绿植,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割,将该片区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田园休闲、特色美食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民俗文化街。
  四、万昌民俗文化街景观规划原则
  (一)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
  项目的景观设计范围涵盖石头口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上游的饮马河支流区域。必须坚持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为宗旨,实施生态规划、环保建设的发展战略。
  (二)坚持文化主导的原则
  作为永吉县国家级绿色水稻种植示范区和未来“中国第一米镇”的田园窗口,承载规划区的稻作农耕文化、米食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以及体验的功能。
  (三)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
  按照集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在不触碰周边农田的基础上,整合置换闲置建设用地并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当前的建筑结构重新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四)坚持景区打造的原则
  景观规划区作为核心启动区,兼具农业生产及乡村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要充分利用现有区位、文化、交通、资源、产业等的优势。为“中国米镇”的打造做好基础配套建设,设计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街区,配合美丽田园景区打造进行统筹深化设计。
  五、万昌民俗文化街规划的重点内容
  以田园综合体中的民俗文化街为景观设计的核心,以休闲区、美食街区为功能区,以当地非遗民俗文化为主题串联整个街区。在空间塑造上,汲取传统北方民居布局形式,同时利用呼应万昌历史的特色军马文化进行景观节点的打造,配以战马雕塑、战马浮雕等。
  (一)主入口空间
  该区域位于文化街靠北部位置,在进行景观设计和规划时,入口门头加设木制的大门框架,并搭配特色文化主题小品,以强化入口的景观效果。在入口两旁种植当地特色树木,以彰显地区特色。对周边进行美化,在建筑外立面进行剪纸饰面的处理,营造浓厚的剪纸文化;对两旁的空旷地段进行绿化处理,种植色彩丰富的特色开花灌木,营造视线引导的效果。同时灌木中加设主题雕塑,以展现出当地非遗文化。主入口的平台道路铺贴仿石砖,让空间整体融合。
  (二)次入口空间
  该区域位于文化街靠西部位置,次入口的设置方便了整个文化街的管理和通行。入口前有围棋的摆布小景设置,强化了文化街的文化氛围。木制的框架结构分割了空间,跌水的设计,让整体平坦的地面有了高差的变化,同时引入潺潺流水增强了街道空间的观赏感和体验感。
  (三)广场空间
  该区域位于文化街北端,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对现有建筑进行升级改造,打破原有建筑的单调性。街道左右两边是半开敞的建筑,汲取了永吉当地传统民居元素。外墙面砖块砌垒的效果呈现出建筑本身的味道,屋顶瓦片的层层相压,既美观大气,又颇具传统文化气息,透露出古朴、宁静、厚重的美感;右侧屋顶作为可进入的游憩空间,有效利用了空间,人们在屋顶能俯瞰整个广场的景象。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让游客深刻感受地方戏曲文化,在广场最北部设计一座文化戏台,表演吉林传统戏曲剧目。在街区的中段部分规划小吃摊位,搭配街区的休闲体验活动营造特色趣味的美食活动广场。合理利用当前废弃的观景塔,设计街区的重要观景标志,迎合街区的整体建筑风格增加观景塔的景观装饰。塔身呈镂空状,旋转而上的楼梯极富趣味性,从观景平台上可俯瞰整个街区以及周边稻田景观画,感受永吉地方非遗与稻田的完美融合。   (四)街巷空间
  该区域位于文化街靠南端,植入军马文化景观小品,塑造文化主题街道。通过地砖铺贴形式增强区域的空间感,且建筑一侧做抬高处理,塑造层次感,丰富视觉感受。
  (五)院落空间
  缸窑主题小院:通过对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的缸罐烧制传统技术的挖掘,用史料、图片、绘画及实物展示缸罐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和工艺。
  剪纸主题小院:剪纸是吉林市美术创作的形式之一,从古至今祖祖辈辈地传承下来,以其特有的表现风格成为诠释当地地域文化风情的载体
  布偶主题小院:邀请马氏布偶非遗传承人展示布偶的刺绣以及缝制技艺,展示不同类别的布偶艺术作品,包括布老虎、虎头帽、虎枕、香包等。
  (六)临界稻田空间
  该区域位于街道最南侧,以世界水稻及万昌大米文化发展历史为主要内容,区域种植水稻。生长季利用水稻的色彩差异进行稻田画创作,设置木制观景平台,配合观景装置让游客眺望彩画稻田风光;丰收季配合艺术高校打造稻田雕塑景观,提高趣味互动性。
  六、万昌民俗文化街设施布局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以及《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万昌民俗文化街应有的设施有:游憩设施——亭或廊、圆椅圆凳、成人活动场,服务设施——小卖店、茶座咖啡厅、餐厅,公用设施——厕所、园灯、果皮箱、路标导游牌、停车场、自行车存車处,管理设施——管理办公室、治安机构、垃圾站、管理室。
  七、万昌民俗文化街发展的特色化产业
  结合万昌民俗文化街的优势联系地方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找准定位,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万昌田园综合体更加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此,充分利用本地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并使其融入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中,同时结合未来发展目标及旅游功能需求,发展满足农业生产、农业展示、农业旅游、农业休闲的产业联动融合。
  综上所述,本文从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的角度出发,融合乡村景观,阐述具体的景观设计。吉林省永安县万昌田园综合体把文化风貌、生态环境作为主导,依托自身的资源,以地方特色化、生态化为基础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满足文化需求、功能需求、休闲需求,注重平衡生态的保护和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打造多种业态模式,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可为同类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定.生态约束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探析:以都兰县热水乡赛什堂村村庄建设规划为例[J].安徽建筑,2021(6):10-11.
  [2]韩国强,祝永.景观规划设计在休闲农业园区中的应用与实践要点分析:以福建省久泰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1):20-22,32.
  [3]徐鸿虹.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景观规划:以福建三明饱饭坑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0(24):76-77.
  [4]王青.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创新设计: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景观规划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17(1):52-57.
  作者单位:
  上海旗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外延和载体。文化元素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催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淮滨彩塑泥叫吹传统传承模式的转化、淮滨泥叫吹艺术本体的创新性转化,有利于对河南传统民间泥塑文化的创新性传承,能够提高当地文旅市场上旅游纪念品的文化附加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淮滨泥叫吹;创造性转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南民间艺术传承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解决老年人的安居环境,逐渐成为践行“健康中国”重大国策的内在要求。结合2019年2月《关于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实地走访宜兴部分试点项目与非试点项目,对养老户外环境设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促进后续养老环境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室外环境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赣南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传统文化的梳理,分析“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视角下的赣南客家文化元素价值问题,从视觉和内涵方面对民居建筑文化、姓氏宗族文化、传统手工艺术文化等进行文化元素分析研究,以期促进赣南客家“特色小镇”景观设计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景观设计;赣南客家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赣南客家文化‘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研究”(YS17243)
期刊
摘 要:国家提出诸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及政策,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是机遇与动力,充分利用机遇,深入探索和发掘“四季花海,中华情园”景区的传统文化,开发具有景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及商品,将本地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并融入旅游商品的开发中,使游客能拥有更为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同时带动本地的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文化资源;旅游产品;乡村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项目(HBCY1
期刊
摘 要:设计,来源于生产,服务于生活。设计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制作中一步步起源发展,再到后来的利用工具,以设计服务设计,最为广泛地体现在建筑上。从巧妙绝伦的框架结构,到鳞次栉比的布局安排、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在先人的建筑制造过程中,设计美学是如何贯彻的,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古建筑西安大雁塔为例,从建筑造型入手,研究其中设计,感受美学文化,取其精华,应用于今。  关键词:古建筑;造型设计;设计美学;大
期刊
摘 要: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居民的参与载体、国家-社会沟通的桥梁,是社区治理主体与中坚力量。我国社区治理环境的异质化使得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的趋势,但又内含一种动态的、由低到高的层级发展路径及特征。这一特征体现着社区行为主体互动的动机、参与深度与广度的差异,而不同层级上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社区治理的不同维度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省潍坊市金都社区为分
期刊
摘 要:潮汕传统村落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故以汕头市程洋冈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分析程洋冈村不同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分布特征,阐明街巷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程洋冈村“三生空间”的保护与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關键词:传统村落;“三生空间”;构成要素;分布特征;街巷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的潮汕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研究”(G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如何为老年人营造适合居住的空间环境以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成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中国部分城市居住区的一些景观设计不适合老年人,需要对居住空间景观设计进行优化。以武汉市的人口老龄化为研究背景,以武汉市开放社区环境设计为研究核心,基于“健康老龄”理念,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社区场地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西海岸新区滨海大道海岸景观带为例,对比东西两段在开发与保护方面采取的策略,将自然教育观念融入海岸景观开发与保护,以生态环境为场所,坚持自然理念和生态意识,以人性化设计与可持续性为要求,避免过度开发,治愈城区居民自然缺失感,树立海岸资源人居共享理念,关注受众使用需求和参与度,将有限的海岸资源还给公众,为更多的人提供亲海空间。  关键词:自然教育;海岸景观;自然理念;生态理念;人性化设计
期刊
摘 要:由人口异质增强所引发的居民认同感、归属感的缺失成为中国多数城市社区共有的问题。为将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为真正被认知、有意义的情感家园,从空间布局和居民依附力两方面分析影响社区公共空间叙事性的主要因素,进而用理论观照现实场景,结合对样本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提出异质社区在建筑风格、特色景观数量、居民聚集点方面的改造方向,探索通过空间构境塑造场所精神的可行性改造策略。  关键词:异质社区;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