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提倡现代化教学应用到课堂中去,使得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起到了以上的效果,还有待于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走进了课堂,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和途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文字、图表动画等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是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发现存在一些不利的问题,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免:
  第一、教学手段先进与教学思想先进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便符合教改理念,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不管教者的语音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怎么样,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學就很难平上奖;也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的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嫌。
  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必须和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结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不难看出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甚至把多媒体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多媒体课件设计好的程序步骤,点击鼠标进行教学,教师只当“解说员”,多媒体成了演示的工具,以至多媒体再次成为新的灌输工具,使教学成了课件的奴隶,顾及不到学生瞬间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挫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大打折扣。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
  第三、现代投影屏幕与传统的教师板书问题。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离了粉笔和黑板。而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而多媒体是程序化的无法加进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而多媒体则是动态的,固化的;还有板书的过程同时也是引领学生思维,和学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艺术和美的体验过程。教学中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程序化教学,而忘记了板书,也就不能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容易导致多媒体画面切换太快,学生跟不上节奏,记不下笔记。可见,多媒体演示教学容易把板书教学可能实现的双向交流变成一种单向输送,容易滑入“灌入式”教学的泥坑。
  第四、教学课堂的活跃与教学效果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试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来吸引学生。学生上课就像走马观花,看是课堂容量很大,似乎获得不少,实则所学有限,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其实学生是被多媒体本身的画面吸引,以至这些图像信息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画面背后的深刻道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的培养。
  所以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不要片面追求媒体信息的“大而全”,认为不加入音频和视屏便不是真正的多媒体,结果教学过程虽然很热闹、很活跃,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另外,不要过于注重视觉效果,过度屏幕渲染,把整个屏幕弄得“花花绿绿”,实践证明,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过多,虽然从心理上加深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能力,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知彼此,甚至成为毫无意义的累赘。
  总之,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强化教师“教”,而是为了通过这一方式来改善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效果与效率”,“现代与传统”,“教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等关系,将先进的教学媒体与先进的教育思想融于一体,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无比优越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美育,又稱审美教育域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这几个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科目,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语文活动富有美的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极有利于美育的施行。所以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美育,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
期刊
摘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基本理论和观点,可以提高学识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从中渗透德育教育,把握渗透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品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期刊
摘要:外语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也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只要正确引导,方法得当,可以无处不用。对于英语学习,要改变一种观念,学英语不是为了以后去用,现在就要开始用,边学边用。英语是一种语言工具,我们不能以缺乏语言环境而回避对它的使用。其实,只要同学们有意识地把所听到的汉语用英语转化一下,就可达到一石击二鸟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联系; 比较; 思考; 应用      对于英语学习,要改变一种观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推进,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也在摸索中日趋清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且获取方便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发挥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环境; 小学英语; 有效学习     英语课程的教学强
期刊
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随着英语教材的改变,难度的加大、词汇的增多,有许多的学生慢慢地跟不上节拍,成为学困生。学困生就是指学习上有困难、或者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学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从如下多角度浅析学困生转化的心得:  一、制定帮扶措施。  1.教师自己亲自上阵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有位哲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学。”也就是古人所说:“授之
期刊
摘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节上入手。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到最后很难有质的飞跃,基本定型在某个分数段。其实若能注意细节,往往是考试得分的增长点。  关键词:数学; 细节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时千里江堤也可能毁之于蚁穴,这些都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往往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从题目的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分析能力,才
期刊
一、实践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已下来一年多了,我们阜宁中学高二备课组在努力、不安、困惑和等待中进行我们的教学活动。  1.强化集体备课活动和听课活动。面对新教材、新材料、新观点等,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在课前总是聚在一起,学习课标、钻研教材、翻看教参,一起解决备课活动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同时我们自己还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课活动,在
期刊
摘要:创造性思维要求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高水平地有机结合。要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这两种思维的积极性,首先应充分开掘教师的创新能力,其次应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判断、推理能力入手,激发其 聚合思维,从培养学生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入手激发其发散思维,并促使二者有机结合。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自主探究;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Talk the lesson teaching high sc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思维活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投
期刊
摘要:物理探究式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实验探索,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对我校的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探究式实验教学要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思维开放,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空间,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进一步落实实验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